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的教学是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效率的重要操作方式。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品读语句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练习朗读,揣摩语言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是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重要操作途径。朗读是参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操作环节,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还能够加强学生的语感,丰富文字体验与语言积累。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小学语文课程的日常教学需要贯彻落实新课改要求,尊重学生的课程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采用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诵读出个人的思想情感。
[图片0]
在诵读关键字句的过程中,老师需要灵活处理学生独立诵读与课程推进之间的内在矛盾。在学生进行课文诵读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加以科学引导,明确课本诵读在教学过程的重要性,运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课程诵读的指导。对于“学生们在朗读时需要读出感情,认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模糊不清的指导需要把握分寸,老师的指导需要在准确、正面的原则下加以实施。
在最关键语句诵读的指导中,老师需要采用齐读、指名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在朗读技巧的运用中体会语句的思想情感。例如:《小摄影师》一文,课后习题提醒我们,体现高尔基对小男孩喜爱的语句是本文的关键语句,而列宁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和蔼可亲主要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表现的,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把握课文,联系生活
加强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是理解关键词句的重要方式,这就需要在上下文的分析、推理中仔细揣摩核心词句的内在含义。比如说在《桂林山水》最后一段有这样的句子:“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加深对这一段风景描写时,需要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在上下段落的联系中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的了解桂林的美景,从静、绿、奇、秀等不同的维度对桂林的美景进行全方位的呈现。
与此同时,部分关键词句具有表达凝练、内涵深刻的特点,需要在时代背景、人物经历的结合运用中了解核心词句的内涵含义。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将课文内涵深刻的语句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在对课文内涵的创新性解答中加深文章内容的时代性色彩,也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改善。例如在解读“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立足于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的现实生活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与现实生活间的内在联系,在正确思想观念的学习中指导个人的现实生活。
三、结合背景,加深理解
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需要立足于创作者的情感角度、时代特点进行文章内容的分析,在多维度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中实现对课文全面,准确的把握。实现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是创作者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结合背景资料,了解文章写作的相关资料是参与课程学习的必备环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学人员忽视了写作背景对加深文章理解的重要性。一方面表现在个人对写作资源的收集不完全,提炼不准确;另一方面表现在缺乏对写作背景科学合理的运用。比如说,缺乏对写作背景重要性的准确定位,简单的将写作背景放在阅读教学之前,在机械、呆板的过程中阅读背景资料,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与此同时,在背景资料的运用过程中,忽视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尊重,简单的将背景资料呈现为个人片面的介绍。
因此,老师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认识背景资料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采用科学的课程教学方式,避免进入背景材料的使用误区。对背景材料的正确使用,需要从内容、时机、形式三个角度进行调整,在内容上老师需要立足于课程特点与学生的理解程度提炼出有价值意义的关键信息;在时机上,老师需要选择恰当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回顾、理解;在形式上,老师可以采用自己对背景资料的解释形式,也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独立了解文章背景资料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运用背景资料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的指导意义。
2小学语文理解语句的方法
一、联系上下文通读,理解语句的含义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是一项基本的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通过阅读不仅要学会理解单词和短语以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还能够掌握规范的书面语言。学习并组织表达思想,逐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在新课程中提到的语言教学尤其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语感是指语言感知的整体感觉,或语言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在把握语言的能力的过程中,应力在读、停顿、节奏、语调处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果学生具有了敏锐的语感,那么在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必将大大提高。
比如:在学习叶圣陶《荷花》时,语句第二段的荷叶和荷花的语句就是要重点引导阅读的。第一步:理解荷叶的“挨挨挤挤”,荷花是“冒”出来的,反映了荷花其顽强的生命力,并且对“展开、饱胀、破裂”这些关键词进行阅读和理解。第二步根据词语进行想像,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个荷花满堂的画面,自然就将喜爱的赞美之情通过读而表达出来。教师可利用各种形式的阅读,加上动作读,配乐朗诵,游戏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关键词,并理解段落的含义。
二、教会学生基本的方法去理解语句的意思
