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考试要想成功,考生必须得找到一个科学的、正确的、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与此同时,考生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周详且有弹性的复习计划,并严格执行。接下来小编告诉你专硕mba考什么。
MBA分在职的和脱产的。主要的区别在于,在职MBA是10月份考试,考试难度稍低,而且考上之后不提档,只需要周末去上课,不过,读完之后只是发学位证(MBA学位,也就是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没有研究生学历。脱产MBA也就是全日制MBA,是1月份考试,考试难度稍大于前者;考上之后需要提档案,在校脱产全日制学习两年。读完之后,发双证(MBA学位证与研究生学历证)。
MBA是不收应届生的,专科毕业五年(含)以上、本科毕业三年(含)以上、研究生(含硕博学位)毕业两年以上才能报考MBA。
[图片0]
MBA是没有公费的,全部自费,而稍微好一点的学校(比如211高校)的学费目前在5万元左右,品牌(如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的学费十几万至二十几万不等)而且,有些学校的MBA没有奖学金。
如果真正感兴趣,可以够时间以后再考。考试的科目是英语和综合。其中,MBA英语的难度高于四级,但低于六级。综合包括如下几种内容:数学(主要是高中内容,部分初中内容,比较简单,大学数学不涉及)、逻辑(考公务员考的那些内容,多做练习,可以找到做题规律)、论证有效性分析(给定一篇文章,分析这篇文章论述中出现的问题)、作文(相当于公务员考试里的申论,主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一般应透过现象看出本质,给出解决方案)。
MBA实行全国联考,总分300分,其中英语100分,综合200分(数学75分、逻辑60分、两篇作文65分,满分200分)。全国A线在165分左右,部分211高校175分左右,品牌(如北大、清华、复旦、交大)200左右。其中,英语一般要求单科55分以上,综合一般要求110分以上)。
报考流程:
首先是每年10月份采用网上报名的方法。11月份外地考生到所报院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或去现场确认,并通过网上或电话查询方式查询报名结果。
然后,参加1月份的联考。
然后,开始着手准备复试。而且,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一定得注意。准备的内容包括英语口语、英语听力、政治、面试(管理能力测试)
然后,等待4月份成绩下来,参加复试。
2专硕MBA复试考哪些
每个院校的MBA复试内容不一样,做个参考。
面试环节:
1. 个人面试
[图片1]
1)考察时间:共15分钟。
2)考察项目:个人面试表现、综合英语水平。其中个人面试表现含5分钟主题演讲。
2. 小组面试
1)考察形式:无领导小组讨论,随机分组。
2)考察时间:共45分钟,包括准备时间10分钟,讨论时间30分钟,考官点评5分钟。
3)考察项目:决策能力、团队精神、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综合素质。
3. 政治笔试
考察项目:考察考生综合政治素养、政治立场。
3MBA联考全攻略
除此之外,效率也是决定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中千万不要以为复习时间长就一定能成功,而是要注重效率。如果你复习烦了、累了,请适当的放松自己、注意休息,在备考中我们不求时间长、只要求效率高。
俗话说:“考研就等于考身体”,可见体质对一个人考研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职研究生备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把复习战线拉长,便会很容易出现疲软状态。再加上大脑过度疲劳,平时又不经常锻炼身体,这个时候人的抵抗力就会大减,很容易生病。这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复习的进度与效果。
大家在在职研究生复习备考阶段,一定要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千万不可急躁冒进。在遇到困难、难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抱怨,要乐观向上,并以此来鼓励和鞭策自己。要知道心态也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注意事项
考生在复习备考阶段,一定要要严格按照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针对这一点大家可以通过练习做题考查自己的弱项,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查漏补缺,逐个击破。
4MBA考试科目复习经验
第一,根据自己的个人特点,制订出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应试准备计划,要明确不同时间段的复习重点以及要达到的复习效果,并不断对照这些要求检查和调整自己的实际复习进度。
第二,把握应试准备的重点。MBA入学考试改革后,考生应紧跟新的考试大纲,了解并适应相应的变化。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复习重点以及优势和薄弱环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安排。应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多模拟真题练习,来适应考场氛围。
第三,善于分配考试时间。在考试过程中,很多同学发现时间不够用,题目根本做不完。所以合理的分配考试时间非常重要,在熟悉考试大纲样题的基础上,考试之前就要多多模拟练习,抓住自己的特点,并结合自己平常解题的习惯,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考试时间。
第四,高度重视复试环节的准备。现在MBA考试改革的目的就是加大复试环节的考核,复试考核的科目和内容增加了许多。而复试环节能否顺利过关,关键在于考生是否能够表现出良好的管理潜质,表现出较强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