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写好语文教学设计?语文作为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课程,如何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趋势。 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达到和谐
高效学习总是需要自主去学,才能有所收获。无论如何,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定是一个热爱学习,对学习感兴趣的人。只有感兴趣了,才能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思考。课堂的时间一定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他们。 所以课下的自学对学生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在课上只能起到引导和激发他们兴趣的目的。 所以在上课过程中, 教师不应该把传授尽可能多的知识作为他们的目标,而应该重点培养他们的兴趣。不应该让学生害怕上课。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不要一味地去教课本的知识, 应该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比如,可以阅读一些具有文学气息的报纸,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几个人一起去探讨,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去讨论。效果应该会比一天到晚拿着课本去学习效果强一点。当然生活在信息时代,也可以让学生对一些时事进行讨论,去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让他们也对这个社会有更多的了解, 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这个社会的冷暖。
只有自己亲自体会了, 才会在以后的任何事情上有自己的看法。 毕竟别人不能代替自己, 别人的看法再好,也不属于自己的。在课堂中应该有更多的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白别人与自己观点的不同,了解自己与别人为什么不同,别人能想到的自己为什么没想到, 自己在以后应该怎样去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有进步。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课堂才能达到和谐高效。
[图片0]
引导学生设疑,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前提是学生敢于、善于给自己设计疑问,这是继续探究知识的动力, 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善于运用“跳出来”的思维,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圈子,敢于给自己创设无数个问号,并能够积极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用心中的好奇去解密周围的世界, 指引学生经常给自己设疑,学会思考,学会创造,用自己独立的方式或者与同学合作的方式完成心中的疑问,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另外, 教师还要尽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阅读和思考。 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引下将自己张扬的个性充分地展示出来, 让自己奇特的想法一个个都闪耀着创造的光芒, 从而在这个课堂上都得
提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意义
顺应时代要求,体现教学意义
有效教学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而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当今,有效教学会使教学研究选题更加明确,研究方案更趋科学,研究方法更加合理,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这就要求广大初中语文老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在教育和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乐学、愿学和会学,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老师有渊博而深广的专业知识、把握学科内容的能力、对学科的良好驾驭以及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一方面加强课题的实效、过程管理,使得课题研究得以扎实、有序、稳步推进;另一方面加强课题管理策略,贯彻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理论指导教学实验的原则,以课堂教学实践作保证,以反思小结促提升,追求理论和实践的双进步,进而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
[图片1]
有利于老师的教学反思
自我反思,是优秀教师自省常新的有效手段。一位特级教师是这样评价反思在自己成长中的作用的。“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
有效教学可以使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能力发展的手段。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也可以在教学活动后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在教学反思中,教师扮演着双重角色:演员和评论家。反思是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与沟通。
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创新作文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初中生正处于心智日益成熟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灵活多变的作文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形成,自然会使其形成动笔写作的强烈愿望,进而将他们在生活中的所想、所见、所闻通过文字自然地表现出来。这时,作文写作对初中生来说,将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例如,在安排《收获快乐》这一作文教学题目时,教师应该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可以让学生不再拘泥于写作内容和写作风格,而是从他们的兴趣点着手,结合作文教学的目标,让学生首先理清自己在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情,然后让其写出在参加这些活动时所收获到的快乐,这样学生所写出来的内容都是真情实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也将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断丰富学生的作文写作素材
为了培养初中生“会写”、“能写”的作文写作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生活素材,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作文课堂上“提笔忘字”等问题的出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将作文教学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在引导学生多积累书本素材,在语文课堂上多读、多写、多背的基础上,还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多阅读,让作文教学真正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多体验、多思考、多尝试,从不同角度积累现实生活的写作素材,才能让学生及时、准确地记录自己的心理历程,实现写作素材的不断积累和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强化作文训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这对初中生的作文写作技巧而言,也不例外,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让学生在持续、反复、有序的历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通过仿写、扩写和续写等多种教学形式,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例如,在讲授李白的《送友人》这篇唐诗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李白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进行扩写,让学生借助对青山、白水、浮云、落日等情境的描述,用自己的语言对作者送别友人时的真实情感进行描述,这对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将会是非常有帮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