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好学,学有所成;但现实是,不少孩子一上课就犯困,一写作业就发愁,一提到学习就头疼,更有甚者到了旷课、逃学的地步。好好的孩子为什么会厌学呢?孩子厌学,家长该怎么办?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应对学生厌学情绪的相关内容。
如何应对学生厌学情绪
学生厌学是当今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们农村中学更为突出,是令教师和家长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厌学情绪的表现有上课不专心、无故缺席、顶撞老师等。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了解学习的本质,关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是为成绩所累 。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清楚学习应该学什么,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现行教育体制对成绩的强调几乎是他们对学习的唯一印象。这样,成绩不好的孩子对学习的厌恶也就非常自然了。此外,很多孩子非常渴望学好,但却缺乏正确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大幅下降。
[图片0]
对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等问题,因此就开始逃避学习。作为应对,我们应该与孩子一同探讨学习的本质,降低他们对成绩的关注,重新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强化他们对学习过程的兴趣。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让他们在学习时变得轻松,从而也更能享受学习的乐趣。
怎样应对学生厌学情绪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民主、平等、积极合作,努力为课堂上的交往创造和谐的心理气氛。实施“人格教育”,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所以教师应改变过去的观念:将“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你不愿意学习,我强制你学习”改为“你不会学习,我来引导你学;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何谓吸引?就是使儿童乐意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师生共同进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同步,达到“主体”与“主导”最佳结合,使儿童每一分钟都成为快乐的、审美的享受。世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每个学生都是一块金子,都有他闪光的一面。
教师应把教学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加他们的成功体验,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渐承担其学习任务。
我们怎样应对学生厌学情绪
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学习被动,对学习感到乏味。他们感受不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快乐,反而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
家庭教育方式的偏颇。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发展和赚钱养家,从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只提供给子女足够的零花钱,对于孩子的成长关心不足,孩子得不到情感上的支持与温暖,而家长一味的用物质付出作为资本来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些孩子吃喝不愁,学习成绩却每况愈下。
[图片1]
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学习体验是不快乐的,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甚至早恋行为的发生。有的父母自身生活态度消极,整天打麻将,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所追求,会影响到子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最后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天钟,进而导致厌学。
学生厌学时应该怎么处理
班主任与学生多沟通
首先作为班主任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详细了解分析引发厌学的原因,多和学生谈心,采用耐心的引导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少贬多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戒骄戒躁。避免大声批评责骂学生,学生处于成长期易产生反感,从而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比如抑郁症或伤害自己或他人。多跟学生沟通,做学生的朋友。
与班级任课老师进行沟通
并不是每个学生在每个学科上表现都厌学,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多跟任课老师多沟通,了解学生的课堂情况。对于学生厌学的课程看看能否适当减轻课业负担。另外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利用学科的特点,施以积极的心理影响,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行为等。
学校多开展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很大程度上环境对学生心理会有影响。可以通过学校和班级活动、举办心理讲座等,消除学生厌学情绪和行为,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