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写作能力锻炼的初始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得到较好的引导,对以后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归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提起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和执着的追求。小学生天真烂漫,老师可以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图片0]
作文课上的游戏教学,一般是把作文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动”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脑、口、手、脚的活动,刺激神经中枢,引发学习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运用先做游戏再让学生写作文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问题。游戏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和其他学生的言行。游戏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说出游戏心得,并鼓励学生将游戏过程写成作文,在作文中交代其他学生的语言、动作、表情和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等。教师带领学生做游戏,不仅使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而且使学生写得轻松愉快。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明确写作目标。
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而远离大自然的孩子的作文就缺乏生机和活力。适时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去采撷阳光,采撷雨露,采撷虫鸣蛙鼓,采撷鸟语花香。童心向往自然,在春天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郊外的田野,看返青的麦苗,看无名的野花,看归来的燕子,嗅泥土的气息。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那种真真切切的感受,是从心底油然而生的。大自然的绚丽多彩,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枯燥无味的生活是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富有情趣的生活则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儿童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学雷锋、学赖宁、抗灾捐款等活动,同时也启发学生睁开眼睛看社会,认识真、善和假、恶。如清洁工顶寒风清理积雪,大街上人们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机关中一些人混吃混喝……这些材料,学生可以加以运用,就成了日记中的内容,就能对作文感兴趣,写起作文来就随心应手,有话可说。
三、引导学生阅读,拓宽学生写作内容
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俗语也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读”是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有些学生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却无法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这就是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当然,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一些课外书带到班上来,同学间互相借阅,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根据语文教材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节省零用钱去买必备的课外书,如《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等,以开阔学生的眼界,积累一些间接经验和语言材料。
四、口头作文是写作的基础
口头作文是写在的开始,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故事,可以原文复述、可以创造性复述。可以让学生比赛讲故事(寓意、童话、动画)讲完后要求他们把自己讲的、同学讲的故事写下来,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文故事,然后把自己的、同学的表演记下来。再者还可以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法,也是练笔的最好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比如,学生可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小事,可写一节有趣的美术课,可写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可写一次大扫除。写日记能够使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能够使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逐步推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2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归类一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泉源,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
2、教会学生收集素材,在作文时有话可写
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何故?生曰:"无话可写。"这一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要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材料。如:(1)班会课是捕捉材料的一个窗口。老师批评了谁,表扬了谁,这些内容都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成不同性质的文章;(2)每周一升旗时校长总结一周情况时所讲的话要应注意听讲,讲话的内容是小练笔的好素材;(3)学了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对主人公说的话等等。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了。
3、拟好作文题目
