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对方的话来为自己服务,即在对方已经说出某句话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这句话的意思,巧妙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内容。别人的话是“桥梁”,我们借题进行发挥,让其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引出对方未曾预料到的新思路,从而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那么,如何幽默的反击呢?
[图片0]
让我们来看看英国作家理查德·萨维奇是如何做的。萨维奇未成名前一度过着贫困潦倒、朝不保夕的日子,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规律,他出现了营养不良的情况,严重地危害了身体健康。后来,在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的治疗下,萨维奇才转危为安,又恢复了健康。但萨维奇却无法支付巨额的医药费,一拖再拖,最后医生只好登门催讨。医生说得很直白:“你明白,你是欠我一条命的,我希望你有所报答。”“是的,我是欠你一条命。”萨维奇恭敬地回答,“为了报答你,我将用我的生命来偿还。”“什么?”医生吃惊地看着萨维奇。只见萨维奇递过来两卷书,名叫《理查德·萨维奇的一生》,那是他写的自传书。萨维奇巧妙地借用医生“你是欠我一条命的”这句话,顺其之势,取其精髓,再把自己要说的话经过刻意加工,“为了报答你,我将用我的生命来偿还。”就这样,在和缓的气氛中,萨维奇既巧妙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未失绅士风度。相信医生也会为他的机智和风趣而开心大笑。
借语作桥的特色是不做正面抗衡,而是在迂回的交谈中,抓住对方的话茬,顺着说下去,让其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从而幽默地借力胜敌。这一幽默技巧多用于应对攻击性的话语,当有人从某一角度、某一方面对你进行嘲讽、侮辱时,你要想扭转局面、转危为安,就可以抓住其话语中的某一个词语或某一句话,顺着对方的逻辑推下去,从而组织成一句对方不愿听到的结论,给予对方有力的回击,令对方无法再攻击下去。马雅可夫斯基是前苏联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为人刚正不阿,对一切丑陋的现象都会给予无情的抨击,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这些人总是处心积虑地想挖苦、讽刺他,想让他当众出丑。
一次,马雅可夫斯基在演讲时讲了一个笑话,台下忽然有人大声地喊道:“快停止吧,你讲的那些笑话是什么东西,我完全听不懂!”这人明显是在讽刺马雅可夫斯基的演讲水平糟糕,这可真够气人的。但马雅可夫斯基没有生气,而是温和地问道:“你莫非是长颈鹿?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只有它们才可能星期一浸湿了脚,到了星期六才能感觉到。”马雅可夫斯基的反击棒极了,但很快又有人刁难他了。一个人拼命挤到前面,指着他说:“你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你可知道,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遥!”“一点不错。”
马雅可夫斯基用手指着自己,说道,“亲爱的先生,你和我一步之遥。”到了自由交流环节时,有许多人开始向他提问,要求他回答问题。一个人说道:“你可知道,你的诗太骇人听闻了,这些诗是短命的,明天就会完蛋,你本人也会被忘却,你永远不会成为不朽的人。”马雅可夫斯基答:“说到不朽,请你过一千年再来,到那时候咱俩再谈这个问题。”一个人问:“马雅可夫斯基,你为什么喜欢自夸?”马雅可夫斯基答:“我的一个同学舍科斯皮尔经常劝我:你只讲自己的优点,缺点留给你的朋友去讲!”一个人说:“马雅可夫斯基,你怎么评价自己的诗?在我看来,你的诗不能使人沸腾,不能使人燃烧,不能感染人。”马雅可夫斯基无奈地耸耸肩,回答道:“亲爱的同志,我想声明一下:我的诗不是大海,不是火炉,更不是鼠疫。”这时,一个人从座上站起来喊道:“这句话您在哈尔科夫已经讲过了!”马雅可夫斯基用目光扫视了一下大厅,笑了笑,接着说道:“看来,这位同志是来作证的。您到处陪伴着我,这令我十分感动。”对方的话就是如此巧妙地被借用过来,马雅可夫斯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反击有力,更增强了幽默的味道,让所有有意诋毁他的人再也说不出半句话。
可见,能够巧借话题的人必定思维极其敏捷、反应极其迅速,才能在极短的时间里敏感地、准确地接过对方的话头,发现对方话里的破绽,并用这种方法戏谑、反驳对方,击中对手的要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为自己解困,并借以发挥出更大的幽默效果,让对方心服口服。
巧妙地利用他人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会让对方深深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却不会太过于锋芒毕露。所以,对于初学幽默的人来说,掌握这样的好方法是必须的,它会让你的幽默恰到好处,也会让你的幽默充满反驳的力量却可以不带任何杀伤力,使大家都感受到幽默的快乐。
不过,借语做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因为当自己深陷窘迫的境地时,只求脱身就谢天谢地了,哪还顾得上其他。所以,要想把握好这一技巧,被攻击时你必须使自己保持镇定,这样才能认真思索对方所说的每一句话,进而发现对方话中可以被利用之处,再把自己的意思和它联系起来。如果你经常这样做,那么不久的将来,你就会具备出类拔萃的智慧,能做到富有机智地反击,使众人在幽默的笑声中,对你心服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