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必修的素养,对学生今后成长学习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小学阶段如何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一起来了解下吧:
1、丰富学生理解能力
[图片0]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要培养学生读懂并理解文本的内容,掌握课文的表现手法,学会积累、理解、梳理文章的知识点以及整合文本传递出来的信息。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还要培养学生用书面语言传达感情,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理解能力的提高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鸟语》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和哪些鸟儿对话?这些鸟儿说了什么?从鸟语中你的收获是什么?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浅层次的思维,更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思考鸟语的深层次的含义,丰富了学生语文理解的能力。
2、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宽学习语文的领域,重视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相互渗透,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告诉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不能把语文学科孤立化,应该重视它的跨学科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把它融进其他学科的知识中去。例如《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涉及到科学知识,《北大荒的秋天》、《拉萨的天空》关系到气候学的知识、《海底世界》、《恐龙》涉及到生物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通过在语文课文中涉及其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的拓展展和语言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小学生思维的提升与发展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应该结合教育目标,教学重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这篇课文时,我安排学生扮演记者的角色,去采访走进霍金,让学生与霍金对话,与此同时我又提问同学,当我们也遭受这样的悲惨命运时,你们会怎么做?如果霍金先生现在就在我们教室里,你们要和他说些什么呢?这一系列的活动,打开了学生的思维闸门,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悟到霍金的精神魅力。
2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训总结
一、说读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具备了良好的语文语感,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对课文主旨的表达也会掌握得更加透彻,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学生对文字的运用能力。而且,语文不仅是一门教学课程,更是一门语言,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很高,良好语感的形成也有助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与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说读结合教学的方式创造学生的练习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例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这首歌曲,轻扬的曲调、欢快的氛围很容易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教师可以教学生唱这首歌曲,通过唱歌的方式使学生熟悉课文中的内容,并体会歌曲中描绘的情景、蕴含的思想。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诗歌中描绘的景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提升。
二、采用恰当手段,指导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时都凭借着自己的好恶,针对不同材料、不同内容的学习,他们也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这也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忽高忽低,成绩很不稳定。要让学生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恰当课堂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教学了刘禹锡的《望洞庭》和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这两首古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赏析这两首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之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描写“月”的诗句,通过古诗积累的方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经过了这样的引导与学习,学生对古诗学习会有初步想法,也会对“月”这个意象有深入理解与认知。
再如,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文章分成几个大段落,如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段详细阅读的方式来深入学习课文,然后再将学习中产生的想法进行汇总,从而掌握整篇文章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指导并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从而切实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鼓励教学,培养学习习惯
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对于小学生学习信心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评价,并以期待性的方式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从而促使其内心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并真正在之后的学习中逐渐改正,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学生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每一节语文课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三到五分钟的表达时间,学生可以分享自己近期阅读的故事,也可以进行主题演讲,或者是针对当前社会中的热点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等,通过这样的课前交流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也可以激励学生在课下积极主动地拓展课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端坐整齐,并在读书时写上自己的思考与感悟,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来突破学习中的难点,继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养成善于思考、主动合作的好习惯。
3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
(一)夯实基本功,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1、字词教学不能松懈
首先,在教学中依然要重视学生的字词掌握,及时给学生进行字词听写训练,及时对小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进行复习和检查,做到“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牢牢掌握好字词,记住更多的字词。其次,注重字词含义的理解。学生如果只记住字词而不了解其含义,是不能够熟练运用字词的,所以教师要针对字词给学生重点讲解其含义。对形意相近的字词,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给学生讲解,让学生知道它们的不同用途。此外,还有注重对字词的积累。除了语文教材上的字词,还应该要求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字词,这样可以充实学生的词汇量,最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重视阅读训练
[图片1]
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学生大量阅读的黄金时期,作为一名专业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要充分利用学生所能接触到语言材料丰宣学生的阅读。首先,课内阅读要最好的好词佳旬的积累,选人小学语文教材文章都是文学精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教材的精读和文章内容的分析。其次,鼓励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加强写作训练
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写作训练方式,创设自由开放的写作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讲真话、抒实感,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例如,采用微写作的训练方式,在课堂上根据教材某个文本和段落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写作,这样的课堂小练笔虽然篇幅小,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此外,教师要加强写作评价,做到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细致点评,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让学生及时补齐自己的短板,真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确保语文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二)掌握语文学习技巧和方法
1、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以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例如,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标记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不懂的语句,画出文章的精彩语句等。教师这样给学生安排了预习任务,可以慢慢让学生从被动预习转变为主动预习,久而久之,学习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一种学习能力,从而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高效学习的保证,同时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方位顺序、情节发展顺序等,让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灵活运用阅读技巧。
(三)注重人文素养和道德教育
教学中人文素养和道德教育可以很好地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充分理解文本中人物的经历、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活动,真正想作者所想,理会作者的情感,这样可以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道德的渗透,要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利用课文中的道德要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样做对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是极为重要的。
4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开展
一、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现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针对性,造成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将授课重点都集中在考试内容上,也不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造成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目标,语文教材选择也具有随意性,没有清醒认识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缺失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课程的学习,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所以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改革过程总需要针对小学生的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将小学语文教材以绘本风格的情境图展示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在观看情境图过程中,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教学讲解小学语文课程《汉语拼音》过程中,可以将《汉语拼音》部分内容制作成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看情境图进行《汉语拼音》的学习,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还可以增加拼音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汉语拼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教育工作的改革,各个小学都开始实行新教材,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是部分小学的教学理论还是没有改变,在教学中忽视学生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生偏移,学生在平时中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快乐读书吧”这一环节,让教师在这一环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语文阅读习惯,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的快速,激发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完善明确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自身语文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语文教材注重人文性,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忽视语文教学规律,无法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及时训练,造成学生语文学习效果低。但是“部编版”语文教科书上,语文授课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教科书中采用的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并将语文教学内容分成必学板块和能力培训板块,由浅入深分布在整个单元的课文中,从而体现出语文课文知识的学习目标,突出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增加了语文课程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课文朗读部分不再是以往笼统的朗读,而是针对文章具体内容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在进行课文朗读过程中增加生词的认识,注重逗号句号的停顿,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练习,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知识点,认清语文知识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语文课程的学习效果。
四、落实核心素养的操作指南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材落实核心素养过程中,教师要想保证核心素养可以顺利得到落实,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操作指南,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教师需要保证核心素养的操作指南和课程标准修订和教材编写同步制定,保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可以具语文课程教学紧密相结合,使得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以顺利转化到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材落实核心素养过程中,需要保证改变后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具有连贯性,让学生在语文教材学习过程中不会出现知识链条的断裂,也不会出现知识逻辑的矛盾,从而保证小学语文教材的目标明确,能够满足小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需求。
再次,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材落实核心素养过程中,需要保证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在教材中穿插图片等内容具有规范性,从而保证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表达准确、逻辑严谨、细节精确,与新课改要求相适应。最后,教师需要保证改变后的小学语文教材具备可读性,良好的语文教材就是需要学生能够读懂,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人化倾向,所以在进行教材改变过程中需要在教材中融入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