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由于自制力差,所以难免常常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面对孩子的要求,很多父母往往认为他们还小,不懂事是难免的,所以就一味迁就孩子。这样时间久了之后,孩子就会形成心理定势,认定了父母一定会答应他的要求,因此变得更加任性。那么,如何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呢?
[图片0]
小新是一个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他非常喜欢玩电子游戏。但是父母曾经明确表示过不支持他过多地玩电子游戏,因此他想玩的时候就借宿在比他高两三个年级的同性朋友家中,然后在朋友家里尽情地玩。小新妈妈虽然不同意孩子玩游戏,但她认为孩子并没有在家里玩,而且由于孩子能交朋友是好事,就给予了他无条件的支持,于是小新就更频繁地跑到朋友家里尽情地玩游戏。
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迁就,小新渐渐变得不能听进父母的任何意见,并养成了想干什么就必须干什么的习惯,父母对他稍有不顺心或不能依着他的心愿,他就耍脾气,甚至以离家出走相要挟。有一次,因为小新非要买一台电脑,而他已经有一台电脑了,所以父母就不同意,小新见达不到目的就在家里乱砸东西。爸爸一气之下训斥了小新几句,小新就气得手足抽搐起来,吓得父母以后再也不敢违背他的意思了。就这样,小新在家中说一不二,想要什么就非要得到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丝毫不考虑父母的感受。
不要以为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就是爱,不要以为迁就孩子他就能健康地成长。爱子之情,人皆有之,爱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做法。但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有原则的,如果一味迁就,其结果只能是让孩子变得更加任性,甚至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的性格,更不用说具备最起码的社交及生活能力。所以,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或做错事的时候,父母绝不能一味地姑息迁就,而是应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对孩子宽严并济
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任何人都不会乐意,况且孩子还没有大人的胸襟,如果做不乐意的事情,反抗的情绪便溢于言表。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要跟他讲道理,或者给他立个目标,比如说查数,学会了才给,而且要学会对孩子拒绝。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年龄较小的孩子往往注意力不会很专注,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他们对一些事物的兴趣往往是一时心血来潮,很快就会忘记。所以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有吸引力的事物上。
3.适当与孩子“约法三章”
父母可以认真总结孩子任性的规律,然后就可以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限制孩子的任性。比如有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总是哭闹着让父母喂,父母就可以在吃饭前就对孩子说好:“今天吃饭的时候不要妈妈喂,你自己吃,不想吃了可以出去玩,不然就不让你出去了。”
4.激发起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自己去克服任性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任性的害处,还可以通过孩子喜欢的童话或故事中的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和鼓舞孩子改正任性的坏毛病。
5.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孩子适当惩罚
年龄小的孩子由于自制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有时候父母会发现正面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时,只要掌握好度,适当地惩罚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当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时候,父母不必苦口婆心,或者怕孩子饿着于是百般哄劝,而是应告诉孩子什么时候要吃完饭,如果过了时间孩子没有吃完,就把食物拿开,哪怕孩子哭闹也可以置之不理。不要以为这样会饿到孩子,其实一两顿饭不吃根本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有所收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