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识字即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学习中。那么小学语文随文识字的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引导学生随文正音
农村学生,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因此读准字音是识字的第一步。在低段教学中,我让孩子利用各种办法读准字音,听读和借助拼音是常用方法。怎样随文正音呢?就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随机抽出读错或者读得不准的字音进行纠正,把容易读不准的音提出来,加以提示或反复读几遍,例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图片0]
而对于一些容易读准的音,就没有必要强调,不要每个生字都提出来强调,这样会浪费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生字进行梳理,分析重难点,以便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在读准单个字音的基础上,再读准词语,然后把词语放进课文中读。
二、引导学生随文记字形
低年级识字量大,如果集中识记字形会增加难度,也不符合儿童的识字心理,不科学。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分散识字。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出现了熟字带生字、部首字归类、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逐步渗透利用字的特点进行识记教学。例如形近字、同音字对比教学,同一个部首扩展汉字进行教学,通过理解字义帮助记住字形的教学。总之,要让孩子对生字字形记忆深刻,达到记住字形的教学目的。
三、引导学生结合语言,随文解义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利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这种理解不同于高年级段教学中的解释词语,而是要让孩子大概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要区分词语的含义,对于一些重点的、关键的字词不要模糊概念,要体会到位。理解词义的时候要注意形象化,学生才会感到有趣,才会形象地体会到意思。阅读课文便是最好的方法,要学生在读书中学习、在学习里识字、在识字后读书。更重要的是重视随文识字的基础上还要同样关注朗读训练,识字是为了读书,所以识字后的读书过程就是新字的再现过程,就是学生巩固新字的过程。
四、引导学生在编故事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许多字他们都会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识记。既然识字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喜欢学字、感受汉字的魅力,那么就应该采取孩子喜欢的方式之一――故事识字法。比如一年级下册《春笋》中“块”字的故事:“块”和“快”是双胞胎,它们的名字都叫kuài,只要叫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就会跑来。我给他们重新起了名字。块,喜欢躺在地上,就叫土块;快,每天都很开心,就叫快乐吧!
五、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识写结合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总是把写字这个环节安排为随机环节,课堂上有时间就写几个,没有时间就课外再写。其实,学生当堂写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光说不写或过后再写,容易形成字形“消化不良”。在课堂上每学完一个生字我都能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把识记与书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注重写字方法的指导,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如在指导学生写“狼”字时, 我先出示“狼”字,指导学生分析结构:“‘狼’由几部分组成?是什么结构?” 学生回答:“‘狼’由两部分组成,是左右结构。”我立刻在旁边板书独体字的“良”,然后让学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立刻回答:“良是独体字时,写在田字格的当中,当它组成狼字时,良要写得瘦一些,要让点位置给旁边的反犬旁。”我一边范写一边笑着说:“是啊,‘良’是个懂礼貌的孩子,他怕占了反犬旁的位置,宁愿自己挤一些。我们今天写的左右结构的字都是这样,都要让点位置给旁边的偏旁哦!如果你是偏旁宝宝,你会对旁边的字说什么呢?”学生笑着说:“我会对它说:‘谢谢你让个地方给我!’”我趁热打铁说:“同学们记住‘狼’的写法了吗?那就快写一写吧!”学生欣然执笔,在作业本上认认真真写下了一个“狼”字。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我让学生在作业本上默写生字,同桌互批,正确率高达%,仅有一个学生写错。
六、引导学生以阅读写作为拓展点,巧运用
要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识字的乐趣,仅仅认识一些字是不够的,要通过一些方式让孩子们体会到识字的重要性,于是我让孩子们进行了简单的阅读。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能自主读书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自主读书能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识字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自己可以不用家人每天给自己讲故事了,反过来自己还可以绘声绘色地给爸爸妈妈讲故事,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效果显著,课堂上多样的识字方法涌现了出来,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越来越喜欢阅读了,自然认识的字也就越来越多了。语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读写结合,因此在孩子们读了两个月的书之后,我开始尝试着让孩子写话,从刚开始的一句话到之后的一段话,以及到二年级的“长篇大论”,阅读与写作质的飞跃不能不说与识字量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
