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按国家要求提供的福利外,组织在设计和考虑员工福利时,应首先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提供什么样的福利?向什么样的员工提供福利?如何进行福利管理?
[图片0]
(一)确定福利的内容
首先,福利的内容取决于组织吸引什么类型的职工。比如,如果组织想吸引流动性比较小的职工,就可以增加退休金的比重;如果想吸引一些年轻女工,就要增加与妇幼有关的福利,如托儿所、幼儿园等设施的建设以及健全的产假制度等。其次,组织还要调查本地区、本行业其他组织,特别是主要竞争对手提供了哪些福利,据此考虑本组织的福利内容。由于福利与工资一样,具有刚性,一般来说只能增加,而不能随便减少。取消一项福利往往会招致员工的抱怨与不满,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因此,对于组织原来已有的福利,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能轻易取消。
(二)确定享受福利的条件
为了降低福利的成本,组织不必对所有的职工提供一样的福利,而是根据某种标准,区别对待。
(1)以工龄为标准。职工的福利与工龄挂钩,规定在本组织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员工才有资格享受某种福利。
(2)以员工对组织的贡献为标准。对组织贡献大的员工可以享受较高的福利待遇。
(3)以在职与不在职为标准。在职职工享受的一些福利,比如实物福利、教育机会、带薪休假等,退休职工与下岗职工不能享受。
(4)以每周工作时间为标准。全职员工享受的福利,兼职员工和临时员工不能享受。
(三)确定提供福利的方式
组织向员工提供福利时,可按一定的标准统一提供,对所有员工提供内容相同的福利。比如,工龄达到多少年以上就可以享受几天的带薪休假。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管理简单,管理成本较低。其缺点是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需要,对所有的员工提供相同的福利,无法适应不同员工的要求,不能给员工带来最大满足。可以允许员工在规定限度内,选择自己需要的福利,比如在不超过规定金额的前提下,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福利组合。这种提供福利的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员工需要,具有灵活方便的优点,但管理起来比较麻烦,使管理成本上升。因此,很多组织将完全统一与完全灵活的福利分配方法结合起来。首先按统一标准,向员工提供一部分福利,然后在其他福利的选择上给员工留有一定的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