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怎样自学?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同学们一定要给自己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能行,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有效方法。
要对概念和定义进行严密的思考。
很多同学学不好数学,关键是因为对概念没有进行严密的思考。数学中的概念数量众多,每一个都有其确定的使用范围,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才能在解题时有据可依,而不是乱套公式、定理。理解概念的定义就是要明确定义中每一个字的意义,以及它的适用范围和各种拓展出来的结论。
要对结论和例题进行认真的分析。
一般情况下,一个数学结论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创造性的证明,这种创造性的证明往往要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才能得到。很多学生学数学往往只记数学结论,不理解结论的发现过程,这样是不可能把数学学好的。这些学生做题时往往只是死套公式,碰到稍难一点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还有的学生不重视对例题的学习,以为例题只是一个普通题目,可以不必重视。实际上,课本上的例题是非常典型的,它们对理解一些性质、结论以及做好习题有相当重要的帮助。
[图片0]
要对课内外习题进行大量的演练。
一个没有做过大量数学题的人,要想通过高考数学考试,是不大可能的。做习题的原则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本上的习题要全部彻底地做完、弄懂。课本上的习题总是最基本、最典型的习题。认真地做完课本上的习题,就基本上能对相关的定义、结论有一个良好的掌握,此时再先做课本外的习题,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二是尽量多做课本外的习题。不管怎样,仅靠课本上的习题量与习题类型,那是远远不够的,出题人总是在题目的难度和速度上加重分量。没有一定的习题量,就不会有对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刻理解。因此,应该多做课外习题,回忆解题速度,掌握更多题型的解题方法。三是对做过的习题,要善于总结摸索各种题型的一般解法。
2数学学习方法一
在数学的应用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传统教学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情况。使学生能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秋,这也是我们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等等。
带动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的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数学的应用不仅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一方面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的模型,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循环进行。
在数学开放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数学开放题能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能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时间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将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数学开放题作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切入口,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放题通常是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增强问题的探索性以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数学老师应该充分的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机会,编制数学开放题,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但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尽量能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编制的开放题应体现某一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怎样学习数学。
3数学学习方法二
培养科学的数学学习习惯
要想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轻松愉快,就必须养成科学的学习数学的习惯。数学是一个逻辑性严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科学的数学习惯。学习数学首先应该要做到的一点就是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数学的思考不仅要求学生有正向思维的能力,更要求学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对知识进行质疑,对公式进行推导。其次,在上课的过程中要跟进老师的思路,记下重要的笔记,课后复习及独立的完成作业,整理和归纳所学内容等等对数学学习的提高也很重要。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有培养好了自己的科学的学习习惯,才能让学习变得游刃有余起来。
[图片1]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理解高度,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应用的领域非常的广泛,但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却觉得非常的枯燥乏味,这是因为我们对数学的认识理解还不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会学到很多数学的方法与思想,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隐含条件的思想、整体思想等等。当学生认识理解了数学的思想之后,就要根据这些思想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数学的解题方法有:比较分析法,一般特殊法、代入消元法、待定系数法、归纳演绎法等等。并且在结题的时候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选择合适方法进行解题。总之,要想学好数学,就应当对数学有个正确的认识,掌握结题的方法和技巧。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进入高中,受到高考的影响学习的难度和压力变大。老师为了顾全大局,有时候会顾及不到个别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这个时候,学生就必须学会自学。受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的影响,每个人的自学能力也不一样。
4数学学习方法三
做数学”的目的最终是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化”。现实数学教育中所说的“数学化”泛指学习者从一个具体的情景问题开始,到得到一个抽象数学概念的教育全过程。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做好数学,而做数学的实质是把重点从教转向学,从教师的行为转向学生的活动,并从感觉效应转向运动效应。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只有在本质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数学课改的目的。所以,每个任教育者都要引导学生学会“做数学”。
“做数学”的本质。数学有时就是一种猜测的游戏;在你证明一条数学定理之前必须先作猜测,在你深入细致完成证明之前,也必须先对证明的思想作出猜测。因此“做数学”的实质是认知发现活动,而不是吸纳性活动。“做数学”的方法远非只是计算或演绎,还包括观察模式、验证猜想和评估结果。“做数学”的实质是把重点从“教”转向“学”,从教师的行为转向学生的活动,并且从感觉效应转向运动效应。
怎样“做数学”。所谓“做数学”就是不仅要注意数学的内容方面,更要注意数学的过程方面。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结构的建立、推广、发展的过程;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规律的概括、发展过程,在过程中展开学生的思维,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在数学定理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了解它们呢的用途、应用的范围,以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也要有个过程,即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地发展,并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