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高中语文课?以下是讲好高中语文课的方法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语言规范性:组织与驾驭语言的能力。
汉语是母语,在母语的语言环境中,语文很容易成为优势学科,然而在真正的学习中,国人却厚彼薄此,忽略母语的学习与传承。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媒体也有公然用错成语出现语病的现象,令人啼笑皆非。
高考对语文的考查分为知识体系与能力两个方面,其中成语运用与病句辨析是考核运用,排序考核的是思维逻辑性。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就会导致作文不能准确表情达意。
[图片0]
二、文化底蕴:对古典诗词歌赋的运用。
很多人认为从小背诵名篇,即使琵琶行倒背如流,赤壁赋张口就来,也依然学不好语文,这是因为语文学习是思考力的学习,语文教学也是思考力的培养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做背书的工具。
厚积而薄发,温故而知新。学习诗词歌赋,是为自己写文章能够引经据典,不至于苍白无力;也是为积淀古人的智慧,能够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提高思维缜密性。
综上所述,高考语文要考查的就是综合运用的能力,包括提取信息的能力,综合概括的能力,独立创新的能力。要具备和提高这些能力,就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关注生活,对世界有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首先要构建知识体系。网站需要有数据库,企业需要有储备资金,凡事有了良好的基础才能有发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中知识点零碎,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成语运用中错误的类型,病句辨析中错误的类型,文言文中120个实词的用法,18个虚词用法,词类活用的种类,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等等,都是知识点,只有聚沙成塔集腋为裘,才能运筹帷幄。
题在课外,理一定在课内,高考是要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课外的问题。
2怎样上好高中语文课
一.首先做到有效备文:备文本、备体系。
课程教育专家方智范教授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不能放弃作为教的主体作用。”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对文本内容烂熟于心,做到了解文本内容,但是不能止于文本的解读和结论性的传授,不能只甘于做“二道贩子”。
(一)立足文本,超越教参。
看到视频中徐老师谈道当年北京地区的教师走入的误区,把教参中结论性知识原封不动的“搬”给学生,导致了各大书店教参脱销的尴尬现象。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对课堂就会产生倦怠现象,兴味索然。
(二)高屋建瓴,构建体系。
而现在新课程改革前提下,课本由原来的按文本编排变成按主题体系编排,这样就要求教师做到在一个体系中的高屋建瓴,新课程下课本都是按照主题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相对统一的主题。
二.其次做到认真备人
做到有效备课,不但要考虑教材,更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人与文的交集,是教学目标的定位,也是整堂课成功的关键。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备课不仅是教师的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有没有活动起来,所以必须认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很多老师上课时课堂预设比较充分,但这样往往走入一个极端,学习视频时候,看到方智范教授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案例:一位特级教师为美国一个教育代表团讲学。课堂设计精准,行云流水,甚至到课结束时这位老师正好讲完最后一句话。看着非常漂亮。但是美国人对这堂课的评价是:学生无任何问题干扰因素,没有自我发挥的空间,是一堂没有必要上的课!
3如何利用好高中语文课堂
一.思想的维度:思想的深度与广度。
深度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大概是在2012年有条微博引起很大轰动,一位北师大的硕士生导师发了一条微博,大概意思是说他教育他的学生,如果十年后没有四千万的身价就不要来见他也不要说是他的学生了。有的人赞同,观点是我们学习就是为了创造财富,改变自己甚至国家的命运;有的人反对,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就会颠覆了学生们的价值观。对社会生活有自己的思考,这就是高中要培养的能力。
广度是通过一件事,旁征博引,能够以此为导火线,引爆信息储备库。去年柴静在美国生孩子,引起社会热议。众多非议声音中,有人提到张艺谋超生的问题,记者问到他为何不移民国外免受处罚,张艺谋说他说中国人,要让自己的孩子也做中国人。又有人以民主人士抨击中国的制度为例,说之所以抨击中国不抨击美国,是因为中国是他的祖国,他爱祖国爱得深沉。窃想到的是一句话:这是我钟爱的土地,我不为他而战,谁为?
[图片1]
二.情感价值观:向上和向善的价值观。
网络上经常会流传零分作文,甚至有的媒体大肆炒作,做为噱头抓人眼球,似乎高考就是为政治唱赞歌,其实不然。仔细阅读,就会发现零分作文写的都是牢骚,是抱怨,言为心声,花季少年,应该满眼阳光,却对现实牢骚满腹,内心该是怎样的阴暗。
有的人拿韩寒说事,韩寒抨击中国的教育制度,但是他是就事论事,有理有据,在表达他对生活的思考,希望引起疗救,而不是站在对立面拿前途开玩笑。
有阳光的地方固然有阴影 ,但这不能阻挡我们对阳光的向往与追逐。巴尔蒙特说,为了看到阳光我来到这世上。而狄更斯也说过,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心里有什么眼睛里就会看到什么,高中三年培养自己的阳光心态,明媚不忧伤。
4如何讲高中语文课
一、以读促趣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而在教学中,教题词恰当地运用读的方式激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营造阅读的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营造阅读氛围,一是我在班上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学习园地向学生推荐好书,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营造书香氛围;二是引导学生搜集读书名言,把收到的名言抄到黑板上或做成书签给同学;三是建设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踊跃捐书,鼓励大家互换好书、看书,保证图书角有充足的藏书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是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班队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宽其知识面。在教学中,我还想方设法让创造时机让学生体味、发现读书的乐趣。如在学《雷雨》一课,我利用分组读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要求他们在读时注意人物身份,读出情感。
二、提问要有度、有趣
语文教学中,提问解疑是关键,因而教师提问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点来设计。一问重点,对重点要反复设计问题,要抓住重点的内容,词语来设问,使学生明确重点、理解重点、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学生进一步解答相关问题奠定基础。二问盲点,使学生不容易被注意,但在解决问题中又往往会影响人们正确思维的地方。三问模湖点,对模糊点进行恰当的设问,往往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分析辨别的能力,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和精确性,同时,问题要有度、要有趣,要立足学生的特点,在提问学生心理之问时,创设一种能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有意识的把握机遇,将学生引入一种解题的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提问情境与学生心理情境的共鸣,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发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超常发挥,使智力能力发挥最大效度,也就是说,提问时要旁敲侧击,绕道迂回,生动含蓄,并结合一定的问题情景,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