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更是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语文识字的教学方法。
一、表演识字
有时候,动作演示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也能使他们记住字形。如教“看”时,我请一个孩子表演孙悟空看的动作,让他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由手的变形与“目”组合成的。在学习“拿”字时,我请一个孩子上讲台拿起一支粉笔,学生们就理解了要用手合起来才能“拿”。
二、故事识字
我利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较好地记住字形。如教“肯”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穷秀才,正月里要给他岳母娘家去拜年,由于下雨,家里没有伞,只好到邻居大娘家去借。大娘说:“正月没有初一,你去拜什么年啊!”秀才一听,转身就走,心里想,你太瞧不起人了吧!走到半路上,秀才仔细一想大娘刚才说的话,笑着转身把伞取走了,正月里没有初一,不就是一个“肯”字吗?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识字,真有趣啊!
[图片0]
三、字谜识字
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用猜字谜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从字谜中牢记了字形,如“两人坐在土堆上(坐)”、“空中飞人(会)”、“上小下大(尖)”、“日月同辉(明)”等等这些字谜,让孩子们眉开眼笑,喜闻乐见。为了增强识字的趣味性,为了培养学习的识字能力,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我也让孩子们自己来动脑,动口,动手,想办法识字。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孩子们自编的字谜有“一个大力士,流了两滴汗(办)”、“一个人牵了一头牛(件)”等有趣的字谜。
四、巧用广告词助识字
随着识听时代的到来,学生们扩大了知识来源的渠道,可以说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获取知识时是无意识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巧用孩子平时积累的无意识知识,帮助语言教学,在无意识积累与课本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尝试借助一些常见广告词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提高了大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对新字的掌握既快又牢固。如教“歪”字时,联系电视里“爽歪歪”的广告,小学生们由于平时对这种饮料感兴趣,再加上电视广告的宣传,这个字掌握起来既快又牢固。类似的如“娃哈哈”、“蓝猫”等小学生们感兴趣的广告对于这些字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2语文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用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课堂氛围的方式还包括师生情感的共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利用积极情感感染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进而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师生在情感、理性等方面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利用自身的情感体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老师本身具有的情感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进行学习。此时,就要求老师一定要保持真诚、积极的态度,利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与组织者,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与权威性,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也是影响学生情感与课堂心理氛围营造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要一直充当发指令、提要求、查结果的监督人员,一定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学生进行相应的交流,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一定要加强民主方式的利用,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满足学生独立性的需求,实现学生的进一步成长。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让学生进行学习,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为小学生正处在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状态,营造适合小学生发展的课堂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全面学习,让小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进而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展开相应的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图片1]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是教学对象,也是学习主体。所以,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关键就是老师是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任何教学过程中均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也就不同,取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样。当学生处在最佳心理状态的时候,具有很高的学习情绪,可以进行专心的学习,并且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营造课堂氛围,一定要将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老师和学生沟通情感的有效手段与途径,并且微笑也可以征服学生心灵,让学生可以敞开心灵接受老师,进而展开相应的学习。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迷茫的时候,老师鼓励、期待的微笑,可以让学生更加奋起,克服困难;当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时候,老师赞扬、肯定的微笑,可以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求知欲,展开更加全面的学习。
老师亲切、关爱的教学态度与语言,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进而展开深入的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与计划,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并且得到相应的成果,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学习。比如,在布置与处理课堂作业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布置不同的习题难度、习题量,并且通过当堂批改的方式,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扩展学生的思路与视野,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自主学习教学形式的选择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针对每一名学生进行的训练,使每一名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选择适合所有学生需要的自主学习教学形式,达到人人参与,公平享受教育资源的目的。在此,笔者提出自学成果汇报课的应用,即学生当小老师,每个学生按座次轮流讲述自学到的知识点和方法。在汇报课上,小学生既是讲者又是听者,讲者有成就,听着有收获。作为讲者,学生先说明汇报自学的项目是什么,是基础知识还是资料或者自读自悟,然后再具体讲述自学内容,并且要求内容详实;
作为听者,要发现讲者的重复话语或漏掉的项目,要及时提醒他,调整自己汇报内容时,一边听着同学的讲述,一边对照自己的自学内容,发现前面的同学讲述的自学内容跟自己自学的那一项正好相同,要做出标记,避免自己汇报时重复讲述。这种互相当评委的规矩,调动了学生间听、讲、纠正、改进的积极性,增加了学习的互动效应,使课堂上同学间的学习资源得以充分享用。除了学生独自汇报外,还可采用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小组内自主评价、评比,评选出书写量多、项目齐全、自读自悟深刻的出色自学笔记,当选者作为小组代表,与其他小组选出的代表一起参加班级汇报、评价、评比、发奖活动。
自主学习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决定着学生语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及学习方法。而在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转化成为学生的倾听者、评价者及提醒者。教师角色改变的前提是在思想上对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内涵有正确的认识。自主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白,只有学生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只有创造条件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这样才会更愿意学。如果教师带着传统权威者的角色,用一刀切的方法去教授所有的学生,往往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除了对自主学习理论有较深认识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重构教师角色。
在小学生语文自主教学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多重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总会有不专心的同学,教师应有目的的行走在教室的走廊里,然后把要学习的内容重复一遍,这时她的角色就是引导者;在小组讨论时,如果有的同学表现出不认真的态度,教师应加入这个小组的讨论,逐步指导小组的正常讨论,这时她就是指导者;在阅读课文时,教师会做示范,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这时她就是参与者。面对一群初步具备学习能力的小学生,教师的角色一定是多变的,这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必然要求。
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精彩纷呈的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一本书,一支粉笔。讲解一些较复杂、抽象的内容时,既费时费力又难以讲清楚。而运用多媒体则正好弥补这种缺陷。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繁为简,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中“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时,通过展示翡翠与漓江水的图片,使大家获得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多媒体的使用从根本上激发了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巧妙地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生动有趣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
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疲劳,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让学生变得活泼、轻松、有兴趣。浓厚的兴趣将会变成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增强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如在解决稍有难度的问题时,可以采用小组探讨的形式。大家畅所欲言,你一句,他一句,逐渐使复杂的问题得以解决,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友谊,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分角色朗读、模拟表演、做小游戏……教师就是要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内涵,通过描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成功的机会,激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有赖于成功,不断取得成功,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会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到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弱,直至完全丧失。一个成功的喜悦强于百次说教。所以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就要给学生多创造些成功的机会,要满足学生对成功的渴望,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学生在课堂中用得较好的一个词语,一句充满情感表达的语言,一次工整的书写,一段精彩的朗读。教师都应进行鼓励,细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合适的场合给予鼓励、表扬,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尤其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安慰。教师的鼓励,会唤起他们沉睡的心灵,继而获得更大的成功。教学的艺术,就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