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包括什么内容?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对这此问题认识不足,将导致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不能正确顺利进行。目前,在我国财会人员、会计电算化人员中仍有不少人员对上述问题持有种种片面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⒈ 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会计信息系统已建成,或者已购买到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就完成了。他们有时也认为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却错误地认为,在开发会计信息系统时采用了系统工程的方法,就表明整个会计电算化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把会计电算化这一系统工程中的某一部分扩大为会计电算化的整个内容,从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
⒉ 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
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而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编程工作。这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其他内容,而且就是在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时也抛弃了系统工程的方法,不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直接编程是这种观点的突出表现。
[图片0]
⒊ 会计电算化必须是一次建立一完整的电算化系统。
这种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企业要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必须一步到位,健全所有的子系统,甚至扩大到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忽略了会计电算化是系统工程的特点, 把系统工程多步骤多阶段性简化为单一阶段, 把会计信息系统多子系统的可分离性变为统一整体的不可他离性,从而也否认会计电 算化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⒋会计电算化也就只是会计部门的工作采用电算化, 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无关。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帐、算帐、报帐,否认了会计信息子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其他子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也就把会计预测、会计控制以及会计辅助决策等众多内容从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给抛弃了。由于这些片面观点的存在,影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2会计电算化指的是什么
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会计工作中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部分代替人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及至对经济活动的决策。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融系统论、会计学、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
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运用会计所特有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所以,它既是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同时又是参与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电算化会计的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它的内容是核算和管理,因此,电算化会计一般可分为电算化会计核算子系统和电算化会计管理子系统,目前又出现了更高层次的会计决策支持子系统。通过会计核算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通过会计管理来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通过会计决策来参与企业管理。
针对电算化会计的以上内容,会计软件主要分为核算型财务软件、管理型财务软件和决策支持型财务软件。目前,核算型财务软件的发展已趋于成熟。
电算化会计与传统手工会计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电算化会计建立了一套新的会计资料档案。
传统会计档案包括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日记帐、明细帐、总帐以及报表。一个单位每个会计期间的会计档案都要按一定的要求排列,连同各种附件定期加具封面,装订成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查找十分不便,又易于毁坏。原来的老会计人员现在应该还记得每到月初报表出来以后,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装订凭证,虽然美其名曰:活动筋骨,但穿孔打眼,飞针走线,也够难为我们的会计人员了。等到年底,三大检查团来检查工作时,我们的会计人员还得在堆积如山的档案库中翻找凭证。现在,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运用,这一切都成为历史,电算化会计档案都存放在软盘或硬盘等设备中,这些设备的存贮密度,是以往任何一种会计档案所不能比拟的,查询速度快、检索能力强,可以快速传递会计信息。
其次,数据处理程序具有新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程序与传统会计不同。在传统会计中,针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形成的特征,必须采用与之适应的不同的帐簿组织形式、记帐程序和记帐方法。而在电算化会计中,由于数据处理的精度高和速度快,可以采用一种统一的核算形式。而且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差错的概率小,没必要象传统会计那样,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进行各种核对,如帐帐核对、帐证核对、帐表核对。现在的会计人员应该有过这种体验:到了月底对帐时,为了几分钱的差额而必须翻遍所有的凭证、帐册。
第三,记帐的含义不尽相同
手工条件下,记帐指明细帐、日记帐、总帐由不同人员按?同的科目,分别在不同的帐册上加以记录。这种重复而繁琐的抄抄写写造成会计工作周期长,速度慢,效率低。电算化后,记帐仅是一个数据处理过程,通过记帐这一数据处理步骤,使被审核过的记帐凭证成为正式会计档案,从“凭证临时库”转移到“流水帐库”中存放,记帐后的凭证不再允许修改,记帐的同时,对科目的发生额进行汇总,更新“科目余额,发生额库”。而真正的帐册,只有在需要时临时从“流水帐库”中把有关科目的经济业务分离出来,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
3会计电算化总体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
会计电算化的总体规划,主要是确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对怎样合理、有效、分阶段地实现这个目标进行规划
会计电算化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
1.明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目标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目标一般可以分为两:一类是近期所要达到的目标;一类是远期所要达到的目标。目前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建立和开展一般是以实现模块的数量来进行的,例如有的单位当前只希望建立工资核算模块,有的单位则希望建立账务核算和报表两个模块,也有的单位希望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账务核算、报表核算、应收核算、应付核算和进销存核算等模块全部建立起来。近期的目标建立以后,单位还应该制定长远目标,因为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开展是一项长期工作,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正以核算为主向管理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以发挥管理和决策支持作用。因为会计电算化不仅是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目的还是通过核算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高会计的分析和辅助决策能力,从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因此应从单位长期发展计划入手,据此确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目标。当前以用友和金蝶等大型软件公司为代表的普及ERP商业行动为企业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良好机遇。
2.明确会计电算化系统建立的途径
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有许多种途径,两种基本的途径是开发和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一般分为自行开发、联合开发和委托开发等形式,每种方式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具体采用何种途径主要是根据单位管理的需要和经济、技术、组织上的可行性来进行选择。
3.明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总体结构
总体结构指的是系统的总体规模、业务核算的范围,以及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间的联系和系统间的界面划分。系统结构应从分析现有手工会计的实际情况入手,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任务,业务处理的内容和范围,再结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目标来确定。
4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内容有哪些
1、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系统构成、多媒体、数据库、网络。
2、Windows操作,Internet中电子邮件的使用,如何下载文件。
3、 Word中字符格式化,段落格式化,页面格式化,表格制作。
4、 Excel的表格格式设置,常用函数的使用。
5、 Excel中单元格的相对和绝对引用。
6、 Excel中财务函数DB、DDB、SLN、SYD、FV、PMT。
7、 Excel中财务函数PV、NPV、IRR。
8、 Excel中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
9、 上海市通用会计核算教学软件的安装、启动、登录。
10、 账套的新建及账套的初始化设置。
11、 凭证的录入、查询、修改、删除、引出等。
12、 各种账薄的查询及引出,报表的查询及引出。
13、 财务软件中自定义报表的完成。
14、 期末处理中的结转损益、自动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