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思合作机构>

勤学思培训网SZDFSL

欢迎您!
朋友圈
机构未认证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00-21:00

位置:勤学思培训网SZDFSL » 培训新闻 » 学历文凭 » 成人学历 » 电大 » 终于理解小学数学教学导入方法

终于理解小学数学教学导入方法

发布时间:2023-01-29 14:47:33
1 小学 数学教学导入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的课前导人尤其重要,若导人有方,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教学导入方法。

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

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以及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和推论是外分线段和切线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图片0]

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不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教学导入方法一

采用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法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喜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因为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看问题比较全面,教师在导入新课题时采用直接导入法,更能突出主体,点出课题,让学生很快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并对新内容感兴趣.

例如,在讲“证明函数单调性”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在进入课题时直接把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板书出来,并告诉学生单从图象观察出来的函数单调性是不准确的,只有通过定义证明之后,才能确定.随后教师及时提出用定义证明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证明,学生很快就能接受,并能理解本课所学内容.这种方法直截了当,对学生快速理解所学内容很有帮助.

[图片1]

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法

“疑问和惊奇是大家进行有效思维的开始”.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探究问题,并能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是现在高中教师所面临的任务.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内容时,可以有意创设问题情境,让疑问成为悬念,并提出一些与所导入的新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来探索新的学习内容.

例如,在讲“余弦定理”时,教师可利用学生都熟悉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要满足勾股定理的条件:c?2=a?2+b?2,提问:非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而在锐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是否是c?2=a?2+b?2-x?与此相似钝角三角形中的三边的关系是不是c?2=a?2+b?2+x?如果上面这些关系成立的话,那么其中的x=?教师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从对勾股定理的“设疑”中导入余弦定理的推证,进而正确理解余弦定理.

3教学导入方法二

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人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例如:在讲物体重心时,让学生想一想,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的重心在何处呢?引导学生质疑,猜想,鼓励学生动手验证,通过实验产生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最后得出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等等。让学生体会在数学活动中探究问题的层次性,感受从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实物到几何图形探究的转化思想。这种导人教学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

4教学导入方法三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积极思考、分析和探索,最终得出正确答案,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计算题的练习,如“小明去水果店购物,发现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其中一个人买了389框,第二个人买了163框,第三个人买了237框,问该水果店总共卖出多少框?”,该题型主要采用加法运算,从题型可以得出该水果店总共运来389+163+237=789框,一般情况下,学生将从左到右进行加法运算,但是,若学生不注意,则容易造成计算出错

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出错,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针对该题型,学生可以采取直接计算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整百数的计算方式来进行计算,即利用加括号的方式来求出结果,如“389+(163+237)=389+400=789框”,通过数学符号的转化,也可以实现一题多解的解决问题策略,因此,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方法介绍与分析

美国学者Nystrand认为,学生的参与自主学习有两种形式:程序化参与和实质参与。前者指单纯的行为参与,行为参与是指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是否积极;后者包括了合理的心理投入,它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实质参与最明显的表现,学生是在没有监督与压力的情况下发生自觉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的行为,这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觉、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独立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自学水平,要善于把思考的内容、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认真、积极与主动地学习。

更多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学校信息,请进入 勤学思培训网SZDFSL 详细了解
咨询电话:

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课程?赶快告诉课程顾问,让我们顾问马上联系您! 靠谱 的培训课程,省时又省力!

微信访问

#tel_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