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可以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在生字及生词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当前小学教学阶段,需要学生学习的常用汉字大约为3000个,教师在教学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认知这些汉字,在该过程中便可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对汉字进行观察,从而对字形与为人处世之间联系进行探究,通过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产生较高兴趣,对字形进行探究,较好明晰字形结构,并且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图片0]
比如,在对“孝”与“乳”等生字进行学习时,教师可将“守孝悌”与“羊跪乳”等有关故事向学生进行讲解,对“乳”字在甲骨文中字形含义对学生进分析,然后可让学生开展想象,对母爱的伟大进行思考。比如,在金文中,“孝”字包含子女敬爱老人,在小篆中,“孝”字包含子女背着双亲,这些字均充分体现出子女敬爱父母。
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讲述相关故事,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学生对这些汉字加强记忆,并且能够着手于学生思想品质,对其实施情感教育,从而使德育渗透得以较好实现。
二、在阅读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很多德育素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课本中具体内容,以学生实际情况为着手点,选择适当策略进行教学,在传统、爱国及理想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小学阶段便能够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为学生今后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奠定较好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将课本内容作为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比如,在对《游子吟》这首古诗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详细表述出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衣服的情景,诗中前两句内容为手中线与身上衣形成的对比,中间两句内容表现出母亲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以及母亲的内心活动,最后两句中以春草为喻表达作为人子要懂得报答母亲的恩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能够更好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母亲的爱,从而也能够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为自己的付出。
在对整首诗歌进行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场景进行回顾,可让学生自己诵读,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主题。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母爱,能够对母亲充满感恩,从而使德育渗透得到理想效果。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属于十分重要的一种途径。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将自身真实情感抒发出来,对积极思想感情进行表达。在作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对人格品质和文章品质两者之间关系充分了解。
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要创作高质量作文单纯依靠良好写作技巧及出色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够的,另外一个更加重要因素就是人格品质。其次,教师在进行作文命题时应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可表达出自身真实情感,要保证学生有素材进行创作,这样才能够激发其热情进行写作。
另外,教师需引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使其能够真正融入大自然中,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使学生民族责任感及自豪感得以增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对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对学生健全人格进行培养,使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能够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从而对学生求真精神进行较好培养。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十分必要的一种方法及途径,教师应当对这一点加强重视。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不但是教学改革需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在汉字教学、阅读教学及写作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使德育教育能够得到理想效果,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较好培养,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并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较大帮助作用。
2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方法一
1、在导入中渗透德育
在《我不能失信》一文中报告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百口筹备到父亲的一名朋友家去。伯伯家的鸽子很英俊,宋庆龄很爱好伯伯家的鸽子,然则宋庆龄想起本身准许小珍要在当天教她叠花篮,固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然则宋庆龄照样留了上去,履行了本身的信誉。
你们她为甚么要如许做呢?诚信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以是咱们必需从小诚实守信。“本日,咱们一路读一个故事,看看小时候的宋庆龄是若何诚实守信的”如许的领导可以或许引发学生的浏览兴致,变更学生的心坎隐埋的感情,从而卖力浏览领会,去熟悉诚信在社会人际关系中的紧张感化。
2、图文联合,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达几百幅,教材插图便是“物”,要领导学生用“心”去察看。比方,讲解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标致的小兴安岭》时,我应用《标致的小兴安岭》的插图制作成投影片或应用多媒体教授教养交叉网络到无关西湖的图片,领导学生察看小兴按岭一年四个季候的风景的分歧,小兴安岭的天然生态和珍贵的植物,药材等等。
标致的插图可以或许让学生印象深刻,在脑海中开端构成的印象,如许就回唤起学生对美的寻求,发生一种愉悦之情,这类审美体验,慢慢地积淀为无益的养分,不只使学生领会了小兴安岭的天然风光,并且可以或许让学生透太小兴安岭的美明白到故国的朝气蓬勃,欣欣向荣。
此时教师合时领导学生:咱们的故国固然地大物博,然则假如咱们不加以掩护,那今后就很难看到这些天然的美景了,从而引发了学生酷爱故国国土,掩护大天然的感情。
3、在句子教授中渗透德育
课文中重点句子可以或许表现文章的思惟内容,在教授教养时,必需深刻领导,懂得文章的思惟感情,从而遭到教导。如:教授教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文中开头是“甚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统统,包含那些锐利的斧头”,”是学生懂得的一个难点,领导懂得时,先让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为甚么甚么都没有了,而后捉住这个句子的重点词语“锐利”、“统统”,同时接洽全文,说说人们用斧头都做了些甚么。
教师要合时领导损坏情况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和掩护情况的紧张性。又如:教授教养《桃花心木》时,课文中句子:“不只是树,人也同样,在不确定中生涯的人,能比拟经得起生涯的检验,会熬炼一棵独立自立的心”这句寄义深刻的话,可采用边读边思虑,好比“不确定”,树木的“不确定”是指甚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甚么,从而引发学生接洽生涯现实,使学生从中遭到了人要生计和成长,就必需降服依赖性,去接收检验和检验。
