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句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增长知识,提高思想认识,乃至语言表达,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句子讲解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联系上下文读来感悟句子意思
叶老说过:“教学语文课文,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的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不仅能学习准确地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够掌握规范的书面语言,从中学习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思想,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图片0]
在语文新课标中提到“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指的是人对语言的知觉的整体感受,或是对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通过朗读中重音、停顿、节奏、语调的处理,培养语感。学生有了敏锐的语感,势必大大提高理解词语、句子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荷花》,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和荷叶的句子就是要重点指导朗读,第一步先理解荷叶是“挨挨挤挤”的,荷花是“冒”出来的,体现它顽强的生命力,可对“展开、饱胀、破裂”这些重点词语进行朗读。第二步根据这些词语加以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勃勃勃生机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就把喜爱赞美之情读出来了。老师可以采用多种的朗读形式,例如,加动作读、配乐朗读、比赛读等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句子朗读到位了,学生对重点字词理解了,对段落的意思也清了。
二、通过演示动作来讲解
有的句子中有一个或几个连续动作的,老师可以边读句子边做动作帮助理解。如《又是你第一个到》课文中这一句:“这位读者掸了掸衣服上的雪……”在读时,教师只要加一个动作演示一下,学生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三年级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较多,教师应让学生多动动手演示演示,句子的意思也就知道了。如《瑞雪》中的最后一句话:“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追逐着,清脆的笑声传遍了山村。”能够让学生动起手来,把这句话演示出来,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而且让他们更真切的体会到了大雪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来讲解
课文中有些句子,如写景写场面的,一般可以通过想象,联系生活中、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情景去理解。如《新型电影》中的一句:“翠绿色的树叶相互交错着,金色的阳光透过这绿叶的空隙洒落在自己的身上。”只要引导学生想象一下生活中的情节,就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句子的理解当然不成问题了。学生们还可联想到电影、电视中的类似镜头,脑海里马上绘制出一幅美妙的图画来,从而自然地进入到句子所示的意境中去。
四、运用课文插图来理解
不少句子内容是课文插图上有的,那就充分利用图画去理解。如《捞铁牛》一课中怀丙和尚指挥捞铁牛的句子,学生通过读还不能明白到底是怎么个做法,但只要仔细地看看插图,再去读句子,意思也就明白了,教师也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图片、幻灯、投影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突破理解中的重点、难点,画难为易。如《田忌赛马》中的有关比赛时出场顺序的句子较多,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课文的理解,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做投影演示,也可与学生一起制做三种马的图片进行演示。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孙膑帮助田忌巧妙的变换三种马的出场顺序与结果转败为胜之间的必然联系。
五、引导理解关键词来讲解
学生不懂句子的意思,经常是因为句子中有不理解的字、词。有时句子中并没有什么新词,而是因为句子中运用了这个词的引申意或这个词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其特定的意思。这时,理解这个词语就成为正确理解句子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从关键字词入手有时甚至要“咬文嚼字”地下功夫。如《当炸弹爆炸的时候》中毛泽东说:“飞机呀,喧宾夺主,讨厌!”这句话中“喧宾夺主”是个关键词。首先,说说这里的“宾”是指谁,这里的“主”是指谁?然后,联系上下文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样,通过对“喧宾夺主”这个词的理解、分析、结合课文再理解,最终达到对这个句子的正确理解。
六、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句子
学生理解句子是一个从已知到新知的过程。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就是启发学生在已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起联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还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特别是一些说明性比较强的文章。学生会觉得这些离生活实际比较远,学起来会很枯燥、难理解,这时就需要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做比较。
例如《长城》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教学这句话时,我以居庸关一带的长城为例,告诉学生城墙高达米,宽米,顶部宽米,内墙高1米。接着,又以学校的教学楼为例,告诉学生楼高15米,宽7米,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从现代建筑技术来说,建造长城并不比建造摩天大厦高超。紧接着出示问题:在古代,建造长城用的是什么设备?引导学生抓住“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这句话进行朗读指导,并启发想象,最后学生都能从内心里发出啧啧的赞叹: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2小学语文句子讲解方法一
