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依照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素质教育的含义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图片0]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是每个人能够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我们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上述理解,可以简括为:“一个宗旨,两个重点,三大要义。”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素质。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的时代主题和紧任务。
3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首先,政府教育部门应该改变以往只看分数,不看能力的考核体制,这样学校在进行教学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不会被这种分数考核制所限制,可以给学生安排更多可以锻炼学生个人能力的课程。
学校要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思路,注重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终身受益,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努力的学习。
[图片1]
	教师要改变以往对学生进行知识灌溉模式的教学思路,而应该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高中生正好都是十六七岁的年龄,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还需要学校进行适度的管束和引导,不能因为要进行素质教育而放任学生不管,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引导他们对“好和坏”、“真善美”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判断。
	孩子的父母,也应该参与到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来,应该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和孩子一起出去旅游或者是做游戏等都是很好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而不是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人爱好适当的给孩子报考一些培训班,帮助孩子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很多种他们自己不喜欢的业余兴趣,不要让他们整天要么培训班要么学校,让给他们适当的个人时间和空间。
4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前提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素质的提高,必需建立在教师素质的提高的基础之上。否则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我校由于历史等原因,学苗以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子女为主,教师十分敬业,但是教育观念比较陈旧,不敢放手让学生探究。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立足于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提升,开展聘请专家讲座、骨干教师课题研究引领、教师讲坛、案例交流活动、自主学习个人提高等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以解开教师的思想枷锁,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信心和主动性。特色:我校的教师人文素养提升系列讲座。
	利用科研课题的牵引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如“培养研究性教师的策略研究”。通过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开启了教师的视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育人理念。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1、集体备课
	(1)明确要求
	本学期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要以“实施自主发展教育” 为主题,结合学科教学实际,确定教研组教学研究系列专题,切实开展好有效教学的研究,要按照集体备课的流程(理论学习——分工说课——同伴研讨——代表上课——观课议课——教学反思——修正重上。)组织开展。备课要在教师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通过集体研讨,优化教学设计,既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又能够借鉴智慧碰撞的灵性,达到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集体备课继续要求同层次班级在教学目标、重难点(关键)、教学基本思路、基本练习、必做作业、教学基本反馈应统一。
	(2)制度保障
	出台了《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集体备课量化评价标准》,印制了《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备课组常态课思、评、议、研反馈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