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合作机构>

勤学思培训网KTYKGJ

欢迎您!
朋友圈
机构未认证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00-21:00

位置:勤学思培训网KTYKGJ » 培训新闻 » 文体艺术 » 舞蹈 » 钢管舞 » 终于知晓小学语文给句子加标点方法

终于知晓小学语文给句子加标点方法

发布时间:2023-01-22 19:46:34
1 小学 语文给句子加标点方法

标点符号是记录文字语言的辅助工具,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给句子加标点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以句为例,了解逗号和句号的区别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它不可放在一行之首。逗号的形式为“,”,它可以用在以下地方:

[图片0]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句号是一个“出勤率”很高的标点符号,在许许多多的情况下都要用到它,最基本的是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即一个语言格式不论长短,只要是能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是一个句子。

学生的作业练习中对逗号和句号的使用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小明的凳子坏了,坐上去不小心会跌倒,小红看见了,记在心上,她从家里带来了维修工具,放学后,大家都走了,她独自一人蹲在教室里,丁丁冬冬地修起来。该用句号的地方不用句号,全部使用逗号代替,使语段层次不清,影响表达效果。还存在这样的情况,例如:春天,沙枣树伸展着粗糙的树枝。上面覆盖着一片片短小的叶子。叶子上一层绒毛一样的东西晶莹发亮。其实这是一句话,结尾用一个句号就可以了,学生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就使用了句号,破坏了句子的整体性。

二、以段为例,掌握冒号和引号的基本用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八组第一篇课文,其中一题就是让学生在方框内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作为四年级学生,已有学习标点符号的基础,再加上又是课本上的知识,满心以为孩子们会得心应手,可是结果却让人匪夷所思。全班40人,全对仅1人,其中有27人错在填写“;”处,9人错在填写“、”处。

反思后从学生角度考虑,第一,“先入为主使然”,他们认为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认识和运用汉字,缺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强烈意识,而“意识决定形态”,所以导致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差强人意。第二,“理解不清惹的祸”,学生对于这段文字所表述的意思理解不够清晰,正是由于20世纪人类在这两方面取得的成就,才日益把地球变成了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所以,对内容正确理解是填写标点符号的前提。

所以,将标点符号融于语段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可以达到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目的。

从四年级开始,要求学生掌握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通过对四册语文课本的梳理,发现在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中,开辟了“我的发现”板块,用来集中训练引号的用法。引号的用法包括4种:直接引用别人说的话;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表示对阐述对象的强调;表示特殊称谓;表示特殊含义。

引号作用的阐明通过例举实例大多数同学都能了解,可是将引号的众多句例放在一起,让学生辨别区分是它的哪种用法仍存在很大困难。“我的发现”做下来,全对的同学只占全班5%。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即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出示一段没有标点的语段,让学生进行填写,抓住这个学习标点符号的最佳时机,像推敲语言文字一样去琢磨标点,感受标点运用之精妙。课文永远是最好的风景区,例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尊严》一文中年轻人得知杰克逊大叔让他免费得到食物却并不需要付出劳动时坚决地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全班同学都知道对人物说的话要加上双引号,再细细品读,把这个感叹号与前面的“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一对比,会发现尽管此时此刻饥饿至极,但是依旧传递出高亢的、坚定的声音。这声音便是他自尊、人格的体现。由此可见,标点也大有文章可做。小标点承载的是大语文的信息,利用标点符号优化语言训练,让它们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三、以篇为例,灵活运用六种标点符号

新课程标准规定,中段学生按要求应掌握六种常用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能够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在阅读中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中段在此基础上只要进一步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即可。

我们利用聊天的话题进行拓展,两天一个话题小练笔,每月一次单元习作,把对标点符号的训练量化到每一篇习作,平时教学善于引导,对运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加以肯定与表扬,选出好的例子,进行全班指导与教学。例如:学习了童话专题后,结合标点教学,设计了“我和标点符号的故事”童话习作。学生发挥奇思妙想,对自己经常混淆标点进行了深刻反思,效果斐然。

