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寓德于写,在作文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乐、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想修养、审美情趣、意志品质的引导,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正确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和发现生活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感受生活,要求他们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生活,有了感受,学生才有素材和情感上的积累。其次,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教育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让他们用心去关注生活、领悟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通过写作,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作文教学命题时,应注意要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唤醒其心理感受,写出发自肺腑的好文章。这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和潜在意识,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作文要注意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的人和事着笔,勇敢地讲真话、诉真情,歌颂美德,揭露丑恶。作文切忌空洞,老师要指导学生少写大题材,多动用小角度进行真挚的细节描写。作文批改时要将德育内容巧妙地穿插其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以鼓励为主。
[图片0]
选准德育渗透点,让德育融入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选取的作品大多是名篇佳作,文学性与思想性俱佳,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课文中充满了情感,包含着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对艺术的爱、对劳动的爱,这是人的高级情感,也就是说,课文中的情是引导“学做人”的必要铺垫。
然而,思想不是靠讲解传递的,它是在感觉中、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切入点,巧作引导,设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美好情感世界中,让他们在其中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朱自清的纪实散文《背影》,许多年来被选入语文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能打动学生,在于它充满了亲子之爱。这是个永恒的主题,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然是经久不衰的。
2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突出德育教育理念
为了使德育教育能够有效的途径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间接地突出德育教育的相关理念。比如,在一些课外实践性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调查的方式理解亲情对于他们初中阶段成长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加深他们对亲情教育的理解,客观地体现出德育教育的作用。
发挥传统节日的作用,创造德育教育的培养环境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综合素质。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出传统节日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培养环境。比如,清明节时组织学生参加烈士扫墓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重阳节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感受到亲情、友情的重要性。端午节时举办相关的朗诵比赛,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
[图片1]
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明确渗透教育教学思路
高尚的人格品质、独特的人格魅力,需要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相关书籍的作用,逐渐地感受到这些出色品质对于自己成长阶段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对于学生的教育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整体的知识量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老师利用相关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在扩大他们知识面的同时,也间接地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这些课外阅读知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为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4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以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每节课的导入至关重要,新颖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新颖"是学生好语文的"内部动机"。学生的"内部动机"比较浓,对什么都好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内部动机"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学习《曼谷的小象》一文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曼谷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它在哪?"接着教师展示介绍:"曼谷是东南亚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那里四季常青,景色秀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象是他们最喜爱的动物,那么,曼谷的小象有什么不同寻常的本领呢?它和这座美丽的城市以及勤劳的人民有什么关系呢?"在学生充满好奇、情绪兴奋之时转入新课的学习,既为课文讲解的知识点设下了悬念,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奇特的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教师的发问主要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或者是起转折、过渡作用进入下一知识点或层次的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发问不能是随意的,盲目的,毫无价值的,而要认真设置赋有新意不落俗套的发问,以此激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教学《燕子专列》时,首先我采用"提问抢答"的方法导入课题:1、专门卖运动服的店叫____,2、专门进行的一次采访叫____,3、你专门的座位叫____,4、精通电器的人叫____,5、专门接送嘉宾的车叫____。当我把小黑板一展示出来,学生们顿时激情高涨,都争先恐后的回答着问题,有的还进行着激烈的争论,接着我让学生思考"燕子能飞,而且能长途跋涉,为什么要专列送呢?"最后我让学生畅谈自己学习本文的感想。这一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以饱满的教学激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创设激情教学的情境,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情感兴趣,让学生在激情中获得认知。激情教学是以情动情、以情育情,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的情感。我在教《草原》一文时,学完第一段进行小结,我激动地说:"我们来到了草原,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蓝天、白云、草原、小丘、羊群,面对这样的境界,我们怎能不想放声高唱,又怎能不想吟诵小诗?同学们,把你们的这种情感读出来吧!"顿时,教室里传出有滋有味的读书声,透过他们的声音,我感到学生此时已被充满生气和活力的草原深深吸引,深深陶醉了,他们完全进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很轻松、愉快地学习了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