一、从字、词入手讲解句子。
在一句话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往往蕴含在一些关键性的词语中。讲解句子时,抓住这些词语认真理解,对深入理解句子非常重要。有些句子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弄懂了,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清楚了。如《鸟的天堂》一文结尾处:“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句子中带引号的“鸟的天堂”、“的确”和不带引号的“鸟的天堂”都是这句话的重点词语,其中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大榕树,“的确”是“确实”的意思,不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乐园”的意思。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全句的意思自然也就明白了。然后联系全文,认识到这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是点名中心,句子的含义也就理解了。
二、结合上下文讲解句子。
一个句子虽然能够完整地表达意思,但是段落中的每个句子却不是孤立的。每个句子均有语境,即句子所处的上下文。认真研究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练习语境讲解句意,有助于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三味书屋》一文中:“他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孤立地看这句话,学生较难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联系上文,句中的“坚定的信念”指的是“早”。鲁迅把这个“早”字刻在心里,就是下决心再也不迟到了。联系上下文,鲁迅“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正是“把这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的结果。
三、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子。
有些文章中的句子,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离开了当时的背景,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困难。如果老师补充相关的背景材料,学生就容易弄清句子的含义了,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教学这个句子时,我就告诉学生,鲁迅先生在旧中国,以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因而也就常常遭到反动派的迫害,然后启发学生思考理解“黑洞洞”、“碰壁”的意思,学生就能理解全句的意思了。
四、联系生活实际讲解句子。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有助于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感情。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的最后一句话:“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理解这个句子时,我就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体会,连续工作69个小时是怎样的情景。大家知道一天一夜24小时,69个小时就是三天三夜差三个小时,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冒着生命危险,紧张地昼夜不停滴为伤员病员工作了三天三夜!此时,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工作岗位的崇高品质已经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
五、通过朗读增强语感,讲解句子。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通过朗读,不仅能够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够掌握规范的书面语言,学生有了敏锐的语感,就能提高理解词语、句子的能力,如《荷花》一文,描述荷叶荷花的句子就可以通过朗读来理解。在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挨挨挤挤”、“冒出了”、“展开”、“饱胀”、“破裂”等词语的意思,想象这些词语所反映的意境,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通过朗读与想象的结合,就会逐渐体会到,这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荷叶与荷花都有一种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六、从文章中心入手讲解句子。
含义深刻的句子,往往是与中心关系最密切的句子,有的甚至直接点明中心,因此可以把句意和中心联系起来思考,这样会使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更加透彻。如《少年闰土》一文中:“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和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我是这样训练的:首先让学生知道这段话一共有三句。其次,分析每一句话,第一句话只有一个感叹词“啊!”表现了“我”的感叹。
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这是“我”在听了闰土讲过那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稀奇事,感到惊叹。这里包含了对闰土的佩服和羡慕,也不乏对自己少见识的惋惜。第二句包括两个分句,第一个分句讲闰土知道很多新鲜事,从“无穷无尽”和“稀奇”两个词语中可以知道;第二个分句是讲“我”往常的朋友对这些一点也不知道,从“都”可以看出,而“往常的朋友”是指那些和“我”一样的少爷,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事业及其狭窄。即使是天空,也是“院子里”的“高墙上的”“四角的”,说明封建家规的限制,“我”和朋友们不能接触外面的世界,所以见识少,像井底之蛙,笼中之鸟。通过以上的分析,就可以知道,这段话的含义是:对闰土见多识广的羡慕,对他生活环境的向往和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厌恶。从一个角度体现了中心。
