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仅直接关系到普通教育的水平,而且也影响到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方法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象形象声法
汉字中有很多字都是象形字,根据事物的本来形状进行创造而成,汉字在长期的发展之中虽然有了很多变化,但是还是能从字形中看到一些事物的样子。所以,在趣味识字的教学中就要充分抓住这些有特点的字,采用“画一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识字。比如“日、月、田”等,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忆和想象在日常中看到的太阳和月亮的样子,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记忆画出它们的形状,再和字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记忆。通过这样的记忆,让学生在看到这些实物的时候就能想到该字是怎么书写的,能够在反复记忆中加深学生的印象。
[图片0]
汉字中还有一部分是属于象声字,象声字又叫拟声词,是模仿一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比如风吹过的“呼呼”声,小鸟“叽叽喳喳” ,“咕咕”的叫声等,都是象声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播放这些字的声音,让学生先听,通过声音记忆。并且在这些象声字中,大多数都是左形右声,口字部首,声旁表音,所以在帮助学生记忆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主要去记忆声旁,简化记忆。在学生记住了声旁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部首的变换形成形声字,来扩大学生的认字量。
2、图片视频法
对于年龄偏幼的小学生来说,图像比文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也更容易记忆。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图片、特别是视频可以使得字变得立体起来,声形并茂,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记忆模式,还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在认识“火”字的时候,就可以放一段燃烧的火的视频,不仅认识了“火”,还可以认识到“光”等其他的扩展字。
变换着的图片更加能够抓住小学生的视野,所以教师可以在图片的变换上多下功夫,通过偏旁部首的变换帮助学生记忆更多的形声字。比如在记忆以青为声旁的一组字的时候,可以在第一张图片上画上青草,让学生认识青字。在记住之后,第二张图片上依然写上青字,但是图片上画的是流水,让学生们动动脑筋应该加上什么偏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完成,让学生们自主识字。之后,在第三张图片上画上太阳,还是写上青,让学生加上偏旁。以此类推,认识更多的以青为声旁的字,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偏旁表义的特点,也能够慢慢去发现其中的规律。
3、故事融入法
小孩子都比较爱听人讲故事,这比让他们看故事更能够吸引他们,教师们就可以在帮助学生识字的过程之中加入一些简单、轻松的儿歌和故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故事中去认识生字和生词,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这需要教师去关注学生对哪一类型的故事更感兴趣,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生动的故事将死板的汉字形象化,激发他们对识字的期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去理解故事中生字的音、形、义的关系,不至于在长时间的记忆中感觉到枯燥和乏味。
比如,在学习“样”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有一只小羊,它被主人拴在了树旁边,不能去其他地方,只能吃树旁边的草,吃饱了以后,小羊就在树下睡着了,然后告诉学生“样”字怎么念。还比如在认识“云”和“风”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风伯伯特别严肃,每次来的时候都呼呼的,云姐姐特别怕风伯伯,每次风伯伯一来,云姐姐就吓得跑掉了,只有风伯伯不在的时候才敢在天空上散步。在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配上图画或者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
4、趣味竞赛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而这种天性通常就表现在做游戏上。而且,小学生通常会有获得老师认可、在同学中渴望表现的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主动记忆生字、加强记忆,可以在平时的课程中引入一些略带竞争性质的小游戏去激励学生。在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够被激发,自主识字的主动性也能够被调动起来。
在课堂上还可以进行偏旁和部首的组合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当主持人,从偏旁和部首的卡片中随机抽取展示给下面的同学看,接着由主持人点名让哪位同学来回答这个字怎么念,然后组词。如果回答正确了就可以上台当下一轮的主持人,回答错误了就小小地惩罚,比如给同学唱歌讲故事。为了扩大识字量,还可以举行“找朋友”的游戏,教师分给小朋友一些偏旁和独体字,然后在讲台上点到哪个独体字,拿那个字的小朋友就跑上讲台问哪个偏旁愿意和他做朋友。最先跑上讲台并念出合并字的偏旁小朋友就可以得到奖励。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举行一些猜谜语、情景模拟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字的印象。
2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方法分析一
一、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我们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我当小导游”等识字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让学生通过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的方法学习新的生字,灵活识字,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效率。如:学习“奶”,学生有的说“女”加“乃”是“奶”;有的说把“仍”的单人旁变成“女”字旁就是“奶”,这样很快就记住了“奶”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又复习了“仍”字。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二、故事联想识字
