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读MBA专业有一年制的,也有两年制的,很多学生对于怎么选?充满疑惑。除了时间长短外,还有哪些区别呢?两类课程的时间并非决定商学院排名的主要因素,雇主似乎也没有厚此薄彼。课程提纲看上去也很相似。不过,所有的课程显然不会一样。接下来小编告诉你去美国读mba考什么。
目前,考美国的MBA课程有以下3种模式可供选择:
第一种:参加全国联考,达到教育部和报考学校的分数线后入学。毕业颁发教育部承认的硕士学位和学历证书。这种考试要考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考生比较辛苦,但学费相对低廉,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不是很严格。这种类型一般还分为春季班(脱产)、秋季班(在职)和 经贸班(有学历无学位)等几种。
[图片0]
第二种:各个学校组织的培训性质的工商管理教育,入学不需要经过全国联考,学费较高,但形式多样。包括EMBA(高级管理人员班)、EDP(高层经理培训课程)、MBA课程研修班、短期培训班、论坛(以报告会形式展开)等。津桥留学提示:后4种都没有考试,不需推荐,没有学位,对入学者工作经验的要求不严。
第三种:中外合作办学,毕业后发教育部认可的国外商学院的学位和文凭。北大、清华、复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都有此种形式,其中最有名的是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美国26所商学院合办的项目。特点是英语和工作经验要求较高,不考数学,可脱产或在职学习。理论上说,学位在中美两地都有效,但学费之高令人咋舌,而且还是美元。
2去美国读MBA要做哪些准备
1、技能与思维的突破
欧美MBA的最大好处是对学生软性技能的提升,其中最重要的是跨文化沟通。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学会与不同种族的人打交道尤为重要。中国的教育强调权威的作用,西方的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MBA教育则是把学生解放到了极限。MBA的精髓不是在于教授告诉学生如何管理企业,而是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走向成熟。道理其实很简单:企业家不是课堂教出来的,而是在市场中厮杀出来的。顶尖的MBA项目恰恰创造了这样的仿真环境。
2、语言的准备
此外有个很普遍的误解就是认为美国MBA留学是为提高英语。语言的提高在于日积月累,而非一个一两年左右的项目。出国读MBA之前一定要事先做好语言方面的准备,而不要指望通过MBA学英语。海外的MBA项目大多用英语,但是这样昂贵的投资显然不是用来学英语的。相反,如果语言准备不充分,想要在 MBA项目中生存是很困难的。
3、要明确去美国读MBA的目的
好的商学院也会反复问你这个问题。并非人人都适合赴美留学MBA专业,正如不是每个人都适宜投资股票。如果不是适合的人才,读10年也无济于事。读MBA的人大多乐于和人打交道并且对商业机会敏感。
[图片1]
4、职业规划
这是中国的MBA学生较少考虑的方面。很多人是在陷入职业倦怠、无所事事的迷茫中走进商学院的。这恰恰是入学之前要仔细掂量的。否则毕业后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美国的教育提倡自立、自主和自助,这点与中国的权威中心导向截然不同。MBA是成年人的培训,更应该考虑到自己的未来,而不是依赖学校。
5、人脉
全职MBA的重要收益在于拥有紧密的同学关系,这是在职学习所无法比拟的。在商场上交朋友很难,但是在商学院拥有朋友则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回到学校,利益冲突少了许多。对于中国人而言,留学可能是能够拥有较多外国朋友的机会。随着中国企业走向海外,这样的关系将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即便是在美国这样讲究自我奋斗的地方,圈子也是很重要的。
6、体力的准备
赴美留学MBA专业学习极为辛苦,体能的储备尤为重要。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课业负担是国内无法比拟的。笔者曾经在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学习,通宵读书是家常便饭。MBA还有很多社交活动,这是它的独特之处。毕竟MBA培养的是管理者,而不是学者。
7、工作机会
赴美留学MBA专业的直接收益是可能获得海外就业机会。这一点国内的MBA几乎没有可能。目前美国深陷次贷危机,失业加剧。但是美国经济的弹性很强,2-3年后也许就开始复苏。MBA的学习正好是个缓冲。这也解释了为何大量美国青年涌入商学院。海外学习的经历可以为进入在华跨国公司高层打下良好的基础,原因在于海归MBA善于和老外打交道。此外,随着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留学生将拥有很多竞争优势。
3美国读MBA需要一年还是两年
在一年制的课程安排中,你别指望会有没课的周五,也别指望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整个项目的压缩,给你留下了很少的空闲时间。如果你落下了,就没有机会再追赶上去了。作为50年前开创一年制MBA的先驱,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早上8:30开始上课,下午7点结束。节假日也是如此。
在这种模式中,大部分核心课程被安排在最初4个月的冲刺期内。工科和经济学科的毕业生们可能会觉得某些课程是小菜一碟,比如统计学和会计学,而对那些没有数学背景或者没有接受过经济学教育的学生来说,它们却难如登山。
班级构成也是不同的
一年制课程的班级里,委培学生可能会更多一些,学生的年龄或者更大一些。欧洲的某些一年制MBA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明显大一些——通常大约29或者30岁,这意味着他们拥有更多的工作经验。经验较丰富的学生可能会发现,在一个很少有人曾有管理经验的班级里讨论领导力,会让他们有挫败感。
至于课堂内容,区别也很明显
