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普遍重视诚信,对于不诚无信的人,非常厌恶。但是,沟通的时候,却常常要求对方:“我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稍为放宽一些:“你如果要告诉别人,就不要说是我说的。”“如果你告诉别人是我说的,我一定说‘我没说’。”
中国人说这些话时,根本没有欺骗的感觉。可见它和诚信并没有关系,也就是不属于不诚无信的范围。听起来怪怪的,却具有相当的道理。
第一句话表示你我关系不同,所以我才告诉你,我说的话,你相不相信、相信到什么程度、要不要转述、转述到什么地步,都必须由你自己决定,不要赖在我的身上。我告诉你不要告诉别人,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约束力,只是好意提醒你,一切由你自己做主。
[图片0]
第二句话的含义是,你如果决定要告诉别人,表示你己经充分明了、相信我所说的话,是经过考虑后告诉别人的,这时候你所说的话,己经是你自己研判之后的资讯;而你所要告诉的对象,也是你自己审慎选择、决定的。一切都与我无关,所以不必再把我拉扯进去,说什么是我说的。
第三句话的含义是,如果你一定要告诉某人,却又指名是我说的,鉴于这个对象根本不是我选定的,要说哪些话,说到什么程度,也不是我所能控制的,因此我只有表态:我并没有说这些话,至少我不是这样说的,语气、用词都不相同。
再者,你告诉别人是我说的,我又弄不清楚你同谁说的,当时是怎么说的,现在居然要我承担责任,我怎么能够承认?如果我的否认使你没面子的话,我也没办法。你既然告诉别人,就应该自己承担所有的后果。
2沟通的三要素是什么
(一)说话者.
说话者的人格美、智慧美、气质美是口才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周恩来的口才蜚声海内外,他的人格、风度更给各国政治家、外交家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许多人都回忆说,周总理待人谦虚、仪态亲切、沉着坚定而又十分热情,无论在什么场合,他都表现出优雅的举止,从容的姿态,显示出巨大的人格魅力和翩翩风度。
(二)说话内容(信息).
说话内容主要包括内容美、逻辑美、情感美、语言美等等。出色的口才家在说话时总是力求主旨文明高尚、情感真挚坦诚、内容真实可信、逻辑严谨缜密、语言优美幽默,即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均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听众
在口才审美活动中,听众是审美的主体,说话者、说话内容等是审美的对象。但同时说话者自身也是审美主体之一,他的美感主要是来自听众的信息反馈。
成功的口才表达活动中,说话者与听众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听众主动地、积极地与说话者配合,及时反馈信息。他们的情绪与说话内容的进展相吻合,该喜的时候喜,该悲的时候悲,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该活跃的时候活跃,使说话者受到鼓舞,形成说话者与听众的心理默契。行至演说的高潮阶段,听众“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双方的呼应与默契达到更好,此时气氛和谐热烈乃至沸腾,说话者和听众都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从而产生美感,感受到精神的巨大愉悦,这便是口才表达的完美境界!
3沟通的艺术
一、使对方听得进去
对方如果听不进去,就算你有千言万语,他全当耳旁风。对方听得进去,是良好沟通的第一步。所以开口之前,必须谨慎,以免徒劳无功。当对方听不进去的时候,我们宁可暂时不说,也不要逼死自己。能拖即拖,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运用得合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二、要学会察言观色
我们在开口说话之前,要谨慎小心,努力让对方听得进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用心听取对方所说的道理,不要过于在意对方怎么说。任何一句话,认真去听,都可能听出某些道理,不可能毫无价值。但是,我们常常不在乎这些道理,却斤斤计较于对方表达时的态度和语气。
三、站在对方的立场
在沟通方面,中国人重视圆满,也就是设法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上,让大家都有面子。如果是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不能只照顾几个人而冷落其他人。被冷落的人觉得很没面子,就会引起情绪上的反弹,故意制造很多问题,不但增加沟通的困难,还会产生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初见林黛玉时,说她“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林黛玉远来是客,夸奖她是应该的,但是当时迎春姐妹都在场,如何只夸奖黛玉的话,恐怕她们会觉得不快,所以王熙凤一句“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在夸奖黛玉的同时,又肯定了迎春姐妹,使大家都很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