2小学语文随文识字的方法有哪些一
1、引导学生随文正音
农村学生由于受方言的影响,读准字音是识字的第一步。在低年级教学中,我让孩子利用各种方法读准字音,听读和借助拼音是常用的方法。怎样随文识字呢?就是在初读课文时,随机抽出读错或读得不准的字音进行纠正,把容易读不准的字音,如长春版二年级下一单元第四课里,"瓤"读ráng,学生容易 读成yáng,,《春天来到深山里》这篇课文中"束"错读成翘舌音,"其"错读成一声,在读文的时候,要做到随文指导,在读准单个字音的基础上,再读准词语,然后把词语放到课文中读。
2、情境识字法
汉字不单是线条组成的符号,更是音、形、义、情融于一体的表意文字,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与课文相融合的识字情境,往往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呻吟"是长春版二年级下册《鹅妈妈的故事》一课中的生字,如何让学生对这个字印象深刻呢? 我想到了让学生进入情景的方法,"如果你受伤了,很疼,你会怎么样?"同学回答,"我会哭。""那你又不想让父母知道,不敢大声哭,怎么办?""哼哼""小声哼哼就是呻吟,呻吟是用口,所以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于是趁热打铁,指导书写,学生记得更牢。再回到文中读句子,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提高了效率。
情境识字法,把识记生字和新词和字义统一起来,加速了学生对字词的认识和理解。
3、对比偏旁区别识字法
低年级识字量较大,识记起来有点困难,特别是形近字容易混淆,采用对比的方法识字,能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比如,在学习长春版二年级下册《回声》一课中"颗"字时,为了弄清"颗"和"棵"两个字的用法,我让学生观察图片,数数图上分别有几颗星星,几颗绿豆,几颗爱心,启发思考什么情况下用"颗"。"棵"是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的生字,让学生观察图片,弄清"棵"字大多与树木有关。
再如,一年级《乌鸦喝水》一课的"喝"与"渴"相近,喝水我们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渴"的时候我们要找水,所以"渴"是三点水字旁,既区别了字形,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
4、字理识字法
汉字是表意兼表形的文字,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字理。"引"字是二年级下册《标点符号的争吵》一课中的生字,为了帮助学生识记这个字,我这样设计:
师:"引"字的左边是什么字?
生:弓。
师:弓是古代的一种武器,弓字的旁边加上一把箭,这是要做什么?
生:要拉弓、放箭。
师:"引"字有拉、伸的意思。引弓、引颈,你还能给"引"找朋友吗?
生:引弓射箭。
"灾"字是二年级下册汉字家园(一)1课中的生字,观察生字认清字形后,看书中图片,"灾"字上面的宝字盖指房子,下面加上"火"字,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火烧着了房子,对于人们来说房子烧了,自然是灾祸临头。
从字形到字义,再到字理的辨析,学生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识字不仅有效,还能让学生领悟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5、利用形声字识字
二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介绍了形声字,在二年级的识字中,形声字的比例很多,学生对生字的积累也有一定的量,在识字教学中,我用形声字音义融为一体的特点,记住汉字更科学、更合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春风带我去散步》一课中,"铃"字形旁是金字旁,表示铃是用金属做的,令是声旁表读音。学到树梢的"梢"字,学生自己已经能找到形旁、声旁了,这对学生理解字义、记字的读音有很大的帮助,用形近字组词也容易了。
6、看图识字法
看图识字、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符合低年级学生 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轻松又高效。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羊"字,让学生观察图。
师:羊的头上有两个尖尖的角,用手做羊的两只角。"羊"字的哪部分是羊的角呢?
生:那两个点像羊的角。
师:记住羊的头上有两只尖尖的角,看图中羊的身后有什么?
生:有一条尾巴。
师:我们看"羊"字,哪里像羊的尾巴?
生:竖。
师:我们来写一写"羊"字。
识记生字,如果只是简单地读一读,写一写,学生印象不深, 更谈不上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认读能力了,这样不仅学会了字,还学会了观察,表达与倾听,丰富了对字的认识,养成了很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7、找反义词识字法
在学习二年级下册《春天来到深山里》一文中,有"美丽"两个字。
师:美丽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难看,不好看,很丑。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有一个词更恰当一些――丑陋。丑陋的意思是不好看。谁能用美丽再说一个句子?
