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以便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那么工程施工如何对材料进行管理呢?下面,天才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的项目管理技巧。
掌握建材方面有关的法规及有关条文
在我国,政府对大部分建材的采购和使用都有文件规定,其中主要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砂石、砌墙材料、石材、胶合板实行备案证明管理。根据文件精神,工程项目部要对每天进场的主要物资按规范填写《建设工程材料采购验收使用综合台帐》,需要建立单位签字,交易数量必须覆盖实际使用量。
通过市场调研,认准合格材料
考察调研的范围首先应是生产经营厂商。一是审核查验材料生产经营主体的各类生产经营手续是否完备齐全;二是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理念、销售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三是重点考察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材料质量在同类产品中是属于一般、中档还是高档等。
[图片0]
把好材料的进场检验关
建筑材料验收入库时必须向供应商索要其“防伪备案证明”。材料检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检验工作。重点工程、重要工程的主要建材应委托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或授权的检测单位进行材质检验。
2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检测与管理措施
1.施工材料进场检测。在建筑材料进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之前,一定要予以严格的检测。这些主要有:节能材料、水电材料、土建材料以及必须检查的其他建筑材料,在这些材料使用之前都必须予以检测,没有经过检测或者检测不达标的产品不能应用与工程施工中。建筑材料入场前要对材料的数量、形状、尺寸与外观等进行检测,并且检验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相对于材料的外观更应该重视材料的内在质量。根据不同的材料检验方法,可以分成监督抽检、不合格复检、见证取样送检以及普通送检四种。在施工材料复检不合格时,对许可进行重新取样复检的材料,一定要在相关单位的监督下,由工程施工单位根据相关标准再次抽取材料进行复检,在复检合格之后才可以予以应用。对于各种建筑设备、建筑构配件以及建筑材料,如果检测不合格应该予以禁用,在施工、监理与建设单位的共同见证下对其进行封存,并且让相关质量监督工作者予以见证处理。对那些许可进行再次检测的材料,要经由材料监理单位看到检测合格证明之后才予以应用,如果材料检测仍然不合格就要将建筑工程现场封存起来,并告知材料质检部门相关工作者予以见证。
2 .施工材料进场后的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经过进场检验,进入施工现场滞后,还应该根据设计要求予以检测验收,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都应该在事前审批滞后才可以进入到工程施工现场,材料质量检测工作者在日常工地巡查与监督检查中,应该把工程材料进场复检情况当做重点工作,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要和提交的资料在编号、品种、型号以及规格上保持一致,在每次材料检查中都应该对材料进场复验报告以及施工记录予以认真核对,对施工材料复验频次、报告结果以及数量与要求相符与否、存在先检后用问题与否进行查证。对于不同批号、不同型号、不同品种、不同厂家以及不同种类的材料应该分别进行堆放,分清界限,并派遣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对于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发布监督文书,从而为追踪工程质量以及分析工程质量事故原因提供便利,并且记录上责任单位存在的不良行为。
[图片1]
3.完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系统。现在,在建筑单位质量检测上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软件的应用尚不完善,其单单作为替代手工操作的一个工具罢了,所有软件有些功能不全面、有些系统功能较差,对工程材料的检测结果与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软件系统应该拥有下列功能:系统可以及时并准确的为各级工程监管部门有效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提供准确的依据,特别是关于安全隐患与质量不合格的检验项目的数据,可以运用网络有效的传送给有关单位,从而使得施工材料质量检测管理工作的权威性与科学性得到有效提高,使得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有效实现。记录所有工程的见证单位、监理单位、联系人、委托单位、名称以及编号等,信息将在编制报告与管理收样等子系统中被调用。为了给管理提供方便,常常会将报告发放工作与样品收样工作置于窗口开展;除此之外,考虑到一个界面之中的报告发放信息以及处理收样信息,能够将各个试验项目的业务处理状况清晰的表现出来,所以这一软件系统把发放报告、管理收养等工作置于同一个子系统之中予以处理。对于各试验项目,检测系统都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收样窗口,从而对各自试验项目的收样信息进行显示。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的措施
1.编制好材料的供应计划。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广泛的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的设计文件、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施工组织设计、材料成本的预测资料等等,根据工程项目投入的生产要素和各种不同的施工措施,预测材料所需的总成本,然后把这个目标一步步的分解,具体到每个机构、班组,通过最后的综合平衡,把需求和供应的平衡放在首位,编制出材料成本计划。
2.控制好材料的采购成本。对于大批、批量的材料,比如,水泥、石子、钢材等要货比三家,采取招标、投标、询价的方式进行公开的公平的公正的竞争,最后选取我们最合适的厂家。在购买材料时,必须严格按照合同上的标准和条款进行购买,避免因为采购到不符合规定的材料而引起质量方面的事故。最后,在材料合同洽谈时,要重视材料的付税问题。
3.对材料的质量实行严格的检验制度。我们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用到的材料严格把关,以免引起工程事故或者造成人员伤亡。在材料入库时,材料供应商必须向所有的材料管理部门提供“防伪备案证明”,并且存档保管。同时,材料管理部门还必须拥有不同材料的检测条件以及监控能力,担任质量检验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省厅级以上的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他相关部门授权考核,并且考核合格。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重要工程、重点工程的主要建筑材料应该交给政府认可授权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