要理解语句的含义,学生应该首先在一个文章中找到此句,并且将语句进行通读,这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阅读简单的语句,就能明白它的意思。但有些语句并不是一读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在教学中,一般使用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语句。
1、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理解。有些语句单独理解比较难理解,但是如果联系上下文是很容易理解的。比如:《杏儿熟了》中有一句:“我不知道是奶奶笑我傻,还是笑杏儿多。”这意味着什么?是奶奶笑我傻,还是笑杏儿多?联系上下文读,原来奶奶看杏儿多后很高兴,明明知道杏儿无数也让我去的数,这里的奶奶不单单是笑我“傻”,通过最后的分析,知道奶奶同时是笑杏儿多。所以,读语句,联系上下文读,直到明白其中的意思,是了解语句最基本的方法。
2 利用演示动作来理解。一些语句有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动作,教师可以通过做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语句。如《瑞雪》的最后一句:“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清脆的笑声传遍了山村。”通过让学生动起手来,将这句话演示出来,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并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雪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理解。
课文中的一些语句,例如写风景的场面,一般通过想象联系生活中、电影、电视中看到的风景去理解。比如,在三年级《咏柳》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只要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场景,便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语句的理解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学生也可以想到春天、春草、春日等类似的镜头,脑海里立刻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自然可以进入到的语句的意境中去。
三、鼓励积累运用,进行综合方面的训练
为了鼓励学生积累了多种方法并灵活运用,可以通过综合训练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理解语句意义。比如四年级的《蝴蝶王国》:“每天,太阳一出来,就可以看见数不清的色彩斑谰的蝴蝶,在树林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翩起舞,把谷底的绿草和野花全遮盖了,真像仙女从空中撒下密密麻麻的花朵一般。”根据课后要求学生理解语句下划线和波浪线的话,理解语句的意思说的是蝴蝶有多美丽。然后,让学生运用之前所尝过的其他方法来理解。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用学习比喻句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关键词来理解;部分学生则是以想像的方式进行理解,还有的学生是通过动作法来理解,思维就一下全部打开了,学习的任务则在一种活跃、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至实际上理解语句的方法是非常多的,一个语句有时候是可以有几种方法进行理解,主要是看你的方法是否运用得当,如果效果不好的时候就换另一种方法去尝试,而有的时候则是要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去理解一个语句的意思。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理解以及思维通过,并且通过加强对学过的知识、掌握能力的灵活和综合的运用。讲授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在课堂内可以学到方法,课后将这些方法转变成自己的能力,让课堂教学得到很好的延伸效果。
3小学语文语句的教学方法
一、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语句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就是把上、下文中意思有关联的句子结合在一起思考,从而体会到文章的意思。有的句子对全文的内容有概括的作用。例如《小马过河》中的“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小松鼠说的那样深”。理解这个句子,就需要把小马亲自试试的结果与前面老牛说的河水很浅、松鼠说的河水很深的话联系起来。还有的句子的意思在课文的前后内容中有所体验,例如《白杨》一文中说:“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怎样理解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呢?联系这句话的前面,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严肃的神情,这句话后面叙述的爸爸建设边疆、决心扎根边疆的经历,学生就能体会到爸爸借介绍白杨树表白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语句
学生理解句子是一个从已知到新知的过程。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就是启发学生在已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起联系。例如,《鸟的天堂》一课中有描写大榕树的一句话:“大榕树的枝干不计其数,枝上又生根,许多根直垂到地面,有的又伸到泥土里。”很多学生没有见过这样的大榕树,但是他们见过很多别的树。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树的枝干、根是什么样子,把这些印象与课文中的句子联系起来,就会发觉;平时见到的树是一根树干,而榕树的枝干“不计其数”平时见到的树根长在地底下,而榕树却是“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面,有的又伸进泥土里”。是因为它生了“不计其数”的根。这样,把已有对树的印象与课文中写大榕树的句子联系起来,就想象出了大榕树的样子,读懂了句子。
[图片1]
三、指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语句
联系语文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是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但是有的句子,还要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例如理解《小交通员》中的“地下党的县委机关就设在我们家里”这个句子,就要向学生介绍当年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下从事地下工作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地下党工作的危险性,知道了县委机关安全的重要性和隐蔽性。明白了为什么设在他的家里。还有些句子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理解的句子。例如《草原》中写草原的自然景色有着这样一句话:“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什么是“渲染”,什么是“墨线勾勒”,一般学生不理解。这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知道,中国画有两大派。一派是用鲜明的墨线勾勒的,一派是用墨色渲染的,使所画事物浑然一体的。课文是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来形容“到处翠色欲流”的草原。
四、指导学生联系语言的具体环境理解语句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中,联系语言的具体环境理解句子,有助于学生真正读懂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真正感受各类句子的不同特点,积累各种句子。例如对《林海》一课中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学生只要能体会到作者是把兴安岭当做一个美丽的姑娘来加以赞美的就行了,不要向学生讲述“拟人句”这一名词术语。
