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注意力本来就很短暂,只有动机可以使它变长,因为动机决定大脑资源的分配,小孩对有兴趣的东西,例如蚂蚁搬家,可以端详很久。以下是博沃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培养学生专注力的相关内容。
大脑有很大的可塑性,可以因应外界的要求而改变。为了阅读,大脑做了很多调整,例如借调原来处理脸的部位来处理文字。实验发现,文盲的大脑跟识字者的不同,就是一例。
一个平日不阅读的人要他看书,他会很吃力。不是他看不懂字,而是他没有阅读习惯,注意力维持不久,眼睛会一直跳开。因此,孩子从小要养成阅读习惯,未来才看得下书。
培养专注力不难,可以从亲子共读着手。读书时,把孩子抱在怀中,因为怀抱是温暖的,孩子会喜欢,加上父母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孩子感到被尊重会很快乐。
[图片0]
一旦孩子把阅读跟快乐连在一起,动机就产生了,大脑的资源就会分配到阅读上。当孩子读的文字量越来越多时,他的专注力就会越来越长。所以阅读是培养专注力的好方法。
2学生如何培养专注力和思辨思维
刷题、应试、灌输、填鸭、缺乏人文、缺乏思辨。中国的教育已经被诟病太多。所幸,现在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国家,对此均有所认识,并在努力改进。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这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期望,也是每个家庭甚至整个国家对未来人才新的期许。在这个大背景下,学生就不能仅限于学科学习,而应该从更深层次,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质量的思维水平。普通学生的智力区别通常不大,但在自控力方面却有着显著差异,由此导致的不同行为模式,决定学生的成绩以及未来的走向。
在其中,我们把专注力作为自控力的核心。研究表明,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行为的人,他们能更好的应对压力,解决冲突,战胜逆境。他们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快乐,学习更有效,人际关系更和谐,达致目标的成功率越高,事业更成功。
专注力像肌肉一样,它有极限,但也是可以被锻炼。事实上,思辨能力还可应用于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和高考作文、其他学科分析类题型的答题、高校自主选拔时笔试的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部分、自主招生面试部分,有助于学科成绩和自主招生加分,也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的是非辨别。
3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教师教学得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及环节,创设情境投入,激趣探究。运用新颖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来激起学生的兴奋,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开课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授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总结做到“一番滋味在头上”。
优化课堂结构,调整学生注意力
初中生的专注力的黄金时间是30分钟左右。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做到“动静结合”,“快慢相宜”,让学生劳逸结合,在有张有弛的氛围下学习。
[图片1]
运用问题导向,强化学生注意力
掌握有效的课堂提问技巧是教师的必备素质。“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英语零零散散一大堆”,怎样将英语中零散的知识串起来,“问题推进”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利用有效的提问,承上启下,一步步推进,学生在集中注意力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思维由浅层走向深层。
4我们怎样培养学生专注力
通过呼吸来平息自己。深呼吸可以是你自己平静下来集中思考,增加你对于恼人的声音的容忍能力。集中注意力呼吸,不断的深呼吸再深呼吸,并且集中精力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果不安定因素打扰到你,那就提醒自己注意力放到呼吸上。静心训练。静心能够提高你的注意力和就拒绝噪音的能力。
如果你已经认为噪声会阻断你的沉思,这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当然如果你并不知道什么是静心训练,那么你一定听说过冥想,其实两者是一样的道理——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于自己。在冥想的开始,就积极注意到这些声音并且欣赏它们所具有的不同音调、节奏以及来源。然后想想在声音中同样煎熬的人们,以慈悲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人。
接受噪音是冥想的一部分。首先关注于你的呼吸,然后让这些噪音真正成为冥想的一部分。接受了噪音,就不再需要和它进行抗争,它就很自然地成为了冥想的一种训练,最终目标是让噪音丰富冥想的内容,至少让其有效的在沉思过程中起作用。如果你信奉上帝的话,也不妨在间隙里做一下祷告。祷告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忽略背后的噪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