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会计财经法掌握技巧等等的介绍,希望为大家带来帮助。
[图片0]
一、了解整本教材的章节特点
第一章《会计法规制度》—我们要打交道的行政部门是“国务院财政部”
第二章《结算法规制度》—我们要打交道的行政部门是“中国人民银行”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我们要打交道的行政部门是“国家税务总局”
第四章《预算法律制度》—我们要打交道的行政部门也是“国务院财政部”
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我们要打交道的行政部门还是“国务院财政部”
二、找出《基础》与《法规》中章节与章节之间共同的知识点加以对比总结
1.例如:第一章《会计法规制度》:重点介绍了整个法律制度的构成层次:第1层次“法律”(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重点词【法】);第2层次“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重点词【条例】;第3个层次“部门规章”(财政部制定);第4层次“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及常委会制定)。后面各个章节都有涉及法制度的构成,以第一章法律制度的结构为学习主线,一通百通。只是第四章的《采购法律制度》没有国务院制定的《XXXX条例》。
2.例如:第一章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内容:关于核算的依据;账、证、表及会计档案的法律要求《基础》和《法规》均有涉及。对于这两科都有涉及的内容,《基础》掌握的知识一大部分适用于《法规》 。注意区别:《基础》的对账工作不包括“账表核对”,《法规》对账工作包括“账表核对”。
3.例如:第二章重点介绍了《票据法》上的四张票据的结算方式四张票的共同点、不同点分别为:
1)四张票的绝对记载事项:①表明“XXX”票的字样②无条件支付的“XX”③确定的金额④付款人名称⑤收款人名称⑥出票日期⑦出票人签章。注意:支票和商业汇票是“无条件支付的委托”;银行汇票和银行本票是“无条件支付的承诺”。其中支票没有“收款人名称”,银行本票没有“付款人”名称。
2)四张票的提示付款期:支票(见票即付)自出票之日10天;银行汇票(见票即付)及没有记载“到期日”的商业汇票(见票即付):自出票之日1个月;银行本票(见票即付)自出票之日2个月;商业汇票(远期票据到期支付)定日付款、定期付款、见票后定期付款的商业汇票自票据到期日起10天。
四张票各自的特点:
1)支票:收款人和金额可以授权补记,未补记前不得背书转让和提示付款。
2)银行汇票:有两个金额(票面金额、结算金额)结算金额超过票面金额,结算金额更改的票据无效。
3)银行本票:绝对记载事项没有付款人名称。
4)商业汇票:承兑是商业汇票的特有制度,其他几张票都不需要承兑。三、有针对性地做知识点相关的习题
建议在每章学习完后及时做课后作业,加深巩固对各个知识点的印象。
综合上述学习方法,相信学习《财经法规》这门课程,一次通关不是问题。
2财经法规各题型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
《财经法规》单选题一般情况下难度不大,可能涉及到计算的题目会有几道,若计算题第一眼看到没有思路的可以直接跳过,继续往后答。单选题在选择过程中有很多技巧。
1、直接挑选法,若是简单题目或者对相关知识点掌握的很好,可以从4个选项中直接挑选正确答案。
2、排除法,在知识点掌握的不是特别好,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可采用排除法。具体方法为:
(1)有的选项根本没看过,书上没有相关知识点那这个选项就是凑数的,直接排除;
(2)在单选题的四个选项中肯定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若4个选项中有2个说的是一个意思,那么立刻排除,正确答案将在剩下的2个选项中产生得分的几率也提高了一倍。
(3)若选项中有2个表达的意思刚好相反,那一般情况下,正确答案就在其中。
(4)不符合常理或者违背规律的要予以排除。
3、反推法,主要涉及到计算题。从最后的问题往前推算,找已知条件,最后进行计算。
4、就是针对完全没有思路的题目,在遇到这种题目时,我们不要浪费时间,直接从选项中选择答案,不要空着不选。
二、判断题
1、大部分带有绝对概念词的考题,正确的可能性要小一些,因此当遇到这类题目,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来证明其正确性,那么,“错”就是最佳的答案。
2、命题中含有相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对的。
3、只要试题有一处错,就意味着全错。
三、案例分析题
1、详细阅读试题。建议考生阅读两遍,一来帮助考生准确理解题意;二来从中获取解题信息。
2、问什么算什么。有时计算多了,反而会出错。
3、注意解题步骤。大多数计算与分析题都是按步骤给分的,考生应尽量罗列出解题步骤,以争取分数。
4、写出计算公式。在评分标准中,是否写出计算公式是很不一样的。如果考生算式正确,只是由于代入的数字有误而导致结果不对的话,那么仍有可能得到部分分数。
熟练掌握答题技巧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成的,在备考中应多多利用试题库练习,习题做多了对解题也自然会有所领悟。
3怎么学好财经法规
学好财经法规方法
一、通读教材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很多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读明白也并非难事。其他比较生疏、晦涩的内容要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好标记,以便日后进行重点复习。
二、听老师讲课
通读教材以后,我们可以带着疑问开始听课了。这种有针对性的听课会有事半功倍的备考效果,老师的讲解会给我们带来豁然开朗的感觉,进而我们会有种小小的成就感,有利于保持一种积极的备考状态。
[图片1]
三、做题
从历年真题来看,《财经法规》中一些试题的重考率很高,在做题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地分析考点。有的题目只是换了一种问法,但是考察的是相同的知识点。
四、增强信心
坚持每天背一点书上的重要知识点。凡事贵在坚持,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知识点已经牢记在心,参加考试一定没有问题的!
