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交际高手呢?在人际交往中,相互之间会产生影响,时间长了,彼此总会产生一些相同的东西。在交往过程中,有些交际高手会通过一些方法强化这种影响,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自己人效应”就是一种彼此影响下的心理现象。所谓“自己人”,就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善于交际的人会利用“自己人效应”在他人心中建立起归属感,以达到融洽双方关系的目的。
[图片0]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最初人们需要家庭,继而希望融入其他团体。群体的归属是人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当归属感被满足时,人们就可以从中得到温暖,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自己人”就是一个满足归属感的方法。
无论孩子还是大人,如果找不到归属感,就会一直制造麻烦,永远无法安乐,这样既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交往就是一个寻找归属感的过程。当你通过交往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子时,就满足了自己内心归属的需要。如果你想结交一个朋友,你就需要融入对方的圈子,从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当一个人被告知是“自己人”的时候,心中就会不由自主地变得温暖起来,从而使他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利用“自己人”效应,满足人们内心的归属感要求,深入人心,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赢得他人的认可。
抗日名将冯玉祥的诗中曾有“重层压迫均推倒,要使平等现五洲”的句子,他以“要求平等”号召士兵起来反抗。事实证明,冯将军并非空口说白话的人,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平等”二字。平时冯将军体贴士兵,时刻关心他们的生活,亲自为伤兵尝汤药,擦身搓背,与士兵一起吃粗茶淡饭。在这种行动之中,士兵们都感到冯将军没有架子,与自己处于平等地位,因此把冯将军称为“真正的自己人”。
要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把对方当成自己人,通过“自己人效应”激发对方内心的归属感,这样才能拨动对方的心弦。某中学校长发表以“矫正中学生早恋”为主题的演讲,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记得我年轻时,上课过程中总是禁不住看班上一个女孩,不知怎么搞的,当时脑子里总是会想到她。”在场的同学听后顿时鸦雀无声,这位校长指出这是青春期性萌动的正常反应,接着,他谈了自己对早恋的看法。学生们都觉得校长亲切可信,有些学生还把自己的早恋问题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校长,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很显然,仅仅通过威严、名望是难以说服别人的,即便你有好的建议,如果不能让对方信任,也难以让他接受。如果能够通过强化“自己人效应”来激发对方的归属感,那么取得别人的信任就不难了。一般来说,在生活中碰到挫折或困难时,对归属感的需求就会更加强烈。事实上,很多事情并不是一个人所能承受的,这就需要更多人的支持。而在碰壁之后,受伤的心需要修复,这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归属感包括5个维度:舒适感、识别感、安全感、交流感、成就感。对此,“自己人”都可以将这些一一满足。要想通过归属感来融洽人际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自己人效应”。当然,“自己人”不可乱用,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
首先,应强调双方一致的地方。要让对方认为你是“自己人”,从而使你提出的建议易于被接受。如果你没有根据就称自己为对方的“自己人”,对方不仅不会信任你,反而会觉得你轻浮不可信,甚至怀疑你有所图谋。其次,应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如果彼此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即使你的言辞表述富丽堂皇,也不能引起对方的共鸣。无论是同甘共苦,还是换位思考,都是为了让彼此的心灵处于同一平面上,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共振”。要想取得对方的信赖,先要和对方缩短心理距离,与之处于平等地位,这样就能提高你的人际影响力。最后,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如果一个人缺乏良好的品质,即便他把别人当成自己人,别人也不屑于与之为伍。试想,谁愿意与品行不良之人为一伙?
总之,要想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更融洽,就一定要擅用“自己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