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是刚刚上学,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应该逐渐培养和训练孩子好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博沃小编为您整理的提高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方法的相关内容。
	养成先学后玩的习惯
	不管孩子的认识是否到位,家长的认识都应该很充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先学习后玩的习惯,有的家长感觉孩子小,应该多玩,其实正常情况下,多玩没有错,但是一定要搞好先后次序。
	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
	家长应该和老师能够密切配合起来,对于老师的要求,即使家长看起来可能有些太高,也要配合老师做好,千万不能在学生面前表露出家长对老师的不满,否则,孩子也不会听老师的话。
[图片0]
	适当建立的奖惩机制
	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应该及时作出回应,如果孩子的成绩提高了,我们应该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甚至是奖励,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就应该适当给与一些惩罚措施。
2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措施
	依赖他人督促。一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因为长期被提醒,已经习惯了用这样的方式学习或做事,只要别人疏于提醒就会再犯。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应该注意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提醒机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减少帮助和不必要的陪伴,尽量按照事先商定的规则,鼓励孩子自己遵照执行。因为孩子们的责任心是在做事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而责任心可以推动和促进孩子自制力的培养。
	注意力受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有些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安静动脑的习惯,有问题的时候,一是会立即求助家长,二是会转移注意回避问题。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交流过程中故意给孩子制造些难题,让孩子学会自己独立思考,或是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教会孩子尝试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培养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了孩子解决问题的信心。
	孩子才有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独立思考的习惯。 受到辅助学习的影响。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上课听不懂或是作业难完成,会采取课前教授或是课后辅导的形式帮助孩子学习。殊不知这样的方式不仅会让孩子产生依赖,丧失主动学习的愿望,更多的时候,还会因为事先掌握了课堂学习内容,对老师传授的知识点失去了新鲜感而难于再次集中注意力听讲。
3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注意力
	有距离的陪伴:有的家长过于关注孩子,从始至终一直盯着孩子,孩子写字的一笔一划都要关注并加以指手画脚,这样非常不好,一方面让孩子紧张,另一方面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
	最好的办法是家长跟孩子在同一间房里,家长边做自己的事情边关注孩子的学习活动。及时表扬、鼓励孩子: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并给与及时的肯定与激励。
	对孩子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样适合辅导孩子做作业。孩子有问题寻求家长帮助的时候,家长最好引导孩子思考或者查找教材,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正确的答案,而不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结果。
	鼓励孩子回忆课堂老师的教学内容:通过给家长上课的形式鼓励孩子回忆老师上课的内容,并充当小老师。一来让孩子学会关注课堂,加深巩固白天所学知识,另一方面锻炼孩子的胆量和表达能力。
	委婉地指出孩子的不足:孩子还小,做作业过程中肯定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做家长的切忌大声呵斥,或者严厉指责与打击。最好是在肯定孩子优点与进步的基础上指出孩子的不足,鼓励孩子精益求精。
[图片1]
	多倾听:孩子在学校每天都看到、听到好多好多的事情,回家之后会迫不及待地跟家长分享,这个时候,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并通过某些问题让孩子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观点
4提高学生注意力方法
	防止简单粗暴
	但凡遇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必须学会从不同的层面来了解它们,不可见风就是雨,用一套放之四海而皆的办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尤其是这样经常插嘴捣乱的个体更容易受到教师的粗暴对待,而用惩罚来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或像故事中的历史老师那样用“封口令”的办法加以解决,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切记耐心缺失
	对待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学生,教师首先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心理问题从出现到发展再到定性往往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因而解决它的过程也会使漫长而反复的。
	宜奖罚结合
	对待注意力不集中这种属于行为发生异常的个体,教育者常常会用行为疗法来解决,于是惩罚就在所难免了。我们不排除惩罚在治疗行为问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如果在惩罚的过程中,当个体出现良好的表现时,能给予及时的奖励,相信教育效果会更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