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那你知道会计账簿之间的核算不包括什么吗?接下来小编就告诉你会计账簿之间的核算不包括什么。
1、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2、私设会计账簿。
3、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
4、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
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
6、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
7、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
以及:
8、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9、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
[图片0]
2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有什么
(1)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4)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5)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6)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3会计对账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会计对账的主要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1、账证核对:
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一般是在日常编制凭证和记账过程中进行,检查所记账目是否正确。
2、账账核对
核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包括:
(1)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
(2)总账与明细账核对
(3)总账与日记账核对
(4)会计部门的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保管和使用部门的有关明细账核对等。
3、账实核对
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财产等实有数额是否相符。
包括:
(1)库存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实际库存数相核对;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相核对;
(3)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相核对;
(4)各种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核对。
4会计的核算方法包括什么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由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复杂多样的,要对其进行系统地核算和经常性监督,就必须对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分门别类地、连续地记录,据以取得多种不同性质、符合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指标。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采用复式记账方法,可以全面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防止差错和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记账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基础,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
(四)登记会计账簿
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在账簿中分类,连续地、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件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账簿记录是重要的会计资料,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便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支出水平,同时又是确定企业盈亏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并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