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踏舞又称“夏卓”。甘孜踢踏*是由西藏传入的一种僧侣舞蹈形式,最初其内容主要以诗歌的形式赞颂上师、父母、地方官和祈求吉祥等为主。
起初的踢踏舞也不像现在的甘孜踢踏。传入初期的踢踏舞,踏步动作多,手臂前后摆动,动作单调,舞蹈的表演技巧受到限制。民国初,踢踏舞成了甘孜寺的扎谐(扎巴舞蹈),从手腕摆动到踏步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变,表演者皆为男性,一般都在每年秋季进行表演,后来流入民间后则无时间和性别的限制。
解放后,踢踏舞经过业余和专业舞蹈工作者的继承和借鉴,广采博收各种踏步的节奏音响,大大发展了甘孜踢踏的舞姿和踏步旋转、踏步腾跃等技巧动作,在此基础上身态和手形也注入了本地特色的弦子、锅庄等新的血液,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甘孜踢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