标点符号承载的信息量并不大,但学生使用情况不尽人意,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系统、长期的训练。标点符号的训练要做细、做勤:每日一句错例评改;每课一段精彩赏析;每单元一次作文修改;每周一次标点感悟,制作成标点感悟卡,集卡成本;每月举办一次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主题班会,并将活动照片配文展示等等。用古今中外关于标点的趣闻轶事启迪他们,明白小标点中蕴含着大信息,千万不可小瞧。组织了各种比赛,课堂上及时展览学生的练习成果,班级的文化墙专门用来展览自己的作品。展评后,评选出名次,进行颁奖。

2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方法

一、明确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标点符号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它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有这么一个故事:德国19世纪著名作家台奥尔多・冯达诺,在当编辑的时候,一个青年作者寄给他几首拙劣的诗,并在信中写道:“我对标点是不大在乎的,请你自己填上吧!”冯达诺把诗给退了回去,并在退稿信中写道:“下次来稿请寄些标点来吧,诗由我自己填好了。”还有网上流行的一则笑话:一个儿子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王叔叔来我家玩,我做完作业后,叔叔夸我做得好,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儿子的爸爸回家检查完作业后大发雷霆。妻子莫名其妙。一看,顿时大怒,斥问儿子,小儿哭叫:是我把标点点错了,应该是叔叔亲了我,妈妈也亲了我。”其实,同样的话,用不同的标点,或者不同的断句,表意上往往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二、朗读课文时,指导学生根据标点,读出语句的停顿,为断句做准备

低年级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说话奶声奶气,读课文时是想在哪里停顿就停顿,想换气就换气,导致他们读了一篇文章后也不知道读得什么内容,容易导致他们在写话中乱打标点,或不打标点。老师在孩子一开始读课文的时候,就告诉孩子文中除顿号、引号、书名号以外,其他有标点的地方就要换口气再读,读出语言的停顿。如我在教学《老人与苹果树》时,指导孩子根据标点,读出语言的停顿时,教师要反复示范,反复纠正,在这个过程发现孩子的进步多加以鼓励,让孩子们在朗读中读出语言的节奏,久而久之,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标点的用法和语言的断句。这样在写话时老师再告诉孩子在句子中换气的地方就打上标点,表示一句话结束的地方打上句号、问号、感叹号。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孩子运用标点,孩子就知道在什么地方打标点。

三、结合课文,认识标点,感悟作用

标点符号除了具有表示停顿以外,不同的情感,使用的标点也不同。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我们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对学生进行说教,那样很大可能都是对牛弹琴,效果不佳;也不能一股脑地把所有标点都抛给学生,应该随着年级的升高,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课文中一步一步地认识、了解、会用。

如我在教学西师版一年级下期《老人与苹果树》时,先出示“?”和“!”,并告诉学生,像耳环的符号叫问号,像小水滴的符号叫感叹号。接着出示文中带有“?”和“!”的句子:“您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会结出苹果来呢,恐怕您吃不着他们的苹果啦!”再教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让学生体会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的意思告诉孩子:“?”表示不知道、有疑问时用问号;“!”,表示惊讶时用感叹号。接着,老师出示几个带有疑问和惊讶的句子,让学生自己读,根据意思打上标点。

最后,再让学生说一两句带有“?”或“!”的句子。又如在教学《小燕子进步了》一课时,这篇课文主要以小燕子和妈妈的对话形式呈现,分析课文时,我对学生说:“妈妈要求小燕子去干什么?小燕子观察了几次,每次回来是怎么对妈妈说的,请用波浪线勾出来?”结合学生的回答,我相机出示一组对话,让学生观察,引出引号,并给学生讲解,引号最常用的功能是把人物说的话引起来,开始说时用前引号,说完后用上后引号。