4、应用教授教养内容来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授教养内容里,有歌唱故国的篇章、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抒情诗、有散文、小说等体裁,有是与非、恶与善的断定尺度,更有做人原则。语文教师应自发把课文中有利于造就康健风致的内容应用起来,针对学生的年纪、认知布局程度,应用多种教授教养手腕,对学生耳濡目染地停止品格品格教导。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歌唱故国的文章,如《赵州桥》、《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京亮起来了》、《开国大典》等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授教养中建立情境,让学生从详细的画面和抽象的说话描写中产和如临其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到,引发他们的爱国热忱,让他们了解到酷爱本身的民族,酷爱本身的国度,是小我崇高品格情操的详细表示。
5、在作文教授教养中渗透德育。
“文以载道”,学生作文或许日志是其思惟、生涯、常识和写作才能的综合表示。“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任何一种文学情势的作品,无一例外是作者的人生体验,情味、胸怀、品格情操甚至人生抱负的反应。学生的作文最能反应他们的态度、概念和思惟感情,因此作文教授教养也是对学生停止德育的有用道路。
在作文指点和讲评中勉励学生表白准确的思概念,抒发康健的思惟感情。经由过程作文充分、丰硕他们美妙而康健的精神世界。
比方可以或许捉住一些有教导意义的作文计划的演习,让学生颁发见地和概念。《我熟悉的一小我》的小练笔让学生把他的长处和毛病找进去,并能扬长避短。经由过程如许的小练笔让学生接收思惟教导。
3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方法二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与品德教育的最佳场所,也是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主要措施。
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可以通过运用感情熏陶法,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并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辅导与培养,进而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感情熏陶法可使学生与语文老师的情感统一,促使学生的想法与观念得到尽情展示,这样有利于语文老师开展德育教学,使学生有效地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提升思想品德素质。
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要灵活运用讲析理解法,对德育和智育进行完美结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行思考与探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求,给予充分鼓励与支持。这样才能在激发学习热爱语文课程的同时,充分理解语文教学内容,提高语文成绩。
[图片1]
最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语文基础知识与德育的完美结合,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此外,语文老师还应挖掘每个学生的特点,并制定培训计划,这样不仅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全面发展,还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
2.从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将德育渗透其中,还可以促使学生思想品德与综合知识水平都得到有效提升。为此,语文老师可运用成语接龙、演讲、朗读等多种方法,来实现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培训与品德教育目的。同时,在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
3.从语文教学的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通过把德育融入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课外阅读内容,还能促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升。
在课外阅读中,首先,语文老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爱好来准备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资料。其次,语文老师还应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品德素质。
其次,在课外阅读中,语文老师还可以把课外阅读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等为契机,开展征文、读书卡设计比赛、评选读书小明星等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能够热爱课外阅读,促使学生品德的提升。
4.从语文老师角度出发渗透德育。
为使德育更好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就要从语文老师角度出发对学生开展品德培养,这样才能使德育更具实质性。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得体的言行,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道德情感才能得到提升。
4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方法三
1.以教材为依托,发挥文本的德育功能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非常有针对性,它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章收入其中。例如,有的课文以英雄人物为载体,让学生在熟悉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并学习英雄人物的光荣事迹和他们的出色品质;有些课文是以科技知识为载体,紧跟时代的步伐。
让学生在了解科技的神奇魅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新意识;还有一些课文是以童话寓言故事为载体,让学生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领会做人的道理。语文教材的类型丰富多样,所以教师更应该发挥教材的这些优势,将德育渗透到每一篇文章中。
2.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德育才会更有成效。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巩固旧的知识,还能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其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其情感得以升华,进而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质。
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本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合理优化德育资源
多媒体教学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它将原本静态的书本转化成为动态的图画,使原本抽象难懂的文字变得简单易懂且丰富有趣。多媒体的这些优势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轻松而有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的德育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媒体这种方式,使较为抽象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观念变得简单易懂,这样就会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4.拓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拓展知识,还能学习到书中人物的良好品质,同时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有一定的选择性,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籍,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课外阅读中得到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