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设置问题的原则和前提
1、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问题不能漫无目的或不着边际。不能和教学的目标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只要把握了目标、重难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为目标量身定做合适的问题,才能让问题成为完成目标和任务的途径。
[图片0]
2、仔细研究学情,掌握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基础,让问题能很好的适应你的学生。如不抓住这点,设置问题过难和过易,都不利于很好的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2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注意事项
1、注意层次。课堂教学全过程中都可提问,但提问是有时间层次的。一般说来,大概有:开讲时提问引入新课,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过渡或转折时提问,将教材结构和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小结归纳时提问,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在关键处提问,将兴趣和知识重点结合起来;总结规律时提问,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不宜频繁提问,不宜边讲边问,边问边讲,一问到底。
2、注意停顿。教师提问后,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学生只有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回答所提问题。提问结束即要学生回答,学生来不及思考,既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又容易形成畏惧心理。提问后时间上有停顿,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3、注意整体。提问仅仅是教学方法之一,它只有同其他教法有机配合,形成完整合理的结构,才能显示整体功能。哪些地方需要提问,提问什么,怎样问,抽那类学生答问,什么时间提问,等等,都应同其他教法结合起来通盘考虑,事先设计好。不要想问便问,随便提问。提问的随意性破坏了整体性,影响提问的效果。
3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1、充分了解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性。笔者在听课中经常会遇到,有的老师的课堂提问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诸如低年级学生初次阅读课文时,教师就提出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课文的学习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感到摸不着头脑,无从着手。为何会出现这种尴尬局面呢?原来老师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阐述,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帮助下,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小组交流,在模仿、探究与体验中,步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因此,课堂提问必须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才会在探究中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图片1]
2、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统领性。传统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课堂上教师处处都要问,大到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小到某一句话的意思,某一个词语的解释都要作为问题提出来,于是“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其实,阅读教学是通过课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一篇阅读教学而言,课文是一个整体,引导学生解读时要充分发挥课文的整体功效。根据系统论的阐释,整体总是大于各要素之和。因此,教学时,教师要设置一两个统领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要问题,层层阅读,逐步落实教学目标。如教学《颐和园》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喜欢颐和园的哪处美景?为什么?引导学生先对颐和园美景形成整体印象,然后对颐和园各部分景物描写进行细读,了解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的方法。教学《生命 生命》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的?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三个事例,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这样围绕教学目标这一“轴心”,巧妙地设计出具有统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阅读体验,感悟积累,最终达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的。
4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原则
1、目的性。目的性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偏离轨道,浪费时间。备课时就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为前后联系?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为引起学生兴趣?为引起学生争论?为促使学生思维?为总结归纳?等等。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的提问,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就能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产生直接的效果。
2、启发性。启发性是指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教学实践证明,提问后出现冷场,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提问有启发性,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3、逻辑性。逻辑性是指提问和教材间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提问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设置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提问时不注意逻辑顺序,深一脚,浅一脚,重一脚,轻一脚,会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问讲逻辑性,是认知规律及教学的系统性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