一年制的项目会把一个原本10次3小时的课程压缩成16个90分钟的小节。而两年制的MBA课程,如西班牙Iese商学院开设的MBA课程,却有时间坚持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模式,即每节课都围绕一个商业案例展开讨论。这意味着时间较短的MBA课程不会花时间来复述材料。学生在教科书上可以找到这些材料。
这两种学习模式的关键性区别是在校外。两年制项目的核心,是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之间长暑假中的一次实习。这份夏季工作可以让学生们暂时放下学习,尝试一份为期12周的不同职业。
美国MBA专业两年制的项目会提供谋划调动的空间以及更多交际的时间。而一年制的课程把学习精简为疯狂的快跑,在患难与共之中建立友谊。所以,那个好哪个不好,还是要看是否适合你自己。
4美国读MBA普通院校如何
一流商学院和普通商学院的一个最明显区别,也许是在学校不同的规模上。一般来说,前者往往是“大”学校,而后者往往是“小”学校,而且两者的“工作重点”大相径庭——一流商学院的教学重点在“调研”上,教师往往把一半的时间放在科研上,学生也常常去公司实习和调研,其实学生受重视程度还不如普通商学院。相反,普通商学院都以实际教学为重点,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缴纳的学费,故教师教书十分卖力,学生在校也更可能有当“上帝”的感觉。
一流商学院和普通商学院的另一差别是学生的质量。要知道,商学院教学除了由学校教师传授知识外,还有很大部分是通过学生之间完成的。可以说,品牌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差别一部分在教师,一部分在学生。诚然,教师水平有差别,但差别并不是太大,特别在教学上,因为大部分一般学校的教师也是从品牌学校毕业的。其实更关键的差别是学生质量———品牌学校的学生大多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较好,而且往往已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上商学院不仅是为了以后能找个好工作,而更为了能造就一种适应竞争激烈环境的企业家素质以及培养新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实际上这些高素质学生对学校的教学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品牌学校呈现出更多的活力和特别的创造性。
美国非名校的MBA有没有价值,这个问题必须从一个客观角度考虑。首先,既然谈到价值,就必然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和衡量,这个标准只能是市场价值。哈佛MBA的毕业生中每年大约有10%的人找不到工作,这些人当然也可以创业。但是,从培养角度来说,大部分MBA课程是为培养职业经理人设置的,创业者只占了相当少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衡量美国非名校的MBA的价值,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了解这个学校的MBA毕业生就业率如何。在美国就业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职业经理人的市场需求也在降低,职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其次,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无论学什么专业,最关键的是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MBA读什么方向,第一年的暑假去什么样的公司,第二年的课程选择什么,美国留学毕业后准备在美国就业还是回国发展,这些都要提前两年规划好。否则,一个中国学生意气风发地读完一个名校MBA,毕业时却发现自己无所事事,这种茫然和四顾将是致命的。
一个地理位置较佳(如新英格兰地区),金融专业方向不错,就业率一直很好的非名校MBA,比起美国前10名学校的MBA,谁更有优势呢?答案是,永远从自己的职业规划出发,永远从就业率出发。有的学生担忧,非名校MBA学校在国内没有知名度。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如果你要在费城地区找工作,你首先要知道的问题是,这个学校在费城的名声如何,行业内是否受推崇,学校毕业生都去哪些行业工作,校友网络建设是否坚实,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是否不遗余力等等。更关键的,自己想学的方向在这个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跟得上形势发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踏踏实实地申请这个学校。很多学生顾及国内家人和朋友的认可和面子,认为自己花大把钱去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MBA绝对是贬值。这种想法忽略了一个事实,即把选校和受教育的核心出发点放错了位置:从以自己为核心变成了以别人为核心。商学院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有决定性意义的,将来频繁的跳槽和改变都变成家常便饭时,你就会发现,成功地找到第一份优渥回报的工作,对于一个MBA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一切从实际出发,摈弃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名校的确是人人向往,但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能具备上名校MBA的潜质。名校MBA的培养方向和管理理念,也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要敢于藐视哈佛,也要敢于直面自己。任何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都只有一个,就是市场标准。那些找到好工作,事业蒸蒸日上的MBA毕业生,永远都是具备这样的特点:提前规划好职业,不动摇不打折扣,仔细审视学校课程,考虑好自己将来两到三年的去向和所做业务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