识记有一些字,老师可以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抓住字形特点,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编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脑中。例如:教“游”字时,可以告诉学生,游泳必须有水(三点水旁),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间是“方”字),小孩子游泳(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得有大人(人)陪着。此外,诸如学习“徒”时,可编成“师徒两人徒手走在路上”;学习“悲”编成“我非常伤心”;学习“妹”编成“妹妹是个女孩,她是未来的希望”......通过语言描述及学生的想象,把识字与语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方法,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三、图文结合识字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低年级孩子对绘画兴味浓厚,不仅喜欢集各种画片,更喜欢涂涂抹抹。如何把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引到识字的兴趣上呢?我们的做法是集图――说图――贴图――识字。首先我们鼓励学生从废旧书报上、广告上剪取自己喜欢的图片,积累起来,夹进旧本中,就成了一个集画本。每星期学生从中选取最美丽的一幅,仔细观察。
自由读写课上,老师精心指导学生说图意,然后小组交流,学生自由练习说图,老师巡回指导,最后据图识字。如一年级学习看图写词写句时,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写词统习:学生可任意剪贴或画一幅大山、白云、小鸟等图画,在画下老师指导学生写“一座大山”“一朵白云”“一只鸟”,这样不仅强化了识字能力,而且提高了说话写话的能力。
四、儿歌识字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可以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坐”――“两人背*背,坐在土地上”;“星”――“星星宝宝哪里来?太阳妈妈生出来”;“冰”――“三点水少一点,一点水变成冰”。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可以提高学生识字、辨字、记字的能力。
五、借助动作、实验演示识字
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欲望,也都有表演的天赋。尤其是小学生表演欲望特别强烈,他们都渴望有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只要因势利导,善于挖掘他们的潜能,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汉字“拍”,拼读后问“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表演一下“拍”的动作?”有了表演的机会,小朋友踊跃举手,有的表演拍手的动作,有的表演拍球的动作,还有的表演拍照的动作,……而且惟妙惟肖,真可谓五花八门。接着趁热打铁,“小朋友,你能给这个字找朋友吗?”由于有了刚才的铺垫,学生很快组成了“拍手、拍球、拍照、拍打”等词语,既轻松地掌握了“拍”字,同时也真正体验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提高了识字能力。再如识记“灭”字时,先用“火柴点燃一个纸团,然后用一小块铁板向下一压,火灭了。这样通过动作实验演示,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记住了生字的字形,而且了解了字义。
六、猜字谜识字
猜字谜活动以其幽默风趣,朗朗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因此,这种活动最易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喜”字,学生编成“十颗豆,一张口”;“午”字,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当”字,横山上面三根小草;“仙”字一个人住山边;“迟”字走了一尺远;“甜“字舌头尝出甘蔗味;“休”字一人站在大树旁;“盘”字盆子里能撑船。如教“坐”字时,教师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再问:“你们现在的动作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这就是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然后把学生编的字都积累起来,装订成册。就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既形成了合作词的好风气,又认识积累了不少汉字,真可谓一 举两得。
3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方法分析二
1、识字教学中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换阶段,其对字词的理解比较容易在具体的实物上建立,所以为了有效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师应摒弃机械枯燥的教学方式,有效利用教材资源,灵活采用多种有趣方式进行识字教学。
[图片1]
例如:教师可利用教材中丰富的插图来引导学生识字、理解字词,同时建立实际与逻辑的联系,而丰富多彩的图片资源,也给小学生的识字认字带来了更多的乐趣。比如“龙舟”一词,单纯的讲解龙舟这个物体是不易行通的,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看龙舟的插图,了解其外形,理解龙舟就是一艘形状像龙一样的船,很多人在其上划桨进行比赛,就称之为“赛龙舟”。这样形象具体的教学方式,在增加识字趣味性的同时,更易于学生对龙舟含义的理解,形成一个更为生动具体的心中印象。
2、联想识字教学法
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有一段故事。而低年级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比较丰富,甚至强于高年级学生,所以教师就可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依据构字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以及音形义间的联系,将抽象的汉字活化为故事、动作、神态、图画等,加速学生识字记字的能力。
例如:“漏”,教师就可以这样分析字形,漏字与水有关,所以其左边就是三点水,右边的上半部分是“屋”字的上半部分,下面是个“雨”字,这就说明,雨都跑到屋里来了,这就是漏雨了啊。这样有意识的引导与分析,在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其注意力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拓展其思维的空间,学生也会更加全面的进行观察和辨识,同时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前提和保障。