"题好一半文"一篇文章的题目拟得好,会给文章大增光彩,就如一部电影剧名起得好,就能吸引观众,就能赋予电视剧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命题是一门艺术。以2000年高考的命题为例,作文给出的题材是"诚信",许多考生就干脆都以"诚信"作为了文章的题目,千篇一律,怎能引起阅卷老师兴趣?而有些同学就在命题上下了功夫,如:"《7-1=0》、《诚信?人生》、《与诚信牵手》、《与诚信同行》……"这样的题目便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万事开头难",设想一个拿着笔不知道写什么题目的学生,他(她)怎么会写出好的文章来呢?事实证明,只有题目拟好了,学生才能由此而产生联想,从而进入构思,写出内容丰富,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4、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由于写作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不是简单的素材堆砌,所以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地传授学生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将文字和素材进行有效的加工、组合,从而写出好的文章。写作技巧的传授与掌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有意识的渗透。在教学中,我们的课文教学就是一个很好渗透写作技巧的方式,在教学时,我们不要只忙着分析,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向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方法、技巧等。
5、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了写作文的方式方法应该让学生加以运用。作文做到"有具体内容" 、"不说空话" 、"有真情实感" 、"不说假话"。在作文指导中,老师的任务是不仅要教会学生提取、组织材料,而且要指导学生将提取的材料合理组织、加工,做到把抽象的材料写具体。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怎样结尾的。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所要学的内容又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帮助学生编制构思作文的写作提纲。
6、注重写作评价
既然有教学,那么就有评价,二者相辅相存,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质量,所以评改应改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评价得当,可以激励学生敢于写作文,如果教师过多地否定学生习作,会使其失去自尊心与自信心。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极其注重学生写作评价这一教学环节,积极革新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积极的树立科学评价的教学思想,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学生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归类二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中越是感兴趣才能越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在语文写作上,如果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就能让他们主动地积极地学写作。
1、组织交流活动
在班级中多安排文章阅读欣赏和说话练习。例如,教师在看到一些好文章时可以直接让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现场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分享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听完后大家自己评论说出好和不好的地方,锻炼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力。
2、鼓励学生投稿
小学生通常都希望得到认同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认为好的文章投到《小学生作文报》《作文大王》等报刊上。当投稿成功后,教师可以大力表扬,同时学生们看到文章被刊登也会有很强的荣誉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如果没能被刊登,教师也可以给出一些意见,鼓励学生下次一定可以,不要打压学生的积极性。
3、设置作文印刊
在班级可专门设置一个作文角,把学生们写得好的作文用色彩鲜艳的纸张打印或配上图画,可以供其他学生欣赏和学习。作文角的内容可一星期换一次,教师可根据每周不同的作文要求进行出色作品的选择,学生们都会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进入作文角,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写作教学要生活化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想汇积生活的写作源泉本人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作文离开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好比“关在屋子里放风筝,无论使用怎样的技巧,风筝是无法起飞的”。生活中,真正的作文产生过程常常是这样的:亲历事情有所感,觉得要写出来告诉别人;观察到一些事物景象,读到一些书有所思,想把它记下来;或是通过想象,将现实生活的所悟,用虚构的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
[图片1]
这一写作过程告诉我们,生活才是作文的本源,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作文教学应当回归到学生因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为兴趣、为运用而写的生活状态上来,即回归到为生活而作文的状态上来。当学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之后,学生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享受。
三、重视学生的口头训练
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做好口头表达,达到一定的语言表达水平,那这个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不错的。教师可以专门设置一个学生表达时间,例如:“我来说新闻”,教师可以每天抽选两位学生让他们回家做好新闻准备,把自己晚上在新闻报道中看到的内容组织成自己的语言;第二天在语文课堂开始的前五分钟,让他们现场发挥,但是要脱稿。这样不光能让学生主动关注新闻,学会自己理解,同时也能够用简单的表达方式讲述,这个过程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观察能力;并且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也是对学生心态的培养,让他们既能写也能说,让表达更上一个台阶。
四、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人人都明白的写作经典。读书是从根本上改变胸中无话可写的尴尬处境,是让自己写好作文的途径。小学课本里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多是文质兼美,不少是名人的佳作。因此,认真学好每篇课文,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广泛地阅读一些课外书籍: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成语典故等。这类文章语言活泼流畅,情节曲折动人。或歌颂美好,鞭挞丑恶:或预测未来科技美好前景;或表达一个做人的道理,很多同学们是很喜欢读的。出色的书籍既可以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又可以通过阅读借鉴文章的语言技巧。对好的美文要背熟,一篇篇美文烂熟于心,大都能下笔顺畅,在写作文时才会语言优美、生动,妙语连珠。
五、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我的做法是: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大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也敢写,喜欢写。
