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图片0]
1.尊重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
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家访
教师的家访。每次家访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请任课老师陪同。
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2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技巧1.放下严师架子
首先要扫除学生的“畏师”心理。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严师出高徒的观念,改变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保守教育方式;让学生主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平易近人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
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更愿意“吐露真言”和“表现自我”,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特点,性格特点,从而因材施教。
2.争取课堂上的沟通时间
教师课堂上要精讲,学生不会听着累、烦,节约下很多师生、生生沟通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做作业或学生分组讨论的时间,辅导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和感情。
3 教师与内向幼儿的沟通技巧主动,面对这样的孩子的时候,我们要显得主动一点,尽量创造和孩子之间的对方,因为这样的孩子你想要她找你主动说话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我们主动一点。
多说话,在和这样的孩子相处的时候,可以尽量的多说说话,使彼此之间的气氛不会那么尴尬,所以一定要在这样的孩子面前多说说话。
鼓励为主,不要去勉强这样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其实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在要求这个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应当以鼓励为主,尽量的鼓励孩子去做一些他不敢做的事情。
不要涉及到孩子的敏感点,在和这样的孩子交流的时候,要尤为注意,不要涉及到孩子一些比较敏感脆弱的东西,尽量聊一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