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的学习是以后进行各种文体书写的基础,写一手好的作文十分有利于学生以后的综合发展。那么小学语文课文的写作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联系生活,丰富素材
作文离不开生活。经过对当前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了解,笔者发现缺乏素材是小学生写作中存在的较大的问题。很多小学生表示在写作时不知道写什么,没有想写的东西。不难理解,小学生年龄幼小,经历过的事情相对来说也比较少,缺乏写作经验,对写作素材的选取也不够得当。经常有学生在作文中写流水账,上午、中午、下午做了些什么……
[图片0]
上面所提到的这些现象,在小学阶段见怪不怪。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打造出适合小学生的写作课堂。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解决素材缺乏问题、事实上,生活中的发生的小事都可以当做写作的素材,如在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在学校参加小学生拔河比赛、在公园和小朋友们一起踏青等等,这些事情只要加以留心和观察,都可以被运用到小学生写作中去。
联系生活,丰富素材,是常用的写作技巧之一,也是最为基础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将值得记录的事情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从而完成一篇作文。某次作文课,我让同学们对生活进行观察留意,写一篇春天的作文。班里一位小学生写的特别生动,片段是这样的: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插出了粉色的桃花,像害羞的姑娘;插出了黄色的迎春花,像报喜的小鸟;插出了红艳艳的牡丹花,像高贵的女王……这位学生通过对生活中春天的花朵进行观察,描绘出一副百花争艳的美景。通过比喻、拟人、排比三种修辞手法,将春天的景色写的淋漓尽致。这就是联系生活带来的益处。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作为写作素材,可以使作文更加真实有趣。
二、积累词句,丰富措辞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一点一滴的学到各种各样的写作技巧,写出来的作文也会越来越丰满生动。如何逐渐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技巧呢?笔者认为,注意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积累,非常重要。不断地积累可以丰富小学生的学识,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积累,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经过对当前教学模式下的小学生进行采访和调查,发现许多小学生写的作文语言平淡无奇,不够亮眼。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技巧,笔者建议,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对优美的词句进行收集和整理,并时常翻阅,加以运用。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专门开设了阅读课,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分发给同学们,引导其对阅读材料中生动有趣的词句进行积累。
某次阅读课上,我拿出一篇小学生写作范文供大家阅读积累,同学们积累了这样的一段话:兰州的夜是美丽的,远处,漫山遍野都是灯光,一眨一眨的星星,时隐时现;近处,高楼林立,灯光闪耀,美丽的彩灯千姿百态,悠扬的歌声从街道两旁传出,鞭炮声不时地从居民区传出,烟火腾空而起,划破了夜幕。在作者的笔下,兰州的夜俨然成为了人间仙境,并利用了从远到近的写作手法,逻辑严谨,思路清晰。将这段话进行详细的解析并积累,有助于小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手法,提高学生本身的写作技巧。除了优美的范文段落之外,名著名言、俏皮话、成语故事等都可以用来积累。在作文中多运用一些有特点的词句,能够使学生的作文变得更加有阅读趣味。
三、合理引导,日记训练
为了加强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日常的写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勤能补拙的道理相信大家都能够理解,虽然小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写作技巧不够精湛,但是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情况。只要小学生肯下功夫,加上教师的合理引导,相信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质的飞跃。日记就是一种不错的训练写作的方式。
日记,是一种记录日常生活事件的载体。对于写日记,许多小学生都有一种这样的误解:日记就是将自己一天发生的事情写下来。正是这种误解,造成了日记中出现大部分流水账的现象。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加强对小学生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对日记的主体作出引导和限制。我在布置小学生日记任务时,将日记的主题也一并设计了出来。
如某次日记布置时,我问同学们:大家喜欢吃家里的饭吗?家里一般是爸爸做饭还是妈妈做饭呢?你最喜欢吃的是哪一道菜?经过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答案。此时我要求学生就“家里的饭菜”这一话题写一篇日记。这样一来,学生的日记主题就有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有效的避免了流水账的出现。某位同学写了妈妈拿手的红烧肉: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红烧牛肉,感觉这道菜在哪吃都没妈妈做的好吃。妈妈在挑材料上就特别认真,牛肉要特别新鲜,这道菜有一个秘诀——调味包,这种调味包是奶奶自制的,先把纱布剪成一小块,跟手掌大小就足够了,放一点胡椒,把它包好,系一个结,不要系太紧,到时不好打开;也不要系太松,到时把胡椒都融到牛肉里面,就不好挑出来了。这篇日记简单有趣,重点突出,可以看出小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努力和进步。