再如《太阳》一课中“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要让学生体会到:从前半句来看,离我们很远很远的东西,关系应该不大密切,而后半句告诉我们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于课文中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要让学生体会到,句子讲的假设没有太阳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对这些句子,不要讲述转折复句、假设复句之类的名词术语。
有的句子含义比较深刻,从字面看是一种意思,其实里面还包含着更深刻的意思,不经反复诵读,用心思考,学生领会起来比较困难。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回答侄女周晔的问题时说:“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对这个句子,如果光从字面看,就会同课文中的“我”一样,自以为“恍然大悟”,其实完全没有弄懂。像这种含义深刻、话中有话的句子,就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体会出含着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如《大海的歌》中的一句话:“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犹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舞;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对这样的句子,学生不容易一下子弄清意思,就要运用抓住主干的方法,读懂句子主要说的是什么。首先要分析出它主要是说“吊车”和“海轮”,再分析是什么样子的吊车和什么样的海轮。
4小学语文语句训练的方法
一、让学生多读多说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教师要想学生有一个有效的句子训练,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说,培养他们的语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的运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笔者在教学时发现那些说话不着边际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不积极参与课堂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愿意说话,不愿意回答问题,这样子就导致别人对他的想法一无所知,而且他们长时间的不与人交流,导致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降低,说出来的话都变得不规范、不准确了。因此笔者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都是要求学生多读多说的,鼓励他们多次品读那些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将自己的感悟大胆地说出来。
如学习《天鹅的故事》的时候,文章中“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它们干的那样齐心,那样欢快!”“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这些对天鹅具体描写的句子非常生动形象,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优美生动之处,我就要求学生将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考虑这些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仔细感悟句子中的情感,然后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感想大胆地说出来。
二、多做扩句缩句训练
扩句缩句练习是小学句子训练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认清句子的结构,知道句子中重要的部分是什么,知道句子中的修饰部分是什么,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给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一)扩句练习
扩句训练是让学生在表达基本意思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修饰句子,让句子表达的意思更生动形象。比如对“我看着这一幕”进行扩句,需要注意题目中的主语我,不能够更改主语为我们,然后考虑什么样的我,怎么样的一幕,如何看这一幕。改完之后为“瘦弱的我静静地看着这悲伤地一幕”这样就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的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
(二)缩句练习
缩句训练就是让学生找到句子的主干,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比如对“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父母。”进行缩句,就是找出主干词汇‘我’‘思念’‘父母’,将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去掉,最后变成“ 我思念着父母”。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找出文章的主体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
三、课堂进行句子训练游戏
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教师在课堂上陪学生玩句子训练的游戏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童年游戏的旋律,将课堂上的词句训练带入这个旋律中,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把字句”“被字句”转换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句子转换游戏,一个学生说“把字句”,一个学生说“被字句”,看两名学生谁先被难住。这种竞争性的游戏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保持愉快心情的同时掌握住两种句型转换的要点。
四、多媒体教学法
新时代的语文课堂是非常先进的,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来配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多媒体课堂的优势就是它可以用视频、图片、音乐等方式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那些句子中的抽象画面及情感。比如在学习《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些课文时,学生可能由于没有去过这些地方而不能领悟课文中那些描写这些地方壮观场面的句子,这时我们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这些名胜古迹的视频资料放给学生看,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中的句子,这样子的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句子训练。
五、句型转换法
语文的魅力就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训练学生句型转换的能力,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将疑问句转换成陈述句来帮助学生理解。小学生的逻辑转换能力并不强,他们有时并不能理解疑问句表达的意思,但是他们可以理解陈述句的意思,我们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点来对学生进行句子训练。例如在学习《小稻秧脱险记》中“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就可以转换成“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我不能交给你们。”让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同时分辨出两种句型所蕴含的不同语气,感悟那种句型表达情感更加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