四、拓宽渠道,加强训练

1、活学活用。每天上完语文课,趁学生兴致高涨,给学生写一些没有标点符号的有趣句子,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断句。如,我上完《小燕子进步了》一课,由于课上我讲解引号的用法,课堂作业时,我就用小黑板出示一组人物对话,让学生进行练习,做时边读边用笔勾出人物说的话,再试着打上标点。家庭作业再让学生自己写一句或几句话,用上引号。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就会懂得了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确使用它能帮助读者分清句子结构,辨明语气,理解文意。

2、针对标点,集中训练。针对性地进行标点符号的训练,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本领。这种练习就是我们通常用的“给句子加标点”或“标点改错”的题型。练习题的选择或编写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标点错误进行练习,如人物对话的标点符号、表示惊讶的符号、表示疑问的符号练习。这样的专项练习是促使学生最终达到“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标点”这一目的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练习。

3、结合作文,指导训练。吕叔湘先生说:“每一个标点都有各自独特的作用,说他是另一形式的虚字,也不为过分,用与不用,用在那里,都值得斟酌一番。”从表意的角度看,斟酌标点也是斟酌思想,揣摩情境,寻找最佳表达方式。

习作指导和习作讲评课正是训练学生斟酌标点的好时机,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习作课,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如,在学生一年级刚开始的看图写话中,我常常发现有学生的写话是标点乱打。如:春天来了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远处的山绿了,近处,一条小溪静静地流着,小溪里一条条小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在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学生有的句断错了,不知道句号的用法。我就把这篇看图写话用投影仪投在黑板上,让学生读,发现应在哪里停顿换气,找出“春天来了”应换气打上逗号,“远处的山绿了”中间不应断句,这时,我相机告诉学生,表示时间的短语应打上逗号,一种景物或一个地方写完应打上句号(其实就是一个意思写完了)。正确的标点打法是:春天来了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远处的山绿了,近处,一条小溪静静地流着,小溪里一条条小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又如,学生在使用冒号和引号的时候,有的学生在运用时经常是用了前引号,忘了后引号。这时,教师可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写道:“小主人啊,你可真糊涂,对我们引号两兄弟忽冷忽热。这次,你重用了我的兄弟前引号,而忽略了我后引号,这也太不公平了了。知道吗?这句话中少了我也是不行的。”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号运用的训练,如出一些有人物语言描写的句子让学生标上标点,或者让学生自己写一些句子,用上引号。

4、规范标点符号书写。标点符号除了要用得正确、适当外,还应注意书写的位置。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这七种符号书写的时候,一般让每个符号占一个字的位置。

3小学语文如何加标点符号

一、问号的使用

首先要分析带有疑问含义的句子是独立成句还是充当了整个句子的某个成分,进而判断是否有疑问的语气,是否添加问号;然后根据句意判别是独立问还是选择问,从而判断问号使用的正误。例如:

[图片1]

1、茫茫宇宙间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2、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

3、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4、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分析:例1、2、3中的问号分别改为逗号和句号,提出疑问的内容担任整个陈述句的一个组成成分,不是独立的问句,所以不能用问号。例4中第二、三个问号应改为逗号,因为三者是选择关系。

二、引号的使用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注出来;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注出来;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也用引号标注出来。高考中引号的常见错误是直引和夹引的区分和判断。直引需强调突出引用部分的独立性,其句末应保留原文的标点符号;夹引指引用的部分是整个句子的一个组成成分,没有独立性,其末尾应去掉表示语意结束的标点(感叹号和问号除外,因为它们表示特殊的语气)。例如:

1、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2、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3、郝明义认为“没有越界不成阅读,”提出阅读者应走的四步,即:向前一步、往旁一步、随便走几步、在网络与书籍之间跨步。

分析:例1句的引号去掉,不需要强调突出。例2的第二个冒号去掉,夹引部分前面不点冒号;“嘛”字不是“俗话”的内容,要放在单引号的外面。例3引号内的逗号放到外面,夹引不强调被引用句子的独立性。

