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家有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如:钱学森、季羡林、孙中山、邓小平等等,他们有的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有的一直都那样艰苦朴素,他们都一心只想报效祖国,为祖国做贡献,奉献自己的一生,爱国,从小事做起。下面是新励成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从小事做起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图片0]
2从小事做起演讲稿篇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曾有这样两幅画面:一位身着时尚的母亲带着小孩儿去远处看大海,但前面有一片草坪让一家人产生了分歧。小孩儿说:“妈妈,我们从草坪传过去吧,会离大海很近,草坪上软绵绵的可舒服了,并且还……”面对孩子稚嫩而甜蜜的声音,妈妈笑着说:“小草坪里的小草像你一样幼小,它经不起我们的踩踏,否则小草会受伤,会哭泣的。”就这样,母女俩绕着弯弯曲曲的水泥路说着、笑着朝大海的方向走去。
又有这样一幕,同样的地点,面对同样的问题,一对母女选择了草坪走去。途径通向大海的方向。但不同的是小女孩指着草坪上很显眼的大字“小草青青,踏之何忍”,问母亲这是什么?母亲却毫不犹豫地回答:“没关系的”。我为之一震。
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两人,不同处理方式,让我掩面沉思,这或许就是有人能成就大业,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伟业或至少成为一个合法公民,而有的人一事无成,甚至危害着社会,成为害群之马的原因吧!而孩子就如同一张洁白无暇的白纸,就看他的家长如何描绘这张白纸。中国曾有这样一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陋习会在不经意间形成。每一个家长如果同之前所说的后者的那位家长一样,必然会使孩子分不清是非善恶,即使再纯真的孩子,定会失去光泽。就像前面两幅画面一样,在小事中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从而麻痹孩子的幼小心灵。
前者的母亲会让人所赞颂,后者的母亲可能仅有一个躯壳。这只是一种心灵的距离。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拥有一个衡量陋习的标尺,懂得利害关系,并把握住封锁这把标尺的钥匙。戒掉陋习,从小事做起,要相信那把衡量陋习的标尺一直在你的心中。
3从小事做起演讲稿篇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曾看见过这样一幅漫画:一天下午,小红和小明放学了一起走回家,突然,他们看见了垃圾桶旁边的一大堆果皮,说:“这里怎么会有那么多垃圾呀?而且还是在垃圾桶旁边。”于是,小红走到那堆果皮的旁边,弯下腰,把果皮捡起来,再把它们扔进了垃圾桶,小明丛书包里拿出纸和笔趴在地上写字,不一会儿小红的垃圾也捡完了。小明拿起他写的字条把它粘在了垃圾桶上,看到“文明只差一步”这几个字两个人就开心的笑了起来,最后,两人有一起有说有笑地走回了家。
这幅漫画使我感触很深,还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其实环保就是要从小事做起,而且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更是让我加深了对它的理解。
记得有一次,我在清江边散步,在快接近长阳广场的时候,我注意到了我眼前的一对奇特的父子,这一对父子,一大一小手里各拿着一个饮料瓶,瓶子里透过光发现,饮料瓶里早已空空如也。
他们走着走着,在斑马线那儿停了下来,我估计他们是要过马路了吧。可是,这时候,那位爸爸向着四周张望了几次,这时正好四下无人,他顺手便将手中的塑料瓶扔进了江中,而在他身边的还很小的儿子,望了爸爸几眼,也把手中的塑料瓶子人进了江中。然后爸爸便牵着儿子的手,消失在我的视线内,他们的这个举动,瞬间将我对他们最开始的好奇心,变得烟消云散。
其实,垃圾桶离他们并没有好远。只需要走十几步就到了,可为了图方便,却直接丢进了江中,这样真的好吗?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世界所有的人都随手乱扔垃圾的话,那地球上将会堆积成一座座的垃圾山,那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会受到巨大的破坏。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对大自然带来严重的伤害。可偏偏有的人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好,还不加节制地滥用,结果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人人都说:“我爱我们的地球!”既然爱,为何不让我们的行动来表示呢?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好,难道环保意识就变浅了吗?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学们,环保从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碧水蓝天,重现最美家园吧!
