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题目丰富而深刻,只有坚持不懈地动手解题,才能开启命题的大门.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数学意味着解题.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学生,同样也适用于教师.好的教师始终是一个学习者,同时也应是一个解题专家.教师解题是为了避免学生盲目解题、解不必要的题、解大量的题.
编题“教师经历解题过程后,如何进行编题呢?编题一般有选编、改编、创编三种方式.目前很多教师编题以选编为主,即通过选题、拼题达到检测学生的目的.选编试题关注的视角多是知识和技能训练,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缺乏对能力的提升与方法的提炼,易使学生关注试题的本身,而忽视试题的本质.同时教师也认识到创编出一些原创性、高质量的试题并非易事,需要具备一定的命题技能,并对其倾注大量的心血.笔者认为改编现有试题,尤其是对教材例题、习题和中考试题等较为成熟的试题进行微改编是一种有效的编题方法.这种改编方法的要点是先将试题拆分为条件与结论两部分,然后运用三种变换方式得到新试题.
2数学命题的方法一
了解命题提出的方法。了解数学命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是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所需要的。积极思维是探索知识的灵魂,而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了解提出命题的途径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主动性。教材中或教师讲授新课时,提出问题的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①从实际问题提出。理论来源于实践,实际问题本身就具有强大的魅力,它吸引学生去探索,去追寻。数学中不少命题是根据实际问题发现的,如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等差数列的前几项和公式等。
②过渡性提出。由于数学的系统性很强,数学中有不少命题可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中去猜想而提出问题。如余弦定理可由勾股定理过渡而提出,倍角、差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可从和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而提出等。 ③反倒式提出。由于某些知识的负迁移作用,学生常常会产生错误的猜想,甚至想当然地把错误的猜想当作正确的命题使用。为了避免学生的错误。可用引入反例的方法,提出新的问题。例如,从批判由定理“如果平面α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想当然地得出“如果平面α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的错误,提出探索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问题。 ④归纳式提出。定理、公式是对客观实际的抽象,要完成这一抽象,常常用归纳的方法。如幂函数的性质,函数y=f(x)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y=f -1 ( 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的定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二项式定理等,都是在观察、分析部分事实的基础上,归纳猜想出来的。
[图片0]
3数学命题的方法二
联想筛选寻求思路。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首先根据题目的条件联想由此而得出的结论,再由此结论联想其它的结论,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联想必需得到什么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并根据图形的特点联想有关的知识和方法。显然,联想的知识越多,所学的知识越系统、所能寻到的解题方法也就越灵活,解题的技巧也就越高。因而在联想的过程中可以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在联想的基础上要进行筛选,找出能够沟通条件和结论的路线,从而理清解题思路,弄清解题的方法和步骤。追溯发现过程,寻求解题思路。课本中有些题目的解题思路不易想出,其解证方法孕育在发现结论的过程中,数学归纳法部分尤为突出,因此要追溯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找到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明确后,要用严格的格式,准确的数学语言写出题目的解答,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4数学命题的方法三
复习与总结。复习是为了巩固,和遗忘做斗争;总结是为了条理知识,发现、掌握规律,积累经验,有所提高。学完每一章,要及时做好阶段复习。阶段复习要围绕每一节知识的重点、难点,阅读教材、听课笔记、练习本,从中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特别对于曾不大懂和理解错误或不够深度的地方,要着重复习巩固。凡是在作业或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在阶段复习中要独立做一遍,检查一下对这些题目自己是否已经掌握。有些同学多次在某一类问题上出现错误,或曾不会做的题目,再考时仍不会做,正是没有完成复习任务的结果。
较难的知识与题日,不仅难做、难理解,而且很容易忘。反复复习的本身,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阶段总结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阶段复习,应该有较大的提高。华罗庚有句名言:“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阶段总结,正是要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总结要提炼出每一章知识的重点、难点,每一小节知识的重点与本章知识重点的联系,做出条理性的归纳和概括,从而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分析解题的能力。
以上就是数学命题的方法与策略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帮助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