三、括号的使用

括号表示注释,即解释说明。注释句子里某种词语的是句内括号,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括注句的末尾不加句号(感叹号和问号除外);注释整个句子的是句外括号,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括注句的末尾保留原有的标点。辨析括号使用的正误,首先需要辨别括注与括号前面的词语或者句子有没有解释说明和被解释说明的关系,然后根据句内括号或句外括号的具体要求判断。例如:

1、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2、站在村中心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前(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感觉这里像是刚被敌机轰炸过。

3、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分析:例1中括号的位置错误,应分别放在“蔬菜”和“作物”的后面,表示对“蔬菜”和“作物”的补充说明,因为起解释说明作用的括号必须紧跟在被解释说明的词语或句子的后面。例2是句内括号,应该放在“教室”的后面。例3中“(《管子・牧民》)”是对被引用句子的补充说明,不是被引用的部分,应放在引号外面。

四、破折号的使用

破折号最常起解释说明的作用,一般是比较重要的注释,辨析时需分析前后语句的注释和被注释的关系。例如:

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分析:句中的破折号和括号同时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应去掉破折号。

五、书名号的使用

书名号表示书名、篇号、报纸名、刊物名等,辨析时需分析书名号内的语句是否符合这些特点,否则不能用书名号。例如:

1、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2、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分析:书名号表示书名、篇号、报纸名、刊物名等,而不能表示活动、主题、栏目或节目。

六、省略号的使用

省略号常常表示引文的省略或者列举的省略,一般用于三项列举之后的省略。例如:

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分析:省略号表示列举未完,不能和“等等”重复出现,此处应去掉。

4小学语文加标点符号方法

一、在停顿长短中体会其重要作用

对某些文本进行细读时通常会发现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很奇特貌似错误,其实是作者用这种奇特的用法来传达某种特殊的心情、感受。

例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通常情况下,多数人会认为,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之间应该采用顿号或逗号,通过细细品味可发现:“还”字的衬托,再加上短短的一句话中三个连续句号的应用,对于更好的理解感受起到了积极的效应。与顿号或逗号相比,句号更能显示出等待时间之长,映射出作者的焦急心理。因此我安排学生通过走出自误引发提升自悟方法来细读文本,具体以括号填空的形式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句子“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自行填写符号;待学生填写完毕后,教师将原形展现给学生,并提出原形为什么会连续使用句号改用顿号或逗号行不行等问题,如此要求学生对比两种情况细细品味其中的不同。

二、在节奏轻缓中体会其重要作用

部分标点符号尽管不具备某种特殊含义,但也能够向读者传递出作者当时的状态。此形势下要求我们既要重视标点符号的停顿又要关注标点符号引发的语言节奏调子的变化,具体内容如下:

“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小鹰学飞》

这句话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最后的问号,读出小鹰的探问语气、体会小鹰经过老鹰的几次教育变得虚心了,更要关注句中的两个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什么话语而是表示小鹰的呼吸。因此在朗读课文时指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提示语“急促地喘着气”,情感充分语调丰富。读出小鹰急促地喘着气的样子,入文入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小鹰刻苦学飞的情景。

三、在无点处创设体会其重要作用

细读文本时通常能够发现部分文章题目极富情感性,即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不仅能够准确概况全文中心思想而且能够给人感悟。若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转化为标点符号更能进一步增强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将相应的标点添加其中,并阐述理由。

以《生命生命》一文为例,由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该篇课文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认识对课题添加标点符号。部分学生添加逗号,部分学生添加问号,还有学生添加感叹号,可见不同学生对题目有不同见解,通过进一步的阐述理由使学生强化理解课文。

又比如《木笛》一文中,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最终又被破格录取了,可以修改结尾为音乐大师直接说出被录取者:朱丹并让学生试着加标点引导学生将情感化作标点,深入理解文本和标点各自所能表达的深意。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勤学思培训网KTYKGJ 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

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课程?赶快告诉课程顾问,让我们顾问马上联系您! 靠谱 的培训课程,省时又省力!

微信访问

#tel_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