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使学生能自己去发现旧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内容,也为教师的“补差”找到一个切入点,为学生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可以主动地对自己不懂的内容做一些标记,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预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更愉快地、主动地学习。
2预习的方法一
预习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其中,究竟哪些更符合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更能够让学生的预习取得实际效果呢?一是让学生们在预习中了解课题知识,这是最主要的。如《图形的变化》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根据课文中的提示,先自己对教材知识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们在实验中领会到数学实验的趣味性,并让他们首先学会掌握实验的方法,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再也不用费心费力的讲解,只要一句提示,学生们便知道应该怎样去做。
二是让学生们在预习中预先掌握思维拓展的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们对预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即不仅在预习中要掌握课题中的知识,更要在预习过程中加以想象,使学生们由课题而引申到课题的实用效果,如由《空间与图形》而联想到一栋大楼的设计、房间内的装饰装修等。三是让学生们在预习中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随着数学教学的深入开展,每一阶段的学习都是对学生们过往知识的验证,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让他们通过预习首先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反过来去查阅已经学过的教科书,这样,既能够巩固学生们的基础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揭开数学蒙在学生眼前的神秘面纱,使数学的所有课题更加清晰的展现在学生眼前。
[图片0]
3预习的方法二
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的依据。数学课前预习时要逐字逐句地读,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应从课本的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从整体上了解新知识吗,读懂书中的结论,把重要的概念、结论标记出来。如果读一遍觉得印象不深,可以再进行细读,逐步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截图方法,然后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消化、吸收这些知识。这是数学预习的主要环节。
认真思考,标注疑点。
数学预习不同于语文预习,多写多练就可以达到效果。数学预习要讲究方法,不能死记硬背,应该注重理解,弄清来龙去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将知识理解,收入“囊中”。对书本上的例题,想想还有其他的解法没有。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碰到的疑难之处,自己可以先思考一番,实在无法理解、不能解决的,可以及时标记下来,留待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进而弄明白。
第三步, 尝试做课后练习,检测预习的效果
通过预习,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做课后的练习题来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通过练习,既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又可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还可以明确课堂上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一环。
4预习的方法三
任务落实预习法。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进行预习。因为学生开始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去预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同学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后,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以上是浅谈初中数学预习的方法指导的相关建议,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