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兴趣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学生一旦对学习英语感兴趣,那么学习英语对学生来说则是一件乐事而不是一件苦事,学生可在良好的兴趣指引下,较快地入门,为今后开展更深层的教学作铺垫,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今天,汉普森小编给大家带来培养学生英语兴趣的方法。
培养、激发学生新的兴趣
有的孩子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布置他写这个,他说没做过;写那个,他说没去过、没见过,不知怎样描写。事实上,有很多事孩子真的没有经历过,也没有切身的体会,但又不能不写,于是他们只好这本作文抄抄,那本作文抄抄,真的找不到可以抄的时候,就马虎写几句来应付,成了真正“作”出来的作文。
但像刚才提到的小孩,他喜欢动手操作,如果家长又支持他做,并为他提供有关的书籍,他看得多了,做得多了,真的要他去写,那他写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具体、真实,有血有肉,因为他会把自己的制作过程,把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时怎样想办法克服等等都具体的写出来。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益的、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与学习联系起来。只有把孩子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将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才能够培养和激发孩子新的兴趣。
[图片0]
找出原因,帮助解决困难
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非常复杂。如果我们加以探讨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孩子不喜欢读书,而是某种因素导致的,如上学被老师批评了,读错了字遭到同学的讥笑,想看电视却被迫写作业等等。这些原因逐渐在内心堆积起来后,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就要求我们父母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不喜欢读书。这时,孩子什么话都可以说,不管他的理由多么可笑,父母也不可责骂或取笑。当孩子把不喜欢读书的理由都说出来之后,孩子自己就会发现他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被老师批评了,被同学讥笑,想看电视等与读书学习有关的环境。我们了解了孩子的问题所在,就要为他们解决。例如,可以和老师谈一谈孩子的情况,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播放时,先让孩子把电视节目看完再去学习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障碍,恢复孩子学习的兴趣。
现在,许多家长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不但满足孩子的吃穿,学习上的投资也很惊人。但是,如果不顾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就会使孩子的身心疲劳,苦不堪言。许多学生到了高年级,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这很可能是幼年学习不当造成的后果,究其原因常常是因为赶时髦造成的原因。因此,我们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是带学生多活动,多走近大自然,让学生用心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吸引学生学习英语
读透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性
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我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教学水果名称时,我设计了“果园”这一情景:设计果园----种果树----摘果子----品尝果实。首先让学生自由设计自己的果园,按自己的意愿种上喜欢的果树,待到果实成熟时把自己种的果子摘下来,最后与同学共同分享果实,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颜色名称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改编《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让七种颜色化身为七个小矮人,让学生跟颜色小矮人一起学习、生活、游戏,生动形象的课件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手并用中增强了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创设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面对的学生正处在求新求变的阶段,欣赏标新立异,因此我们要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好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重点不再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该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注重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跳出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妨进行一番 “换位思考”。把学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学生很自然地用英语思考、很积极地进行英语语言输出,相对传统的灌输式、封闭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
3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师要用丰富的语言知识让学生倾倒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内容非常丰富。《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一般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作为教师,学生知道“一滴水”,教师就要储备“一桶水”。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让学生敬佩。例如在语音方面,教师让学生了解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如果教师知识功底扎实了,既能讲好美式英语的语音,又能通透英式英语的语音,像掌握汉语中语音的流变一样娴熟自如,那么,学生不仅会对教师肃然起敬,而且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兴趣。
再如,教师如果能够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意图和态度,而且能够通过巧妙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会意,那么,英语的学习也不会让学生感到单调。可见,教师知识渊博了,教学趣味性浓厚了,学生才会由衷佩服教师,教师也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或需要,为学生“雪中送炭”,为学生“拨开迷雾”,为学生撑起学习英语的“晴空一片”。至于由此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随着知识的积累而主动阅读,从英语阅读中找到乐趣,也就水到渠成了。
[图片1]
教师要用精湛的教学技能为学生披荆斩棘
丰富的语言知识是增强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版)》所明确的学生需要习得的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要想让学生在这四个方面有效发展、高效发展,离不开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能。毕竟,再出色的学生也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学习困难,普通学生更是如此,尤其在践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让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作为主导者的教师而言,并非是降低了要求,而是拔高了要求。
试想,如果教师没有精湛的教学技能怎么有效乃至高效地主导学生?学生又怎么能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以,在践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年,具有精湛的教学技能,不仅是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也应该是教师对自我的要求。这样,用精湛的教学技能,教师就可以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地为学生学习英语披荆斩棘,从而解决英语学习中存在或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样,教师通过自己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的施展,给学生以最好的示范和指导,学生学习有方了,学中增智了,增强志趣了,提升能力了,教师践行者的目标才达到了。
4让学生喜欢英语课
教学中穿插多种多样的竞赛,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在教学中穿插单词拼写比赛;课文复述比赛;自编短剧表演赛;课文朗读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赛。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样最大限度的将学生潜意识和显意识协调起来,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理解运用知识,发挥,更鼓励创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核心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中学以致用
在课堂上,学生如果一味地看、听,会太单调、枯燥,容易疲劳,而且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学习所得和展示才能的机会,也会让学生失望,打消其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当好“裁判”,要让学生当演员唱主角,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眼、动脑、动手,真正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地开口说、动手做,积极动脑想,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创造语言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离不开听说读写,说话人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说话人及时适应表达者的语言习惯,准确理会,种种情况都受某一情景的限制。由于受母语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表达时会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中国式的英语误区。因此创设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英语环境,让学生置身于语言表达的氛围中,而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语言环境的设计要以外语知识为目标,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教师通过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