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管理好建筑工程?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建设项目规模不断扩大,设计深度的变化及满足现代化施工技术的更新,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现在,小编就整理出管理事业单位工程的相关信息。
建筑工程管理
1、建设单位的管理是所有管理的核心管理,它是一个工程从提案到落实的组织者,不管是设计、施工还是监理等都是围绕其进行管理的,服务于建设单位,因此建设单位的管理涉及建筑工程的全部阶段,因此有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建设单位的目标决定了建设工程施工的合同工期,决定了各方项目管理的制定大致方向。
2、设计对建筑工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决定了建筑的外型、建筑的设计深度对施工质量的决定性,同时还决定了建设单位投资的成本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运用,虽然目前这方面的管理我们国家做得还不足,但是随着市场化、现代化的需求迟早也会成为设计行业竞争的砝码,也是设计管理重要性。
[图片0]
3、施工单位的管理,也是建筑工程过程从无到有,实现建筑工程价值的管理,施工单位的管理虽然对工程的投入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它才是建筑工程管理当中最重要的管理,其影响工程的质量、费用的投入、进度的控制、安全和产品的使用功能的完善等,因此对其的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对施工单位的管理才是真正实现产品价值、产品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及时完成的关键,也是各大责任主体对其重视的原因,所如何做好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施工成本管理、安全管理还有信息化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我国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实施建议
1. 搭建多层次管理平台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外涉及业主、监理、设计、地方政府和上级管理机关等多方利益关系人,涉及到合同管理、现场施工管理、财务管理、概预算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应充分考虑不同参与方的需求,建立一个涵盖施工现场管理、项目远程监控、项目多方协作、企业知识和情报管理等多层次的软件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能够自动生成面向不同主体的数据,实现各种资源的信息化。
2. 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
建筑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计划进度、资金会计、定额成本、质量安全、人员管理、物资设备、分包管理、变更设计等内容。这些内容是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作为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内容的影响,在工作流程再造和数据中心建立的过程中应突破各部门单一应用的局限,科学地将各项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各业务模块的联合监控,并能有效地协调项目部与各相关方的工作关系,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环境。
3. 创建以数据为中心的工作流程
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必须以数据为中心,项目参与者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以数据管理为依据,实现“一次输入、多次利用”即项目的每个人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系统将实现业务的自动流动。
[图片1]
4. 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增强适应性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受地质条件和天气变化等环境影响因素比较大,市政工程、房建工程等受天气变化、城市允许施工时间、噪音和环境保护要求高等限制,这些都影响甚至决定工程进度、资源投入等,同时也增加了成本预测的难度,降低了成本分析的准确性。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应具有施工参数设置功能,允许用户根据项目所处环境自定义相关参数,从而使系统的运行能够更加切合实际,增加信息反馈的准确性;其次,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在确保项目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管理者最为关注的是工程进度和工程成本。
改善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政府及各级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按照市场专业化分工原则,建筑安全管理中的一些工作,不一定要由建筑建筑工程企业自己来做;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前要求厂也不能由政府直接来做;考虑有关安全性评价、检测、检验、认证的工作,性质上要求出具公正性的结论,为保证其客观性和公正性,也应当由既独立于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又独立于建筑建筑工程企业的第三方中介组织来做,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随着建筑业职业意外伤害保险市场的发展、成熟,保险公司必定加强对生产安全的监控,借助安全中介实现监控目的将是保险公司的主要选择。
2.建筑企业应加强内部的自我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项目各成员,明确项目各管理人员、班组各成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并用制度固定下来,把安全与生产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形成一个较为严密的管理体系。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把治理安全隐患、监控危险源、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作为考核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的主要内容。对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做出显著成绩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职责履行不好,安全生产目标不能实现的要进行处罚;对因玩忽职守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必须严肃查处。
3.工程监理单位要落实安全监理制度。安全监理的目的是对工程建设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防护及建筑工程全过程进行安全评价、动态监控管理和督察,并采取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保证建设行为符合国家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止建设行为中的冒险性、盲目性和随意性,督促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有效地把建设工程安全控制在允许的风险范围以内,以确保安全性。
4.勘察、设计单位要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勘察单位是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实地勘察,为建设单位提供真实、准确的勘察文件,以满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勘察单位在勘察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供真实、准确的勘察结果。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将直接影响建筑安全。设计单位应当考虑建筑工程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建筑工程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预防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在设计中提出保障建筑工程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