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合作机构>

勤学思培训网LBGNBG

欢迎您!
朋友圈
机构未认证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00-21:00

位置:勤学思培训网LBGNBG » 培训新闻 » 语言培训 » 汉语 » 普通话 » 总算找到小学语文作业人物描写方法

总算找到小学语文作业人物描写方法

发布时间:2023-01-24 21:09:50
1 小学 语文作业人物描写方法

人物描写的运用很普遍,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作业人物描写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肖像描写

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我们认识一个人,首先见到的是他的外貌、服饰、身材、姿态等,这就要用到肖像描写。认清一个人的外貌特征,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如鲁迅先生《祝福》中的一段:

[图片0]

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当“我”五年之后回到鲁镇再次见到祥林嫂时,她已经被折磨成精神失常的木偶了:“全白”的头发,“瘦削不堪,黄中带黑”的面容,“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那“间或一轮”的眼珠……一个原本温顺善良、敦厚朴实、手脚麻利、身体健壮的劳动妇女,经历了第二个丈夫贺老六得伤寒病去世,爱子阿毛被狼吃掉的一连串打击,再加上鲁镇人麻木不仁的表情,鄙夷不屑的议论,尖酸刻薄的耻笑,被逼上了绝境。通过肖像描写,一个备受封建制度戕害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就站在了读者的面前。

二、语言描写

古人说:“言,心声也。”也有人说:“语言是披着思想外衣的。”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会说出不同的话,听者能从中分析说话人的性格和想法。如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一段话: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我祝福你!你是一个贤德的姑娘,孝顺爸爸的姑娘。你现在爱做什么都可以。

葛朗台没有亲情观念,无论是对结发妻子,还是对亲生女儿。他花言巧语、装疯卖傻地诱骗女儿欧也妮同意放弃对母亲的遗产继承权后,热烈地拥抱她,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葛朗台用商业用语把他对父女关系的理解表达得十分清楚:“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它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共产党宣言》中的那句名言:“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单纯的金钱关系。” 葛朗台的语言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成为活灵活现的“这一个”。

三、行动描写

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 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不知不觉地表现在他的行动之中。行动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如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一段: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看到一个大男人的动作如此的笨拙,肯定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可是读到此处,我们却笑不起来,而是陪着作者流出了眼泪。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作者的父亲手攀,脚缩,身倾,用尽了全身力气,好不容易才爬上月台,在大庭广众之下,丢掉了作为父亲的架子,可见儿子在他的心中的位置有多高,父亲的形象登时变得高大起来。

四、心理描写

雨果说:“唯有人的心灵才是起初的。严格说来,相貌不过是一种面具,真正的人在人的内部。”常言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心理描写也是用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手段之一。以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为例:

陈奂生出了大价钱,不曾讨得大姑娘欢喜,心里也有点忿忿然。本想一走了之,想到旅行包还丢在房间里,就又回过来。

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愤愤想道:“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弄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块钱呢。”

……

这陈奂生确是个向前看的人,认准了自然就干,但刚才出了汗,吃了东西,脸上嘴上,都不惬意,想找块毛巾洗脸,却没有。心一横,便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然后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什么,他出了五元钱呢。——即使房间弄成了猪圈,也不值!

陈奂生付了五元房钱,进入宾馆的房间以后便不再脱鞋,还故意往沙发上使劲坐了三次,接着用提花枕巾干擦了一阵脸,衣服也不脱就钻进被窝,这一系列动作纯粹是一种不平衡的心理在作祟,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等性格特征。

五、细节描写

法国印象派画家塞尚说:“天堂就在细节之中。”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一段: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弥留之际的葛朗台居然想把镀金的十字架据为己有,这样的细节描写太传神了。葛朗台毕生爱财如命,一切最神圣的东西,在他这里都散发着令人窒息的铜臭味,金钱就是他的上帝,对这个至死不变的守财奴的举动,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六、环境描写

教育家罗伯特·欧文有句名言:“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红尘中的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俄国文学家果戈理的《死灵魂》中的一段:

桌子上面,竟搁着破了的椅子,旁边是一口停摆的钟,蜘蛛已经在这里结了网。也有靠着墙壁的架子,摆着旧银器和种种中国的瓷瓶。写字桌原是嵌镶罗钿的,但罗钿处处脱落了,只剩下填着干胶的空洞,乱放着各样斑驳陆离的什物:一堆写过字的纸片,上面压一个卵形把手的已经发绿的大理石的镇纸,一本红边的猪皮书面的旧书,一个不过胡桃大小的挤过汁的干柠檬,一段椅子的破靠手,一个装些红色液体内浮三个苍蝇,上盖一张信纸的酒杯,一小块封信蜡,一片不知道从哪里拾来的破布,两支鹅毛笔,沾过墨水,却已经干透了,好像生着痨病,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齿的,诸如此类。

泼留希金的室内物品的摆设是如此的零乱,如此的肮脏。这一大段描写暗示了主人的慵懒、肮脏、浅薄和贪得无厌。活在世上的泼留希金也正像浮在酒杯里的苍蝇,停了摆的时钟,失掉了光彩的家具一样,精神颓废,生命枯竭,灵魂已死。环境描写对突出主人公的性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2小学语文作业人物描写方法一