3小学语文句子讲解方法二
一、联系上下文通读,讲解句子的含义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是一项基本的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通过阅读不仅要学会理解单词和短语以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还能够掌握规范的书面语言。学习并组织表达思想,逐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在新课程中提到的语言教学尤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语感是指语言感知的整体感觉,或语言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在把握语言的能力的过程中,应力在读、停顿、节奏、语调处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果学生具有了敏锐的语感,那么在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必将大大提高。
比如:在学习叶圣陶《荷花》时,句子第二段的荷叶和荷花的句子就是要重点引导阅读的。第一步:理解荷叶的“挨挨挤挤”,荷花是“冒”出来的,反映了荷花其顽强的生命力,并且对“展开、饱胀、破裂”这些关键词进行阅读和理解。第二步根据词语进行想像,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个荷花满堂的画面,自然就将喜爱的赞美之情通过读而表达出来。教师可利用各种形式的阅读,加上动作读,配乐朗诵,游戏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关键词,并理解段落的含义。
二、教会学生基本的方法去讲解句子的意思
要理解句子的含义,学生应该首先在一个文章中找到此句,并且将句子进行通读,这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阅读简单的句子,就能明白它的意思。但有些句子并不是一读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在教学中,一般使用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1、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理解。有些句子单独理解比较难理解,但是如果联系上下文是很容易理解的。比如:《杏儿熟了》中有一句:“我不知道是奶奶笑我傻,还是笑杏儿多。”这意味着什么?是奶奶笑我傻,还是笑杏儿多?联系上下文读,原来奶奶看杏儿多后很高兴,明明知道杏儿无数也让我去的数,这里的奶奶不单单是笑我“傻”,通过最后的分析,知道奶奶同时是笑杏儿多。所以,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读,直到明白其中的意思,是了解句子最基本的方法。
[图片1]
2 利用演示动作来理解。一些句子有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动作,教师可以通过做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如《瑞雪》的最后一句:“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清脆的笑声传遍了山村。”通过让学生动起手来,将这句话演示出来,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并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雪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理解。
课文中的一些句子,例如写风景的场面,一般通过想象联系生活中、电影、电视中看到的风景去理解。比如,在三年级《咏柳》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只要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场景,便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句子的理解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学生也可以想到春天、春草、春日等类似的镜头,脑海里立刻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自然可以进入到的句子的意境中去。
三、鼓励积累运用,进行综合方面的训练
为了鼓励学生积累了多种方法并灵活运用,可以通过综合训练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理解句子意义。比如四年级的《蝴蝶王国》:“每天,太阳一出来,就可以看见数不清的色彩斑谰的蝴蝶,在树林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翩起舞,把谷底的绿草和野花全遮盖了,真像仙女从空中撒下密密麻麻的花朵一般。”根据课后要求学生理解句子下划线和波浪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说的是蝴蝶有多美丽。然后,让学生运用之前所尝过的其他方法来理解。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用学习比喻句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关键词来理解;部分学生则是以想像的方式进行理解,还有的学生是通过动作法来理解,思维就一下全部打开了,学习的任务则在一种活跃、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至实际上理解句子的方法是非常多的,一个句子有时候是可以有几种方法进行理解,主要是看你的方法是否运用得当,如果效果不好的时候就换另一种方法去尝试,而有的时候则是要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去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理解以及思维通过,并且通过加强对学过的知识、掌握能力的灵活和综合的运用。讲授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在课堂内可以学到方法,课后将这些方法转变成自己的能力,让课堂教学得到很好的延伸效果。
4小学语文句子讲解方法三
一、抓住重点词讲解句子
词按一按规律组成句子,构成句子的完整意思,读懂词语才能读懂句子,有些词在构成句子意思上起着关键作用,习惯上被叫做重点词(或关键词)。这类句子只要明确了重点词的含义,句子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的句子,“她敢从一把从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教学时可按排这样的训练:读读句子,你认为哪个词最重要?“终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擦燃一根小小的火柴要反复考虑?这样,通过抓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二、联系上下文讲解句子
