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防止学生心理崩溃是当前教育要面对的问题?以下是博沃小编为您整理的怎么进行心理辅导的相关内容。
	对于有“精神紧张、焦虑不安”这类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在弄清原因的前提下,与学生谈心说理,耐心开解,以消除他的恐惧不安情绪。对于“自卑感重,自信心不足”类学生,教师应重点启发他们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要让他们明白,人的才能是多元的,这方面不如别人,那方面却可能超出别人。
	高尔基童年饱受贫困、磨难,却成就了他的顽强与坚毅,贝多芬晚年遭受失聪之苦,却谛造了他的伟大乐章。所以人不能丧失信心,相信通过努力总会取得一个属于自己的成功。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对于“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的心理辅导。坚强的意志是在与困难作斗争过程中培养出来的。
[图片0]
	教师应通过课内外一切活动为学生锻炼意志创造条件。首先,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有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退却,或转向老师同学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应鼓励他们攻克堡垒,以锻炼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其次,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等方式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
2我们怎么进行心理辅导
	与自己对话
	与自己对话是进行自我开导的重要方式,只有自己不放弃自己,才有可能摆脱心理抑郁的疾病。要积极的与自己对话,正式自己的内心,问自己想要一个什么结果,总会有一个答案。
	与家人沟通
	造成抑郁的原因有很多,所以要多和家里人沟通交流,无论自己抑郁的理由是什么,都勇敢的说出来,毕竟家里人可能有丰富的阅历,知道怎么面对。自己一个人钻牛角尖,很难走出来。
	与同事沟通
	一个人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和同事一起度过,所以在单位的情绪与环境很重要,当心理抑郁时要积极勇敢的和同事交流,听取各自的内心,或许解开在同事相处的心结,情绪会好些。
3心理辅导的方法
	心理健康辅导是情感导师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
	强化法。强化法是应用强化手段增进某种适应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强化物,是奖赏的符号,可用来换取实物。
	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的含义是,当某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
[图片1]
	认知疗法。认知疗法是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学生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法案的总称。理性--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立的。若要改善情绪和心理状态,必须改变其非理性观念,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
4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亲子关系
	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亲子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不健全的双亲关系方面较为突出。父母双亡或单亲死亡,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等家庭环境中的中学生在成长中可能会遇到更多麻烦,如对未来的担心,孤独悲伤等消极情绪时常会出现,影响孩子的学习。我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在校属于问题学生。
	父母的教育思想、教养态度及教养方式
	在计划生育推动下,现在就读的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有忙于工作,孩子都交给祖辈照顾,爷爷奶奶把孩子当成心头肉,手中宝,什么事都替孩子做了,唯恐孩子出现纰漏。这也逐渐养成了孩子娇纵的个性,爷爷奶奶一出现让他不满意的地方,就又哭又闹,甚至打骂。这不仅降低了长辈的威严,对于孩子将来成长也是百害而无利。还有一些父母对子女缺少爱心、理解、支持与关注,忽视对子女精神需要的满足及独立性。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差异过大
	有一种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高,任何事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甚至苛刻。比如孩子考了百分,本来兴高采烈地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想得到表扬,结果父母看完试卷不但没有表扬,反而挑剔试卷这么简单,字写得不够端正,有几个地方还可以写得更好,下次继续保持。可想而知,如果这孩子没有得满分回家,那么面对他的将又会是什么。这样做极大地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