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说话可以用这些方式:一是用尊重的语气,表达自己的立场;二是信任的语气,建立与孩子的信任感;三是赞赏的语气,多夸奖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图片0]
1、尊重的语气
其实家长与孩子在某些地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家长总是压制着孩子,属于霸权者,居高临下。
或许家长可以尝试着换一种态度,与孩子成为朋友,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在和自己讲某些事情的时候,一定要静静聆听,不要总装作不在乎的态度,如果家长可以用尊重的语气表达自己的立场,那么孩子的需求也会得到家长的理解,孩子也就会卸下心里对家长的防备。
2、信任的语气
我们都知道家长对于孩子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孩子在和其他孩子闹矛盾的时候,很多家长可能更多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毒打,但是家长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孩子。
有些时候,家长可以先听孩子怎么讲,再用信任的语气告诉孩子,这样长期下去,建立家长与孩子的信任感也是非常快的。
3、赞赏的语气
有些家长可能对自己孩子要求过高,而孩子总达不到自己目标的时候,就会异常生气,而且这些父母也只能看到孩子的缺点,根本看不到孩子优秀的地方。
实际上,父母可以转变一下自己的思路,多看看孩子的亮点,多多关心孩子,比如孩子有做得好的地方的时候,一定要多夸奖孩子,这样下去,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有一种难得的成就感。
4、商量的语气
有些时候,可能有些家长比较强势,所以在一些问题上,孩子没有选择,必须听从家长的安排,比如报兴趣班,玩游戏,交朋友之类的,家长都会干扰,但是有时候家长可以好好地想一想,这样不仅会禁锢孩子的思维,还会让孩子变得更孤僻。
家长不妨试着在一些问题上可以多和孩子商量,听听孩子的意见,没准还能和孩子成为知心的朋友。
2怎样和孩子说话
1. 尽量少用否定性语言:比如说你经常说不要看电视,不要吃薯片,不要吃冰的东西,不要吃糖,孩子其实你越说不能做的,他越想做,他就是想做。
所以大人要改变说话方式,少用否定性语言。
孩子哭时,你说,不要哭,有用吗?你可以说,别急,妈妈跟你一起来。要做好情感联结,孩子才可能会停止哭泣来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在他有情绪的时候是要先照顾好情绪,再来提解决方案。
2. 要换个角度来说话,多用建设性语言,帮助孩子获得内在的力量感,养成自信的思维方式。
3. 要多鼓励孩子而不是表扬孩子。表扬就是太棒了之类的话,我们从小都说的太多啦!打小在幼儿园门口的保安叔叔说的最多了,朝着每一个来往的孩子说:你真棒!相信你也是对孩子说的太多太多啦。孩子根本没法从中得到什么自主指导和自主自信的力量感。
3怎样对孩子说话最有效
1.注意音调和肢体语言。和孩子说一件事,说话的音调和肢体语言影响沟通效果很大,所以,有时候对孩子一个真心的微笑,摸摸头,拍拍肩,甚至一个热情的拥抱,早已胜过千言万语。
下次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不妨用关心的眼神,注视对方。然后面带微笑,专注倾听。不时点头示意,表示接纳。最后问些问题,增进了解,也许你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2.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孩子。当孩子犯错或者惹我们生气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指责,而是对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的行为不合理时,请控制自己的情绪,平和地跟他说不可以,不管孩子怎么无理取闹,都要坚定自己的态度,做到温柔又坚定。
3.强调贡献与能力。父母应该提供孩子服务的机会,使其有价值感。要让孩子在家庭中,体会到民主的家庭气氛。家长应该尝试用开明的态度去倾听孩子的意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庭会议。
有时,孩子的意见并不一定可行,但通过参与和实践的过程,有助孩子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以从错误中学习,最终明白成功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思考才达到的。让孩子当家作主,也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
4.家长要表里如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十分深远,父母的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会通过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孩子会不加辨别地将父母的言行或生活习惯照单全收。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孩子长大后,那些不良习惯可能阻碍他们的人际发展。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不但要慎言,而且还要注意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否则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还可能埋下破坏亲子关系的导火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