3、用动作演示加深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有一些具有抽象性的汉字,有时用动作演示一下,会更易于学生的理解,更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灭”这个字的教学中,教师可事先点燃一根蜡烛,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火苗。”接着再用一块玻璃盖上,火在熄灭的同时,教师再讲授这个字,在“火”上方盖上,火就没有了,被“灭”了。学生会更加形象、深刻的体会“灭”这个字的音形义,也会对这个字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与掌握。
4、将识字教学活动融入生活之中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动物,其最大的教学环境就是社会教育。而新课程标准改革指出:知识应来源于生活,并最终为生活所服务。因此,当前的教育工作者,更应重视学生社会教育的融入,将课堂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
教师可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识字练习,拓展识字活动。教师也可为学生推荐一些比较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遇到不认识的字马上问或查字典;此外,适当开展校园活动,弥补师生共同交流与学习的空白,比如认识宣传标语、校风、校训等,随时随地实现趣味性的识字教学,在轻松、随意、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更加快乐的进行识字练习和知识学习。
4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方法分析三
一、乐中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知识的直接灌输更为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式,把较为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低年龄的孩子有爱听故事的共性,故事营造的环境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在这个有趣的情景中,学生能轻松、愉快地进行汉字学习。
教师可以将汉字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教学“休”这个汉字时,教师可以把“休”编成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树,每到夏天的傍晚小男孩的妈妈总会倚着树讲故事给小男孩听。慢慢地小男孩长大了,有一天男孩的妈妈离开了他,以后的日子里,小男孩每每倚树休息都会想起妈妈给他讲故事的情景。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很容易被带入到故事创造的情景中,也很容易地理解了“休”字的含义和构成。
二、玩中学,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生不仅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群体,也具有爱玩的特点。教师若能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有趣的教学形式促进孩子的识字学习,就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游戏的喜爱程度是非常高的,也是最容易融入其中的。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巧妙地将汉字知识安排在游戏过程中,例如开火车识字、我说你猜、走迷宫等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巩固汉字知识。除了游戏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简单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在辨析“青、清、请、晴、情、蜻、睛”这几个字时,编写儿歌:“天晴了,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青蛙、小蜻蜓,夸你行!”这些儿歌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思中学,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生活中学习汉字的知识无处不在,马路上的路牌、路边的广告、橱窗标语、校园公告栏、教室黑板报等等,都是现成的识字素材。当学生能通过认识这些汉字更进一步地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的时候,学生的内心是激动而欣喜的,这不仅帮助他们高效地扩充了汉字知识的储备量,也很好地激发了他们识字的动力。教师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评比活动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要求学生在父母的指导下将生活中看到的文字集中在一起,形成每个人的“识字本”,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比比谁的集字认字能力最强,表现好的学生可以来争当“小老师”,把收集的文字教给其他的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来掌握生字。如,校道上树有“减速”“慢行”的告示牌,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校道上车辆的行驶情况来思考和理解告示牌上文字的含义。此外,为了提升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字的含义,如在学习“快”和“慢”“高”与“低”这些含义相反的生字时,教师可以让两名学生分别手持写着“快”字和“慢”字的卡片,一个表演出快速奔跑的样子,一个表演出缓慢行走的样子,让其他同学通过观看表演记住这两个生字。
四、读中学,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经过一定的汉字积累后,最终的识字能力需要通过对篇章的阅读来检验。教师在大量的识字教学后,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训练,经典的童话故事、短篇的诗文诵读都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文章阅读中更好地记忆、理解和巩固已学汉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阅读机会,并通过一定的形式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
例如,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书本中不认识的生词、生字抄写出来,连同生字词出现的句子一并记录在笔记本上,并统一在课堂为学生进行解答,为了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生词的了解和记忆,教师除了需要讲解字词之外,还可以进行一定的拓展,如指导学生利用该生字进行组词,使用生词进行造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