生:校园里有美丽的花。
师:让我们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再比如识"热"字时,可以说说热的反义词,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8、分合识字法
[图片1]
在识字过程中,把字分为两个或几个部分识记,先"从合到分",再"从分到合"也是一种很有趣的识字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形声字和会意字。
"爬"字是二年级下册《书里的蚂蚁》一课中生字,教学中,我故作神秘地说:"这个字很特别,分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动脑的过程,也就是分析字形,了解字义的过程。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我发现可以分成爪和巴字。""蚂蚁用爪子爬。""同学们真了不起!动物用爪子巴在墙上或树上就是爬了。"随即在虚宫格中范写"爬",接着积累带有爬的词语,并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9、故事识字法
低年级天真活泼,富于想象,许多字她会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识记,既然识字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喜欢识字,感受汉字的魅力,何不采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呢?
请看二年级下册《回声》一课中"哪"。"哪"和"那"是亲兄弟,许多同学分不清它们,经常错认。
我们来重新认一认它们,"哪"一般用在句子末尾,有时和儿连用还能提问,就叫它"哪儿"吧!"那"字是代词、连词,那个、那天,一般用在句首或句中,就叫它"那里"吧!
再如,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中"洼"字的故事,"洼"和"娃"是好朋友,有一天,天气炎热,"娃"字满头大汗,说:"热死我啦。""洼"说:"好办哪,我家有水池,来我家洗澡吧!""娃"说:"不行!不行!妈妈说,小孩子不能私自游泳,我还是回家找妈妈吧!"故事识字法,寓学于乐,效果很好。
3小学语文随文识字的方法有哪些二
一、初读课文,给生字注音
学生们接触一篇新课文,总是怀着好奇的心情想一口气读完,粗略地看一遍以了解课文内容,但往往由于识字量的限制停在不认识的生字处,望文却步。一篇小短文,对学生来说这十几个生字就像是十几头拦路虎一般,即使是大人也很难想要再读下去。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给学生拐杖,课文后生字上的拼音就是拐杖。
学生初读课文的同时,把生字拼音注在文中生字上。有以下几个好处:
1.能自己独立完成通读课文,而不是需要老师来教读;
2.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能自己请教无声老师;
3.可以将之前不认识的生字深刻的记在脑中;
此办法根据学生的不同也会因人而异,识字多的学生可以加快速度读两遍,识字少的学生速度较慢就通读一遍,课后自己再熟读。
二、理顺课文,随课文识字
学生读了课文,就会对课文失去好奇心,不再感兴趣,这时就要靠教师的敏锐性,及时发现学生的疲乏以适时激励。然后,迅速选择一个切入点切入教学,带学生在课文中再次识字。
例如,我在教《坐井观天》一课的时候,学生读完课文便没了兴趣,以为课文这样就学完了。我就马上对他们进行发问:“坐井观天”什么意思?课题中哪个字是“看”的意思?然后可以告诉他们避免写错别字,总有人将“观”的右边写成“贝”字,是没道理的。再指课文插图发问:“课文中讲谁坐在井里看天?”生:“青蛙坐在井里看天。”师:“请读‘蛙’。”生:“蛙,青蛙的蛙。”师:“青蛙有很多种类,你知道哪几个?”生:“牛蛙,石蛙、林蛙……”这样看,生字“蛙”的教学就从课文拓展到了生活,学生们学会了字音的同时也理解了字义。
随课文识字,文章是情境,学生进入情境识字才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从文章情境入手再跳出情境,进入生活,识字就有了现实意义。然后在老师引领下,学生再通读一遍课文,个别学生对难读的句子理解不透,老师加以指导,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读课文其实并不难了,对字义的理解不再抽象,依托情境、媒体以及生活。生字就会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的好伙伴。
三、创设情境,以境引字
汉字不单是线条组成的符号,更是融音、形、义、情于一体的表意文字。教师精心创设与课文相融合的识字情境,往往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蚜、盼、治”是《棉花姑娘》第一自然段出现的生字,如何让学生对这三个生字印象深刻,我让学生进入情境的方法进行学习。师(创设棉花地的场景,出示生病的棉花图)“棉花姑娘怎么了?”生:“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师(出示蚜虫图片):“你们看呀,这就是蚜虫,它很讨厌,专门吸食植物的汁液,是一种农业害虫。因此,课文说它是可恶的蚜虫。孩子们,看这个”蚜“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学生进行回答。师:“假如你就是棉花姑娘,你身上爬满了蚜虫,咬你吸食你身体的营养,你现在最希望的是什么呀?最想的是什么呀?”