有的句子如果离开它所在的段落、课文,孤立地看,就难以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只有引导学生把句子的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能准确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才能有助于读懂课文,促进理解力的提高,例如,《做风车的故事》有这样一句话,“他捡起摔坏的风车,心里难受极了,但是没有一滴眼泪”。
教学这一句话可以让学生联系上文想:牛顿为什么心理上难受极了?从而使学生懂得,他“没有流一滴眼泪”,说明牛顿正确地对待了同学的发问和嘲笑并准备以坚强的毅力克服自己的不足。他的难受不是心疼自己辛辛苦苦做成的风车,而是为自己平时学习不求甚解感到惭愧和自责,小小风车成了牛顿发愤学习的动力。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不仅能了解句子的意思,而且能较好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变换句式讲解句子
句子有多种多样的句式,如疑问句式、反问句式、因果句式等。这些句式对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可采取变换句式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再见了,亲人》有这样一句话,“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教学这一句的方法可以采用变换句式,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只要能换成陈述句就说明已经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认识反问句的作用,体会反问句表达的强烈情感,认识反问句增强语势的作用,而且体会到表达同一个意思,可采取不同方式,使文章更生动、活泼。
四、逐层剖析讲解句子
课文中有的句子较长,学生不能很快认清它的结构,理解它的意思,可采取逐层剖析的方法理解句子。例如,《骄傲的孔雀》课文中的一句话“只要看到谁长的漂亮,它就抖动羽毛,展开尾巴,炫耀自己的美丽。”教学这句话时,可先找出这句话中写孔雀骄傲的词(炫耀)并理解其意思;其次找出孔雀怎样“炫耀”自己的词(抖动、展开)并理解,然后通过比较的方法懂得“只要……就……”这种句式强调了孔雀每次都这样,没有例外。这样逐层深入地训练,学生不但理解了词句的意思,还体会了句中词语之间的关系,认清了句子的结构,懂得了遣词造句的方法。
五、分析比较讲解句子
有些句子的句式、性质和结构相同或相近,可以集中归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区别异同,认识其中规律。例如,《看月食》有这样一句话:“圆圆的月亮象上大玉盘挂在天空,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训练:(1)从这句话中你知道月亮是什么样的?(2)如果把这句话改为:“月亮挂在天空,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改后的句子与改前的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通过分析比较,学生能体会到改前的句子生动形象,具体写出了月亮的形状,而且还能体会到怎样把句子写具体,为训练“写“打下基础。
六、结合生活讲解句子
有的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虽然与学生有时间、空间和情感上的距离,但事物之间,人们的思想感情之间,总是有一定联系,有相通之处。在教学中,教师找到这个相通之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意思,例如,《大海的歌》有这样一句话:“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犹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犹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写出了海港不熟悉,但对“吊车”、“密林”、“巨臂上下挥动”、“卫队”、“密密层层”所表示的事物和景象并不陌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联系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去想象吊车多而忙碌,海轮数量之多,景象之壮观。这样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必要的思维补充,产生具体的感受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七、演示教具讲解句子
有些句子所写的是一些自然常识、科学知识或有关操作过程。这些句子比较难理解,有的学生即使理解了句子意思,还会怀疑它的科学性或可行性,如果教师能进行演示,就能取得事办功倍的效果。例如,《看月食》有这样一句话,“爸爸微笑着说:‘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中间,挡住了太阳。’”教学这个句子时,可以用三球仪演示月食时三个天体所处的位置,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了。
八、利用图画讲解句子
有些句子所写的事物,学生没见过,或不清楚地理位置,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利用挂图,则一目了然。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一句话:“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教学这一句话,可以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了解西沙群岛所处地理位置,再联系整个祖国的地图理解“海防前哨”的意思,体会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九、掌握修辞讲解句子
有些句子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教学这些句子时可以指导学生分析修辞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例如,《给颜黎民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使用了比喻,教学这句话时,可以按比喻的修辞特点,引导学生思考:(1)“蜜蜂”、“采花”、“酿蜜”、“叮在一处”各比喻什么?(2)被比的事物(本体)和作比的事物(喻体)有何相似之处?(3)这个比喻说明什么问题?弄清了这些问题,句子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