2小学语文的写作方法
一、 审清题意,明确内容
1、审清题意
如果没有给我们一个完整的作文题目,只是给了一部分,如“第一次××”,或者只是限定了一个范围,比如“写一篇赞美亲友的作文”,那我们就要首先拟定一个具体、完整的作文题目,如:《第一次做饭》、《我的好叔叔》等。
如果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作文题目,那 我们就用以后要讲的“简快审题妙法”直接审题。
2、明确内容
审清题意后,我们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明确要写的内容。如,要求我们以“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作文。我们“第一次”经历的事情太多了,选哪件事来写呢?肯定是选择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那次来写。
二、 确定观点,选择材料
1、确定观点
明确了要写哪件或者哪几件事以后,接下来就要根据这件或这几件事确定一个观点(中心):在选择的这个“第一次”中,你主要是想通过写这件事表达什么?是表达充满了乐趣,还是表达体验到了辛苦?这就是要确定的观点。
千万记住:只能从中确定一个做观点。
一篇作文只能有一个观点,就像我们每个人只能有一个脑袋一样。
2、选择材料
观点确定以后,就要围绕这个观点选择最典型的材料来写。例如写《第一次做饭》,如果确定的观点是“做饭也充满乐趣”,那么就可以从做饭时“增长了知识”、“学会了本领”、“受到了表扬”等方面选择材料来写。
若确定的观点是“体会到妈妈做饭的辛苦”,就可从做饭“很繁琐”、“夏天做饭热”、“很劳累”等方面选择材料来写。
三、按序写作,详写重点
1、按序写作
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2、详写重点
在叙述中,对最能突出表现观点的重点事例,要不惜笔墨详写清楚。对最能突出表现观点的关键之处,要善于抓住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刻画,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比如,电影中在表现女主角的委屈或悲伤时,整个银幕上只出现女主角那双泪汪汪的眼睛。详写在一篇作文中,对最能突出表现观点的重点事例(或段落),要详写;在一个事例(或段落)中,对最能突出表现人或物特点的材料,要详写。
四、照应开头,写出所感
1、照应开头
就是联系开头部分的内容。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
2、写出所感
[图片1]
这里的“所感”,指感想、感受或感悟。
也就是说,通过以上正文部分的叙写,你取得了什么经验?吸取了什么教训?受到了什么教育?得到了什么启迪?有什么体会?产生了什么想法?悟出了什么道理?总结出了一个什么规律?等等,这些都是“所感”,选一个写出来,就能突出观点或升华观点。
动笔前:集中精神
作文是一项典型的脑力劳动。作文的整个过程,要求作者的精神保持高度集中。在我们的思路启动之前,要排除一切干扰,静下心来。有什么好办法吗?有!现向大家传授一种非常简单、特别有效的绝技——橘子静心法:
1、坐正:头正身直,全身放松,闭上眼睛。
2、想像:自己的右手中拿着一个新鲜的橘子,橙黄透亮,橘香四溢。把它抛起来,用左手接住,感受到它沉甸甸的重量。再抛起来,又用右手接住。
3、想像:用右手把这只橘子放到后脑勺上方约15cm处。放下右手,那只橘子就静静地悬浮在那里了。
4、想像:那只橘子变成了一轮金光闪闪的小太阳。它的第一轮光束像瀑布一样从头顶灌入,迅速流经体内向下冲刷,体内的杂念从两手指尖和两脚趾尖冲出。 第二轮光束又冲刷一遍,第三轮光束再冲刷一遍。好,一切杂念全被冲走,体内纯净一清。头脑里只留下用不完的“机敏”和“智慧”。
5、默念:“我是写作之神,只有我能写好这篇作文!”再默念一遍,再默念一遍。好,慢慢睁开眼睛,开始审题、构思……
动笔时:一气呵成
我们在作文的时候,常会遇到不会写的字,或一时想不起来的恰当词句,这时怎么办?
记住:暂先放下,跳过或绕过它,顺着思路赶快往下写!千万不要停下来回想或查找这个字词句,否则,它会中断我们的思路,破坏我们的灵感,延误我们的时间。万万不可因小失大!等全篇一气呵成后,再回过头来琢磨那些字词句“路障”,往往会轻松易得。
从另一方面讲,我们思路的延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所遇到的个别字词句“路障”往往正是不必要、不科学的,跳过它还算跳对了,也许改用别的字词句会更恰当。
打个比方:在跑步比赛途中,你遇到了一块石头路障,你是会迅速跳过它或绕过它继续向前飞奔呢,还是会停下来先移开它再跑呢?很显然,只有愚蠢至极的人才会选择后者。
3小学语文写景作文方法指导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折旧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其中,联想是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4小学语文游记作文写作方法
(一)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二)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彩绘全面,描写时彩绘有条理。
(三)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另外,公园和修蓝区的有些景物带有介绍。例如,辞经管是何时建造的,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占地面积是多少,包含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的宝贵材料,应该要学生记录下来。
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书,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