一、外形描写

外形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衣着、神态、姿态进行描写。人物外形可直接介绍,也可以通过别的人物的语言或眼光来介绍。可以是静态描写,在人物出现之际用插叙的方法具体鲜明地介绍;也可是动态描写,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逐渐把人物外形显示出来。不管怎样写,都要把人物特征写出来,使读者能看出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精神状态和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如一位学生的对人物的外形描写:

她穿着一身水粉色的连衣裙、一双和裙子配套的淡粉色凉鞋,头上扎着一对嫩粉色的蝴蝶结。远远望去就像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小可爱。这段外形描写,小作者抓住了一个词“粉色”衬托出小女孩的清纯美丽、可爱和文静的性格。这种捕捉特点的描写,反复渲染,一个惹人喜爱的小女孩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写人物外形要抓住人物特征。有的学生不懂得这个道理。写正面人物总是“身材高大,眼睛炯炯有神”,写反面人物时,总是“一对三角眼,龇牙咧嘴”。现实生活中,对人物要仔细观察,人物的外形可谓是千差万别。怎么可能千人一脸。所以,在描写人物外形时一定要看清是瓜子脸上长着一对有神的小眼睛?还是瓜子脸上长着一对大大的无神的眼睛?就几个不同的字的描写就可以让人物变脸。

二、动作描写

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情操,总要表现在他的动作上,这里的动作,是指人物身体的活动,如,举手投足、坐、卧、哭、笑等。

比如,一位学生的习作:他先静静地站在起跑线边缘,屏住呼吸,紧接着他轻松起跑,到了横杆下,轻轻一跃,就稳稳地落在横杆的另一端。这“站”“屏住”“起跑”“跃”“落”等一系列动作把一个掌握了熟练体育技巧的运动员完美地体现出来。

又如,一位学生描写同桌的一个动作片段:他的眉毛总是诙谐地不停地闪动,眼睛总是东张西望,好像恨不得长两双眼睛才够用。寥寥几笔却描述出了这位学生淘气、不安静的性格特点。

有些学生描写人物动作比较单一,表示高兴就是“跳啊”“蹦啊”“鼓掌”“笑了”;表示不高兴就是:“瞪眼睛”“拍桌子”。要学会动作描写这种表达方法,我们不但要经常细心地观察人们的动作,而且更应该留意出色文学作品中的动作描写。

三、语言描写

古人云:“言为心声。”俗话也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一个人的语言往往能直接表现他的性格、品质。所以,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的重要表达方法。这里举个名著的例子,《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有一段语言描写:鲁达打了镇关西三拳后,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从鲁达这段语言中我们就能看出鲁达虽然粗鲁,但粗中有细,他不像李逵那样不顾三七二十一地蛮干。他明知道郑屠不能活了,故意说“诈死”用来蒙蔽众人,以便当场脱身。

有些学生也知道写人物语言“言为心声”的道理,但写作时把人物生活中的语言一字不漏、原封不动地搬到文章中来。这样不但不能起到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反而使文章给人以啰唆的感觉。平常我们要有意识地去留意周围不同性格的人的不同语言。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绪下的语言也可能不同。在写作时要根据生活的原形进行再创造。

四、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直接而又细腻地描写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的感受、体验和内心活动。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在于深刻地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在一位学生的习作中这样描写:老师拿着一沓试卷走进教室。我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儿,我能得多少分呢?一百分,不、不、我记得应该是马虎了一道题。那九十分?不、不,九十分是要挨妈妈批评的。

那九十五分以上吧,这个分数也许不是问题。这段文字描写把小作者对分数的期待描写得比较真实。在另一个学生的习作中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听了老师的话,我心里也翻腾起来:是不是老师要退休?我知道她的年纪已快到退休的年龄,而且她还患有严重的胃病。有时胃疼起来,经常一边按着胃部,一边给我们讲课。大家劝她去休息,她总是执意不肯。也许是老师家离学校太远,她风里雨里长年累月地来回奔波,要调到离家较近的学校吧?……我在胡思乱想着。这段心理描写刻画出了这位老师为学生抱病上课、教学不辞往返艰辛的崇高品质。

3小学语文作业人物描写方法二

一、简笔勾勒与工笔细描

简笔勾勒就是用极简洁的语言把人物的基本特征勾勒出来,不着颜色,不加烘托,给人以清晰的印象,这种方法也叫白描。运用这种技法,应“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以少许的笔墨取胜。

[图片1]

如《一面》中描绘的鲁迅肖像:“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瘦,直直的头发,隶体“一”字似的胡须,抓住人物肖像的这些特征几笔勾勒,一位健康被艰苦工作毁坏的老战士的坚毅形象就突现在眼前。

