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导入的方法有哪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感兴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图片0]
2设疑
设疑导入法即教师通过设疑布置“问题陷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知不觉掉进“陷阱”,使他们的解答自相矛盾,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引出新课主题的方法。它的设计思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矛盾对立观点,引发学生的争论与思考,在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强烈兴趣后,教师点题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两角和与两角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教师出示问题:“成立吗?”。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成立,因为……”;有的说:“不行……”。认为正确的同学的说法是:代入第一个式子成立,立即有学生提出异议:取的角太特殊了,不信让α=β=45°试试,大多同学认可后一位同学的说法,就连刚才同意第一位同学观点的学生也倒向了后者。这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那么到底等于什么呢?它与α、β的三角函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此外,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设疑质疑还只是设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设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3情境
创设情境导入法即教师选取与所授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或某种经历,通过对其分析、引申、演绎归纳出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来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生动形象。它的设计思路:教师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出里面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点出新课。
例如:在学习“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运用此法需要注意:情景的设置要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或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典例出发,若学生对这个情境不熟悉,他们也无从下手。只有贴近他们,他们才会自始至终围绕问题,步步深入领会问题本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合作
小组合作应该是生本教育课堂的精髓,以学生影响学生,以学生教会学生,最终达到教师不教学生自会的效果。如何培养小组有效的合作呢?起先,给我困惑最大的是不会引导学生,让学生有序有质的说好,反而给了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一个更不动脑筋贪玩的好机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种心急,给了我一段时间的打击,让我对低年级的孩子失去了合作的信心。
但是,也许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照亮了他们的心,也许是他们懂得了合作是一种鼓励、一种分享,更是一种力量,于是,他们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现在,孩子们已经能够在小组内进行简单的讨论,并学会了帮助别人,也可以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提高,相信给孩子些时间和空间,同时,不断更新我们的思想,采取有效的方法,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就让我们静等花开。
以上就是数学课导入的方法有哪些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帮助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