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高中语文翻译方法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图片0]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2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方法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文言文翻译,令多少学子既痛又爱的板块。爱您作为母语的博大精深,高深莫测,是我们文化翘首世界的一大骄傲;恨您的无情无义,连您的炎黄子孙都不认识了解了。其实我知道,前者是对您的正确肯定,后者,绝对是对您的误判加屈打成招。文言文翻译,如何让孩子们对您没有恨意并且是爱爱爱不完呢,如何让您成为孩子们在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的时候的有利翅膀呢?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文言文翻译好,就得先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二、方法与努力同等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为我们的学子们浅析高中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一)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以及掌握古人的语言习惯即文言固定句式。
1.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全国卷Ⅱ)
[参考答案]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注:“故”即“因而”,“戮”即“惩罚”,此中“以为”当按固定格式释作“用……做……”或“把……作为……”
2.换――替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1)“幸”(《汉语大词典》缩印本2835页,以下引自此书者只注页码),“正好、恰好”或“本来、原来”之意。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2)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湖南卷)
[参考答案]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感到苦恼。
命题者译“且又”为“并且又”,当是将“且又”看作“且”和“又”二词连用的;事实上,早在先秦时代,“且又”因同义连文就已凝固成复音虚词,这有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2月第1版,428页)、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语文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317页)、李靖之等《文言虚词诠释》(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版,331页)、段德森《实用古汉语虚词详释》(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13页)等多部辞书为证,若用辞书释义--“连词,连接分句,表示进层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等”(社科院本),验之于“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这一语境,显然非常妥帖。
3.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3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图片1]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4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经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如《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里的“顾”是一个多义词,有多种解释:回头看、看、探问、拜访、顾惜、顾念、考虑,在本句中用“拜访”最为恰当。
二、译:
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如《核舟记》:“石青糁之。”这里的“糁”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时必须译出。
三、意:
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如《鸿门宴》:“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四、缩: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
五、扩:
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