勤学思合作机构>

勤学思培训网LYMEZD

欢迎您!
朋友圈
机构未认证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00-21:00

位置:勤学思培训网LYMEZD » 培训新闻 » 中小学 » 幼儿早期教育 » 亲子教育 » 终于领会浅谈小学语文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终于领会浅谈小学语文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发布时间:2023-01-11 09:28:53

法制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各学科都应渗透于教学之中。语文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课时分配比例大,更应该注意渗透法制教育。那么浅谈小学语文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图片0]

一、在新课导入中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新课导入在一节课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课的开始适当时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时,我们可以这样创设情境讨论:我们的校园美丽吗?我为校园“美容”做了那些事?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汇报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保持身边的环境的习惯,相机引导学生学习《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个别具体的内容学习,提高学生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鲸》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介绍:“鲸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地球上生存了500多万年,如今许多种类濒临灭绝。”导入结束后,教师可以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鲸,保护鲸的情感,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也得到极大的增强。

二、在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时渗透法制教育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很多课文都配有美丽的插图。透过课文中趣味的图画,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想象以及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渗透法制教育是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上册)中,教师在教学本课之前可以向学生观察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维护著作权方面的法制观念。

二、在学习课文内容中的重点词句来渗透法制教育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学三年级下册)中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重点句:“什么都没有——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的含义时,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让你想到什么?

师生共同讨论后师向学生抛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面对惨痛的教训,我们该怎做?教师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师生条例》的第二十一条:“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第二十九条中的“采伐森林、林木作为商品销售的,必须纳入国家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但是,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上个人所有的薪炭林和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的内容学习,紧扣“我该怎么做?”这一话题,让学生增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钓鱼的启示》一文中,讲述了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是没有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后来在他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他父亲话语的含义,使学生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

三、在教学拓展延伸训练中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以语文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认知生活,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而法治教育其实就是指导学生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的。它只有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教育本身所可能产生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还要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

在学生学完《掌声》(三年级上册)后,学生了解了两次掌声的含义后,教师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残疾人需要关心与鼓励?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残疾人怎么办?残疾人和其他的公民是否具有平等的权力?”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后,教师相机引导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相关内容,教育学生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从而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关爱。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对青少年进行的法制教育都寄托在学校的法制教育讲座和思想品德课堂中,认为在其它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只要注重好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情感的熏陶,就算完成了教育教学的任务。殊不知,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如果只是利用《品德与社会》课本对学生进行照本宣科地讲解抽象的法律条文,或是借助于听取法官一次又一次的法制理论教育讲座,都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为那样的教育会显得枯燥无味。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法制教育,不但不能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用消极方式去抵触,从而背离了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初衷。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又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能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对我们实际生活的积极作用。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有实效的途径。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文本的“法眼”解读,以及运用艺术眼光对法律文本、法制知识的“文学”欣赏,它有别于“填鸭式”的法律条文的灌输,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必将使得法制的神圣光芒照进语文课堂,照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到一些法制知识,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原来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改变观念,利用课文,渗透法制

三、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大家都忽略的现象:注重情感的熏陶,却忽略了法制方面的引领。“以人为本”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倡并力求做到的,但也有很多人曲解了其含义,甚至有意无意地做了误导,可以设想:如果只注重情感因素,感情用事,不注重法制观念的培养,他的心态是健康的吗?这个社会是健全的吗?

以小学五年级的《西门豹治邺》一文为例,课文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描写手法精妙,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评价时,都注重了西门豹值得歌颂,因为他为百姓们除掉了经常搜刮民脂民膏和危害百姓安危的豪绅、巫婆,兴修水利,为百姓作了一大好事,让群众觉醒我们的富裕不是靠信迷信所得,而是要相信科学,靠我们的双手,靠我们的劳动和智慧而来。但作为教师,是否可以考虑周全,让学生评论官绅和巫婆是否该死?即使该死,是否由西门豹用同样的方法把他们扔到河里?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乃至将来都是一种犯罪。

又如六年级的《鹿和狼的故事》一文中,美国总统罗斯福因个人的喜好,为了保护他认为善良的应该得到保护的鹿而残杀了大量狼,这不但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且还触犯了法律。要知道,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要远大于空洞的法律读本。试想:如果让学生都认同西门豹、罗斯福等人的激情犯罪,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仿而效之,对创建和谐的法制社会是何等的不和谐?所以,我们在认同情感的基础上,对处理问题的方式应存疑、存异。要让学生明白:今天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如果凭个人的情感、好恶来随意剥夺人的生命,或者任意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无论有任何理由都是犯罪,并必将付出代价。

三、抓住情节,理解法制,学会自我保护

在教小学六年级的《凡卡》一课时,就叙述了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时期,九岁的凡卡.茹科夫被爷爷送到城里鞋匠阿里亚希涅那里做学徒,受尽了折磨,他写信给爷爷,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课文的结尾以凡卡做梦的形式反衬了凡卡的悲惨遭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感情真挚,相信每个人读了都会为之动容,替弱小无依的凡卡将来的命运担忧!在对这篇文章的教学上,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童年与凡卡进行对比,使学生的品行得以陶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还能在学生真正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渗透法制教育,产生“法律”保护意识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的童年和凡卡进行对比,让他们想想在我们今天这个法制社会里,凡卡除了选择离开,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让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时,同学们的思路就像开了闸的潮水,一个劲的往外涌,有的认为,可以写信向公安机关投诉;还的有认为,直接到公安机关说明事理给鞋匠阿里亚希涅及老板娘一个严厉的警告处分,让他以后善待凡卡;有的还说,写信给妇联,让他们出面保护凡卡。

