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教育的作用是把具有管理潜质和意愿的人培养成具有出色职业素质、良好职业道德和熟练职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MBA教育培养的结果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关键取决于MBA培养单位是否能够采用正确的MBA培养模式。接下来小编告诉你mba考出来有什么好处。
提高职场竞争能力
目前,我们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生存压力,尤其是人才竞争的激烈迫使我们需要不断的补充新的能量,提升自身的技能。学习在职MBA/EMBA,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通过在职MBA/EMBA课程学习,你可以获得该领域专业系统的培训,学习专业的知识体系对学员今后的职场竞争有很大的帮助。
[图片0]
免试就读名校
一所名校,拥有的硬件设施优良,师资力量强大。其院校的文化建设与文化领域是普通学校学不到的。以同等学力报考在职MBA/EBMA的学员可以就读各种名校,对于毕业后激烈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拓展高端人脉
现如今想要有更高的发展就得有高端的人脉,工作时间长的人都会发现,在这个社会上生存,要想成功,一部分靠能力更多的靠人脉关系。相同的能力,人脉关系广,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发展机会。以高级研修报考在职MBA/EMBA,学员可以是企业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等中高管团队,各级分管经济的政府官员学员在学习期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并且扩展了自己的人脉圈,对今后的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2MBA备考路上的致命误区
1、备考方向误区
有不少的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由于对考试不了解,把大量的时间、精力都放在那种怎么努力都不能得到提升的地方,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得到的回报却很少,比如不管你多么努力吃饭,你怎么也不能长到3米高,学习也是如此,有些地方你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愿意努力去学习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学习方法能否让学员只要努力了就有收成,有些人的方法不对,学生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有很大的收成。
比如让学生到泰山顶上钓鱼是怎么努力用功都钓不到鱼的,但是有些教师因为自己的水平不足,把学生钓不到鱼归结到学生还不够努力,或者是没有天分的原因上,殊不知是那些教师把学生引导到一个再怎么用功都没法达到成功彼岸的地方。
[图片1]
2、学习方法误区
对于多年没参加过考试的考生来说,英语、数学是两大障碍;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考生,学习效率和复习瓶颈的突破是很大的问题;对大部分考生来说,逻辑之前没有接触过,很陌生;写作心里没底。
英语:决胜联考的最大障碍,理科生的噩梦。对于联考备考的学生来说,离开学校多年,所以英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词汇问题,多年不学、词汇忘光,背词典的传统方法完全无效,对于基础差的考生,词汇是个很大的问题,对于部分有一定词汇量、或经常运用的英语的考生,词汇不系统。
二是阅读能力提升的问题,很多考生觉得基础还可以,但阅读理解似懂非懂,题目一做就错。考生在阅读方面既有基本阅读习惯养成的问题,也有相应的阅读技能和技巧的问题。
至于翻译和写作,核心还在于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没有问题了,翻译自然就没有问题,写作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把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能力的问题。
数学:文科生的滑铁卢。数学,传统的方法是题海战术,学起来累、而且效果很差,一直以来都没有学好,成为心理阴影,因害怕不想学,不愿学。对考生来说,数学并不可怕,基础再差也能学好,前提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逻辑:阅读量就有20000多字,考生没有时间做题,很多考生平时复习时把重点放在逻辑理论上,这是最大的误区。
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以前没有见过,极易写成驳论文;对于论说文,不了解评分标准,浪费了大量时间在短期内难以提高的“立意”上。
3MBA择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1.首先认清楚自己
在决定报读MBA、选择MBA院校之前,首先要问自己“为什么要读MBA?”“我以后想干什么?”“我的职业优势是什么?职业短板是什么?”,把这几个问题弄清楚之后,再来考虑其他因素,综合选出适合自己的学校。现在很多院校进行提前批面试,这些问题想不清楚,恐怕面试这关就难过。有很多人读MBA就是想拿个文凭,或者找个老婆,或者抽空生个娃,那你面试的时候也不能实话实说,还是要包装一下自己的职业规划的。
2.其次要看学校的实力和特色
学校的实力包括综合实力(品牌实力)和商学院教学实力。看学校是否是985、211院校,综合类的院校看名气,特色类的院校看是否符合自己需求,另外需要仔细了解该院校MBA教学师资安排,以及其开设了哪些选修课。我个人认为,一个学校MBA的实力和办学理念,完全可以从其开设的选修课看出。国内有很多院校,本身名气很大,也是211,但是管理学院对自己的MBA项目定位不清,就是靠着学校品牌惯性招生而已,教学也是按部就班毫无特色,这样的院校混个文凭还是可以的,但是真想让自己的MBA精彩一点,还是可以多选一下。
3.再次要看MBA的学费
现在读MBA,也和买房买车一样,只要不是土豪,还是要追求一个性价比的。北大、清华、复旦、交大、高金固然好,但是学费也是吓死人的,当然,这些学校的投资回报率还是令人满意的,那就要看个人选择的。市场上也有很多学校,综合实力、教学特色都不错,价格也不是特别贵的,也有很多中西部的名校到外地开班的,用中西部的价格享受名校的教学服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要看的考取难易程度
一所学校实力很强,学费很低,但录取比达到了国家公务员的水平,我相信报考它之前还得琢磨再三。考取的难易程度直接决定你是否有这个实力考取,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没有实力考上,所有的分析都枉然。不过有MBA联考助手帮助,这一点因素可以放后一点考虑,你尽管选你想上的学校,考试的事情我们一起努力。
4MBA考试复习要恨抓自己弱项
该先抓好自己的强项,还是该先补上自己的弱项?很多人会思考这个问题,其实,这是一个伪问题,非要给个答案的话,只能说二者不可偏废。首先,弱和强是会互相转化的,我曾经数学学得很好,可由于毕业已逾十年,强项已变为弱项,尤其是线代,最初被一大堆概念搞得晕头转向;与数学相比,在校时我英语这一科就弱一些,但毕业后使用较多,它却可以说成了强项。其次,重视一方可能忽略了另一方,我强攻数学,最后考出来的结果,数学应该是考得非常不错,可恰恰是引以为傲的逻辑和英语拖了后腿。
其实,之所以说补弱扬长是一个伪问题,我想说的是,先不必考虑哪一科强哪一科弱。首先,应该考虑哪一科可能带来的分值增长空间最大,对我来说,数学基本上忘光,基点低,但曾经学得好,说明上升潜力还是有的,显然这一科会给我带来最大的增长,所以我这一科最早投入复习,而且花费了最多的时间;而英语,我开始复习时的起点就已经比较高了,再加上英语是个长期积累的东西,要想有大的增长不太可能,我在这一科投入的时间最少
其次,应该考虑这些科目本身的特点,作文和逻辑都是可以短时期(我觉得一个月就可以)抓起来的,可数学不行,不仅内容多,而且是硬功夫,想在最后一两个月突击起来不太可能,英语更是长期的功夫修炼了,当然英语的作文是可以短期突击一下的。把这些考虑清楚了,就知道哪一科该在什么时候投入复习,该分配多少时间了。
当然,相对的弱势科目是客观存在的,怎么把它补上来呢?老毛的战术应该很管用,那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华为的任正非也强调一个压强战术,指的也是短时间内大量时间的集中投入,对某个项目进行强攻,因为力量集中,行动持续,在强大的压强下,没有刺不穿的盔甲,突不破的堡垒,夺不下的关隘。千万不要把一个你要进攻的目标打成了马拉松战役,这样必然事倍功半。其实,我上边讲自己如何执行临时计划,也是压强战术的一种体现,集中时间猛攻,即时耽误吃饭睡觉也必须达成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