六、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学了写作文的方式方法应该加以运用。作文做到“有具体内容”、“不说空话”、“有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在作文指导中,老师的任务是不仅要教会学生提取、组织材料,而且要指导学生将提取的材料合理组织、加工,做到把抽象的材料写具体。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怎样结尾的。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所要学的内容又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帮助学生编制构思作文的写作提纲。
4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归类三
一、营造写作气氛,激起小学生的情感表达需求
和谐宽松的气氛,有助于师生建立相互信任、理解和合作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写作学习中去,这就是课堂教学中“人文化”的具体表现。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应该利用不同方法,尽量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想要表达内心感情的情绪,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如此,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饱含真情,不虚伪不做作。
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有趣的游戏》前,先问学生:“大家喜欢玩什么游戏?”学生听到有游戏可以玩,欢呼雀跃。“那好,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叫‘贴鼻子’的游戏,好不好?”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小丑可爱的脸,让学生们排好队,按照顺序用布蒙上眼睛,一个个到黑板前给小丑贴上鼻子,学生们玩得都很开心。游戏结束后,我让孩子们把刚才玩游戏的经过和亲身体会都写出来。学生们都参与了游戏,都有亲身感受,写作时十分顺手,用很短的时间就写好了作文,并且每个学生都写得很形象生动。这样把写作活动变成一个有趣好玩的游戏,变成一次师生间的友好相处,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提高了写作兴趣,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情感,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觉得写作文并不是一件让人讨厌的事,很有趣、很好玩。
二、教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可以写作的资源
“没内容可写,没有话说”是困扰小学生写作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起步阶段。这些与教师在提取材料方面限制过多有很大的关系。教师总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应该写的,什么是不应该写的。到最后,学生反而无从下笔,写时缩手缩脚。事实上,揭开盖在“作文”上的一层薄薄的纸,就会发现其实作文就是我们的生活,只要留心关注生活,就有很多可写的作文素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作文素材。
学生可以分享假期生活中的游览经历,可以介绍自己喜欢或者欣赏的书籍和作者,可以描述自己在生活中的社会见闻,可以倾诉自己的快乐和苦恼,可以畅谈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追求……眼睛所能够看到的,耳朵所能够听到的,只要能写下来,就是作文。在每一次习作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根据写作的要求,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从生活中提取各种材料。比如,写有关春天风景的作文,可以写上学路上的小路、田野、菜园,也可以写校园、草地、小花……甚至在写作前,可以带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
再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内容都写下来。一些学生看到田野里堆的草垛,把它写成宝塔、元宝……这样好的比喻句子很生动形象,这些与他们仔细观察生活是分不开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从生活中取材,我还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写成“日记”。作文时把平时所写的内容进行加工就行了。其实,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学生如果能将这多姿多彩的生活都写出来,作文内容就是多姿多彩的。
三、放手让学生进行创作,突出他们的自主写作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拘泥于形式地写下自己所见所闻与独特的感受和想象。想要学生写出真情,就必须给学生完全的写作自主权。
1、多空一些弹性。先从时间上来说,因为不同的学生在写作基础、生活阅历、材料的积累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一个同样的作文题目,有的学生一节课就能够完成,但是有的学生,一节课的实践根本就不够用。应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在完成作文之后,进行讨论交流,自行修改作文进行。对于在写作上有些许困难的学生,允许他们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寻求他人的帮助。从空间上,可以根据写作的实际情况需要,在课前准备好习作内容,比如平时体验的生活,搜集到的素材等。课堂上允许学生自己自由组合,进行“拜师”,组成小组,相互修改。课后互相评点、学习,取长补短,第二度编写作文。从习作要求上看,对于习作的写法、内容、字数都不作硬性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按照文章所需,能写多长写多长。
2、自行选择习作的内容。不同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文化背景都不相同,他们所选择写的作文内容当然也不一样。聪明的老师会尽量创造各种情境和机会,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满足学生在习作上的兴趣和需要。
于永正老师在上《说说、画画、写写》作文课时,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提供班上的几个学生、自己、猪八戒等众多的对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确定自己想写谁。在这几个写作的对象中,不仅有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存在现实中没有但感兴趣的对象。这样,学生的选择性比较强,不仅写纪实性的作文,还写想象性的作文。因为有话可以说,有感情可以写,学生习作自然有趣生动。
3、在写作语言上多有个性。小学生的语言有特别的性格特征。教师要肯定小学生所使用的一些不是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词句,不强制性要求他们的语言表达单一成熟化。学生个体之间都是有区别的,我们不应该用同一个尺度衡量所有学生,应该实事求是、因人而异地对待他们,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激励,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