生:“棉花姑娘多么盼望有医生给她治病啊!”师:“最想,最希望就叫盼望。孩子们睁大眼睛,仔细看看这个‘盼’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记住它?”生汇报识字方法,如生病的棉花姑娘睁大眼睛,分分秒秒地盼望着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学习 “治”,老师可以从字的起源来介绍,土台挡水。师:“古时候,常常泛洪水,讨厌的洪水冲走庄稼,甚至冲毁人们的家园,于是人们修筑了高高的土台来治理洪水。你看三点水和台字合起来呀就读‘治’。除了可以说治水,还可以治什么?”生:“治病、治虫等。”
四、巩固学到的生字
学到这里就到了巩固阶段,学生对字音、字意得理解都已经完全掌握,那么巩固阶段就以游戏为主。一方面,因为邻近下课,大多数学生都难免把心思放在下课上,所以这时的教学更要生动有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带动和教会个别,教师退到二线旁观。
而一般常做的游戏是猜字,如请出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另一同学指其中的一个生字,然后由蒙眼的同学猜,对或者错都由全班回答。这样的猜字游戏既能巩固生字,又能愉悦身心。学生们也都很喜欢。
五、引导学生以阅读写作为拓展点,巧运用
要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识字的乐趣,仅仅认识一些字是不够的,要通过一些方式让孩子们体会到识字的重要性,于是我让孩子们进行了简单的阅读。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能自主读书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自主读书能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识字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自己可以不用家人每天给自己讲故事了,反过来,自己还可以绘声绘色地给爸爸妈妈讲故事,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效果显著,课堂上多样的识字方法涌现了出来,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越来越喜欢阅读了,自然认识的字也就越来越多了。语文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读写结合,因此在孩子们读了两个月的书之后,我开始尝试着让孩子写话,从刚开始的一句话到之后的一段话,以及到二年级的“长篇大论”,阅读与写作质的飞跃不能不说与识字量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
4小学语文随文识字的方法有哪些三
一、循序渐进开展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只有建立起对于识字的兴趣,才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投入汉字学习的进程中。因此,在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汉字的时候,教师应当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从低年级阶段就养成对于汉字的热爱之情。
对于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拥有了两年的汉字学习经验,因此能够初步了解汉字并且书写一些汉字,然而,他们并没有真正掌握汉字内部的规律,因此,教师应当对他们加以引导,从汉字文化背景入手,了解汉字的由来以及形成等。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在记忆以及注意力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了,教师应当着重引导他们进行汉字的运用,并且让他们养成随时识字的良好习惯,这种生活习惯能够使他们做到高效率地提升汉字学习质量。
随文识字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文中学习汉字,而是在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开始随文识字教学。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好这个核心概念,必须要学好汉语拼音,才能够方便接下来的学习识字工作。汉语拼音是一切文字的基础,要让学生规范汉字的发音,从而开展后续学习。
在独体字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用图画来展示独体字,从而给学生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形象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独体字的笔画比较简单,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方便,这能够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当小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独体字之后,就可以进入随文识字教学阶段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掌握合体字,要先拼读后识字,从而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
二、结合语境理解字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小学生能够顺利认识生字,并且把课文读通,此时,教师就应当训练学生把文章读懂,引导他们对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句和关键词进行探索,从而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理解能力来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理解生字的具体含义,从而方便后续对课文的理解。
在这个阶段的随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角度的问题,首先,一定要区别学会的字和会认的字,一定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应该学会的字,这是工作内容的核心之处,对于已经会认的字,不需要做过高的要求,只要学生能够顺利读出就可以了。
其次,科学对待要求学会的字,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需要感知文章整体的具体意义,而且需要学会重点的字词,例如,在学习《阳光》这篇文章的时候,阳、像、金这些字都是需要学会的,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同时,应当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阳光的温度以及河流高山的美妙意境。最后,鼓励学生精读课文。精读课文是学生理解字义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精读,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生字,并且有助于深入理解。
三、分析字形传授方法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字形识字是一项重点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必须要对生字的字形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生字进行深层次的解剖,为学生进行生动化的呈现。在识字方法中,主要包含有联想记忆法、结构记忆法、笔画顺序记忆法等,这些记忆方法都是比较高效的,应当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记忆方法。与此同时,可以把多种记忆法联合使用,从而做到高效记忆生字。
从实际的教学实践来看,这种字形分析教学法能够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能够让学生建立起对于生字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来进行识字教学,把全班同学划分为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之间共同讨论和研究,成员之间不断交流自己学习生字的方法,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改进自己的学习观念,这也能够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