财经法规学习方法
一、首先把书通看一遍,必须逐字逐句的读下去,画画重点,差不多把背下来就可以考70多分。
二、必须重视真题,把历年真题拿出来反复做,财经法规某些试题的重考率特别高,在做题的时候还要认真的分析考点,有些题只是换了一种问法,其实还是考察那个知识点没有变。
三、密切关注出题单位,你要了解你所考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命题单位是什么部门,最重要的是你得去买一套由命题单位出版的模拟卷,这样就有助于你对当年考试难度把握。(运气好,有可能碰上原题)。
四、增强自己的考试信心,坚持每天背一点书上的重点知识,“山若积石方为高,水若长流能成河”凡事贵在坚持,如果你奋斗到最后那么成功必定属于你。
五、备考阶段,我建议你,早上看一下书,然后做一套模拟卷,最重要的是,一点要把历年的真题反复的看,反复的做,从中体会考点,针对自己的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4财经法规题型答题技巧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顾名思义,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相对于其他四个题型,单选题是最简单的一个题型,能否在单选题中拿到尽可能高的分数是大家能否顺利通过考式的基础。
做单选题时要注意:
(1)要通读单项选择题的每一个题目,做到心中有数。
(2)针对每一个题,要按照题目的要求答题。
(3)可以考虑运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于扰项,就是把明显拙劣、不正确的答案排除,因为单选一般只涉及一个考点,题目与正确答案几乎直接来自指定教材,其余的干扰项要靠命题者自己去设计。
(4)猜测正确答案。如果你想尽方法都不能得出你确定的答案,那就得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去猜了,因为你不选答案是不会给你分的,如果选了就有可能得分。
2.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在答题技巧方面与单项选择题基本一致,要注意的是多项选择题每道小题所涉及的考点较多,又有严格的评分标准,也就是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的要求。再有,多项选择题分值较高,每小题2分,所以做对一道题就能得到2分,也就是向通过考试又迈进了一步,同学们务必重视多项选择题,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推敲每一个选出的答案,要知道选多了、选错了都不能得分。由于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因此大家在运用排除法时注意:只要能够准确地排除掉两个干扰项,另外两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3.判断题
注意判断题的评分标准,判断正确的得l分,判断错误倒扣分。当然,该题不会出现负分的情况,该考题分值最低时为零分,不会影响到其他题型已经得到的分数。对该类题型,要具体地判断出“对”还是“错”。在做题时,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对每个小题作出判断。不要因为怕倒扣分而缩手缩脚。当然,也不能根本不考虑扣分的事情。要谨慎答题,如果某道题实在没有把握,可以考虑放弃。
4.简答题
简答题每题所占分值较大,需要大家写在卷面上的字比较多。一般情况下,简答题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例如2006年考到的是“简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坚持准则’的含义,‘坚持准则’有哪些基本要求?”,“什么是票据追索权?行使票据追索权的当事人有哪些?”,“简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表相符各自的含义。”大家在答题时,一定要条理清楚,问什么答什么,不需要过多地展开。另外,字迹一定要清楚,卷面要整洁。
5.综合题
综合题一般以案例的形式出现。表面上文字较多,好像很难,实际上并不是很难,而且每个问题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一般而言,综合题考生不会一道大题一分也得不到,它考查的主要是考生对法条的理解能力。在做综合题时,大家首先要注意把关键的要点答出来,最好用法言法语,你自己的语言再生动精炼,也不如法律的规定精炼,有说服力。其次,要简洁,不要长篇大论,没有必要把知道的相关内容都罗列在试卷上,阅卷老师不会在你大段的答案中去选取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