有的说,让鞋匠阿里亚希涅及老板娘读读我们国家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自我反省,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在这里,我趁机给同学们宣读了一遍《未成年人保护法》,讲解一些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让他们知道:在我们不触犯法律的同时,还可以用法律来保护我们的健康成长。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学得高兴、学得轻松,又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挖掘作文教学资源,融入法制教育。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是语文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依据作文的自身特点,可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教育。因此,应该把作文教学作为法制教育的重要课堂。作文教学是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这更起到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作文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作为语文教师,我充分利用作文这种写作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作文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与此同时,通过批阅作文,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能起到更佳效果。

小学语文法制教育如何渗透

一、在文本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例如我在教《这条小鱼在乎》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尽管大海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了。”

[图片1]

从“困”“浅水洼”“近在咫尺”这些词语学生知道了小鱼所处的危险境地。如果没有人救这些小鱼,它们就会干死。“他边走边看,不停地在每个水洼旁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从“边走边看”“不停地”“捡起”“用力地”这些词语感受到小男孩非常细心地捡起每一条小鱼,把它们救回了大海。在对词句的品析中感受小男孩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关爱。教学进行到这里,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课文的德育目的。但我们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找出对学生进行“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教育的渗透点。

在《惊弓之鸟》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更羸敏锐的观察能力、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胸有成竹的大将风范所折服。在充分赏析了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我引领学生关注造成大雁悲剧的“罪魁祸首”的狩猎队。古代帝王用狩猎的方式来取乐消遣,现代人却用狩猎来满足自己对美味的猎奇和对金钱的贪欲。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种捕杀国家保护动物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我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全班讨论,特别是对世界稀有物种的捕杀,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二、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迁移学生的法制认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例如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特别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小孩子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事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动,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劝告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面对有些社会上的小混混收取学生“保护费”的事情,孩子们个个气愤填膺。

老师因势利导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称“严重不良行为”里第三点是“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老师只需要往深处引导一下,学生便会“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孩子们纷纷表示,对于这样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制止不了应该告诉老师或者其父母,采取措施严加管教。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把他们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通过讨论交流,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形成学生的法制道德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例如在学完《惊弓之鸟》后,我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给狩猎者的一封信”的语文活动。要求感情真挚,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大大增强了法制意识。

另外我还以周会、班队会为依托,积极开展好“谁伤害了它”、“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争做文明小卫士”等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让学生积极收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违法事件的资料,开展讨论交流,通过广泛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接受一次次的法制教育。

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

小语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如在收集震惊全国的“阜阳假奶粉”事件材料时,同学们不敢相信黑心的商家为牟取暴力,在奶粉中加入了有毒物质三聚氰氨,致使“大头娃娃”的出现。他们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投机者的滔天罪行,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消费者,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诸如此类伪劣商品完全可以通过“”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起诉他。通过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策略

一、利用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教育因素,巧妙地、适时地渗透相关法律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如,我在教学《翠鸟》一文时,学生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时,我适时让学生讨论:这只漂亮的翠鸟该不该捉回家?为什么?我们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动物?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趁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让学生明白猎捕、杀害野生动物是一种违法行为。

二、通过在口语交际中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不仅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更深层次地思考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在社会生活中一切都是有规则的,正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我校毗邻贵毕新、老两条公路,车祸时有发生,针对这一现象,我组织学生展开了一场以“应不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以“珍爱生命,请遵守交通规则”,反方以“遵守交通规则太麻烦,不方便”为论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引经据典,一一列举出了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多种陋习及由这些陋习而引发的惨烈的交通事故,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安全重于泰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请遵守交通规则,并承诺:不论何时何地,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不随意横穿马路等。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时,学生围绕“学会生存,自我保护”等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学生从自己遇到的、听到的或从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了解别人是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并和同学交流: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通过此次口语交际活动,学生知道了我们不仅要依法办事,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三、理论联系实际,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学生在课文中学到的相关法律知识还应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如,在班上开展主题班会、编排课本剧、给家长的一封信、“小手拉大手”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在2010年春天,天干物燥,个别群众防火意识淡薄,随意带火种上山,在林中烧草皮灰,以致造成大面积山林火灾的发生。大火烧过几个山头,一直烧到我们学校对面的山上,许多学生都亲眼目睹了这场火灾。

结合这个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主题活动,活动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学生收集身边发生的有关森林火灾的事件;(2)收集美丽家乡的图片;(3)讨论:要怎样做才能保护森林,让家乡美丽长存;(4)为“保护森林,爱我家乡”写广告词、画宣传画;(5)让学生谈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的一些理解。整个活动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将语文实践活动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真切认识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

四、在习作中巩固已学到的法律知识

习作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教育,可以巩固已学到的法律、法规知识,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只有人人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和谐。

我校地处毕节化工厂、化肥厂、电厂、复烤厂的中心位置,四大工厂对我校呈包围态势,四大工厂排放出的滚滚浓烟,时常笼罩在学校上空,天空中随时都在下着“灰”,路上车辆一过,尘土满天,连眼睛都睁不开,化工厂、化肥厂还不时排放出难闻刺鼻的气体,学生在这里生活学习,深受其害。在习作《给市长的一封信》中学生痛斥环境污染给生活带来的危害,写出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依托,号召大家保护环境,创造美丽家园人人有责,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在活动“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活动结束后,学生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致家长的一封信》,在信中,学生要求家长承诺:不随意携带火种进入林区,不烧草皮灰,文明祭扫,不在林区燃放烟花爆竹,扫墓不烧纸、不燃蜡烛等。学生还向家长宣传、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告诉家长们:任何破坏、毁坏森林的行为都是违法犯罪的行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在家长中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勤学思培训网LYMEZD 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

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课程?赶快告诉课程顾问,让我们顾问马上联系您! 靠谱 的培训课程,省时又省力!

微信访问

#tel_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