4从小事做起演讲稿篇三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谈到“爱国”,大家肯定觉得只有心中有国家,不背叛国家就行了。如果要有行动呢?就是能为国争光,为国家贡献力量。这样看来,只有运动员,名人才算得上爱国咯!他们是很爱国,但是,如果你觉得普通人就不为国贡献力量,不为国争光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如果只靠哪些有名的人,我们国家还能强大起来吗?所以不要以为,只有大名人才能算得上是爱国。那你会说:“大人可以为国效力,可是小孩呢?小孩哪有力量为国效力呢?”别着急,你听我慢慢说。
[图片1]
有这样一篇报道:有一个小男孩在外国的一条街上走着,忽然,他发现不远处的地面上有一梅五角银币。他二话不说,跑过去捡起了这枚银币。在一旁的外国记者很疑惑,难道中国就这么穷吗?记者从钱包里掏出了100美元,走上前对小男孩说:”五角银币面值太小了,这张100的给你。然而他没有想到,那个小男孩给了一个令现场所有人惊讶的回答:“谢谢你的好意,可是这银币上有我们中国的国徽呀,我不能让它在你们的领土践踏!”从这篇报道可以看出,我们小朋友并不是无用之人。
那么,我们长大后,就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劳动,好好生活,不就可以少给别人添麻烦吗?我们努力、用功、认真地学习知识,就是为了长大为国家献一份力呀!虽说我们小朋友的力量十分的小,但是,我们可以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说,现在乱扔垃圾的人有很多。如果我们走上街头,宣传“环保节能”活动,把路面上的垃圾都清理干净,这也是为国家效力呀!还有,我们现在常常举办一些小活动,比如说“争做文明小市民”,大家都在努力,这难道不是爱国的表现吗?
爱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一个人都是祖国的一份子,人人能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如果大家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5从小事做起演讲稿篇四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五十一年前的三月五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此,雷锋——一位平凡而不平凡的战士,进入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我们都熟知雷锋的点滴。或许你我都曾在讲台上讲述过雷锋的事迹,朗诵过献给雷锋的赞诗;或许你我曾扶老奶奶度过马路,曾给迷路人指点方向;或许你我曾对别人说过,我叫红领巾。
可现在红领巾早已不在我们的胸前飘扬了。但随着时间的流驶,雷锋精神也随之远去了吗?
前日,一位女子在地铁上因低血糖昏倒,在五十分钟内由于无一人伸手帮助,而酿成了悲剧。如今,"扶不扶"成了大难题。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例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一个仿佛冷漠的社会画卷铺展在我们的眼前。冷漠社会的悲哀在于,没有一个像雷锋一样的勇者站出来,打破冷漠。借用一位德国神父的墓志铭:"当他们来抓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我想,反正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我想,反正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站出来为我说话了。"一个社会,缺少不了温情,缺少不了雷锋这样的存在。
然而,我们这个社会并不是缺少温情:在天津,一位天津大学的同学扶起一个摔倒在地的老人,该校团委立即以“一个过路人”的身份对他发出了表扬信;在山东,社会妈妈李玉坤,用自己的微薄收入资助了30余名的贫困孩子。在匆匆街头,依然会有人给乞讨者以钱以物……善举,就是你愿意,你舍得,你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对于我们,这件事不需要太大,或许只是弯腰拾起易拉罐,或许只是在别人搬运书籍时搭把手,甚至于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真诚的眼神。这,就是新时代的雷锋,为社会注入温暖血液的人。雷锋精神并未走远,新时代的雷锋便活在我们的身边。
雷锋曾说:“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无尽的取用者”,懂得回报,回报每天为我们加班加点、不辞辛劳的每一位老师;回报日日夜夜与我们相依相伴的每一位同学;更要回报在家中寄予无限温暖的父母。我们一生中都将接受无数人的爱与关怀,若我们将所得到的,一一传递给他人,传递给这个社会,便能以举手投足给他人带来温暖,让他人也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善意。雷锋精神,在于我们一代代人生活中的实践。象征着善良、美好与奉献的雷锋精神永远也不会被历史所抛弃,道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原则。
雷锋已逝,他的生命,更像是一段传奇。他是几代中国人儿时的偶像与英雄,他的精神将随着每一年的三月五日而永世传唱,他的灵魂将因我们的点滴善举而永垂不朽!
善举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你我就是新时代的活雷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