工笔细描着力于精雕细刻,用细腻的笔法雕刻人物,使所描写的对象纤毫毕现,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老舍《牺牲》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的脸,在我试问他的时候,好像特别的洼了。从那最洼的地方发出一点黑晦,慢慢地布满了全脸,像片雾影。他的眼,本来就低深不易看到,此时便更往深处去了,仿佛要完全藏起来。他那些彼此永远挤着的牙轻轻咬那么几下,耳根有点动,似乎是把心中的事严严地关住,惟恐走了一点风。然后,他的眼忽然发出些光,脸上那层黑影渐渐地卷起,都卷入头发里去。‘真哪!’他不定说什么呢,与我所问的没有万分之一的关系。他胜利了,过了半天还用眼角撩我几下。”作者对人物的脸、眼、牙作了精细的描写,脸洼到什么状况,眼深藏到什么程度,牙严严的关到什么情况,一笔一笔细雕,把这个人物深藏自己的阴冷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

用简笔勾勒,或用工笔细描,都须讲究真实,寓含真情。如果任意杜撰或凭空想象,就全呈现假景假情,闹出笑话。

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正面描写是忌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生意勃勃。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须慎加选择,要选择确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忌一般化,无显明特点的事物。

有些人物正面描写或不易表达出精神,或太显露,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汉乐府诗《陌上桑》中描写采桑女罗敷美貌到极点,不是正面刻画,而是用她周围的人的神态、动作来烘托、渲染。诗中这样描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与动作,种种表现聚焦在一点,即采桑女罗敷貌美惊人。如果正面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如《守财奴》中葛朗台太太看到丈夫闯进来,瞪着匣子上金子的眼光时,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这一“叫”非同寻常。妻子对丈夫的贪婪成性十分清楚,如果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不是特别骇人,是不可能如此惊呼,如此惊叫上帝救命的。这一侧面描写使人能想象出葛朗台眼睛里燃烧着多么疯狂的贪欲之火,对金子有多么疯狂的占有欲,揭露十分深刻。

描写的技巧多种多样,根据人物塑造,可选用一种方法,也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怎样运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在观察能细致入微,自己有独特的感受。初学写作的同学先要学习写好一个人,在写好一个人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写两个、三个,乃至一群人。生活丰富多彩,生活中的人各种各样,反映到文章里也就必然会有人物群像。学生一下子要写出立体的群像十分不易,但以写一个人为主,兼及其他二三人,还是可以做到的。

三、写好环境,以景衬人

因为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情心态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具有表现个性的意义。大家可以看看,鲁迅在小说《药》中的环境描写“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座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地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这一个片断所写的环境,清明时节,分外寒冷,显得异常悲凉。这一气氛与人物的行动、外貌楔合,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悲苦。

此外,还有以下几种方法:推测描写法。怎样描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呢?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动作来推测(假如你在场的话),或通过事情的结果,这个人平时的想法来推测(假如你不在场的话)。梦境描写式。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描写是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一种补充方式。幻觉描写式。人们在绚丽多彩的生活中,往往会触景生情,萌发幻景,这种情况下的幻觉就等于心理活动。这是一种内心世界的间接表露。

鲜活的人物形象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能丰富文章的内容,甚至成为一部著作最重要的看点。把人物写活,要掌握常见的描写方法,如肖像描写、心里描写、动作描写等,要注重使用描写的技巧,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工笔细描等。总之,人物形象的刻画需要作者长期的积累与观察,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4小学语文作业人物描写方法三

一、对人物的行为、动作进行刻画

写人的记叙文往往离不开典型的事件,事件往往建立在人的行为、动作上。因此,叙事时就要对人的行为、动作进行精细刻画,从而使人物鲜活地呈现出来。如《苏武传》中,苏武被迁北海后廪食不至,他就挖野鼠、收草实来吃。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节上的毛全部脱落。简单的几个行为、动作就塑造出苏武不畏艰难、坚贞爱国的形象。

二、对人物的外貌、衣着进行描写

人物一出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他的肖像、衣着。肖像、衣着反映人的生活状况与精神状态,是我们写人记事不容忽视的一个细节。如《祝福》中对祥林嫂外貌、衣着的描写很典型。第一次与第二次到鲁镇时的外貌、衣着大致相同,稍有不同的是:第一次的“两颊却还是红的”,说明她的精力还充沛;第二次“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两颊与眼睛的变化,可见她精神上受到了刺激,极度悲伤,活力已不在了。正是这两处肖像的差异显出了生活的不幸给祥林嫂的摧残。

三、对人物的言语、表情进行描摹

常言道:“言为心声。”言语、表情是人物心灵的窗口,细腻地描写言语、神情能表现人物的心理动态与思想性格。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后总是直着眼说“我真傻,真的”,反复重述的这句话多在讲述儿子阿毛遭狼的故事之前或静坐之时,深深地表达了对失去儿子的自责与愧疚之情,以及难以走出精神创伤漩涡的痛楚之态。

此外,还有心理描写。它直接展示人物的心理与思想性格,能使人物显其本质。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勤学思培训网LBGNBG 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

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课程?赶快告诉课程顾问,让我们顾问马上联系您! 靠谱 的培训课程,省时又省力!

微信访问

#tel_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