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市政工程的施工未来将会越来越少,也不能长期存在。在目前的情况下夜间施工安全管理主要关注夜间的操作风险,现在,小编就整理出建设工程施工中管理法规以及相关信息。
加大行政执法与处罚力度
(一)严厉查处无证夜间施工行为。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执法机构对区内夜间施工情况进一步强化巡查监管,加大对违规夜间施工的查处力度,针对未依法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未落实降噪措施等违规行为一率进行立案调查,依法严格实施行政处罚。
(二)纳入企业征信记录。因无证违规夜间施工被市民举报超过三次的项目,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通知项目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约谈,依法对责任单位予以从重处罚的同时,按照《成都市建筑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扣分、公示与处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对责任单位、责任人纳入不良行为记分处理,并进行通报批评。
[图片0]
(三)多部门联合监管执法。整合区级职能部门监管力量,积极联合建设、环保、城管、公安等部门组织联合执法检查,整治中心城区与集中居住区域环境噪声,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且拒不改正或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单位,向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金融监管部门进行抄报,作为企业参与工程招投标与申请银行信贷业务的资信参考依据;企业拟上市或再融资的,不予出具通过环保核查意见;其单位及负责人参与评先创优时,予以环保一票否决。
申领《夜间施工许可证》的工程范围:
(一)房屋建筑、构筑物基础施工,土石方挖运量在一万立方米以上确需夜间施工的;
(二)各类房屋建筑、构筑物基础施工,因施工工艺有特殊要求,需连续浇注大体积混凝土的;
(三)施工现场的余土(或渣土)、建筑垃圾在300立方米以上,确需在夜间清运的;
施工单位应在夜间施工作业前3个工作日内,向市建委申领《夜间施工许可证》,并提供下列资料:
[图片1]
(一)夜间施工的书面申请;
(二)工程项目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原件);
(三)施工进度计划表、现场连续施工的具体时间和工程量;
(四)夜间施工扬尘、噪声污染控制措施(需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和工程项目经理签字的原件);
(五)建筑工程总平面图、基础图、结构平面图等;
(六)工程监理单位出具的证明施工单位第三、四项材料是否属实的证明文件;
(七)三环路以内的建筑工程,必须由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出具商品混凝土供应量证明材料。
市建委在收到申请后1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条件的申请颁发《夜间施工许可证》。
市政工程夜间施工风险分析
操作风险
经过研究发现,在夜间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员视线、气温等因素影响了操作工人的灵活度导致操作失误的概率比平时要上升50%以上,可见夜间施工的失误操作是需要加以关注的。这种操作风险可以细分为机器操作风险、手工作业风险和反映延迟风险等。机器操作风险是指在夜间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条件的变化导致机器操作人员无法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作业,导致了施工事故的概率提升,比如塔吊的货物弃吊、运输车辆的倾覆、搅拌设备的人工损坏等现象。手工作业风险是指手工作业人员在夜间施工过程中由于视觉、色差等变化导致手工施工部分出现偏差。如夜间砌墙导致墙体歪斜等问题。而反映延迟风险在夜间施工当中是最危险的,因为在夜间条件下,工人的生物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人在疲惫的状态下应急反应要比白天来的更为迟钝,因此许多工程操作指令反映需要更多时间。
组织风险
在夜间施工过程中,由于需要照顾工人的作息时间,因此需要对平常的施工组织进行调整。在高强度的劳动要求下,一般工人到了夜里2点左右就会感到身心疲惫。这种情况下,需要安排工人回房休息,或者短暂休息之后继续工作。但是最为科学的做法是停止施工,给以工人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要继续组织施工则应该把控施工节奏,降低工作压力,稳定推进,不可继续高强度组织施工,否则风险上升的概率加大许多,最后变成了得不偿失。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夜间施工遇到的必然风险。夜间施工必然附带噪音污染、灯光污染等因素,会影响周边居民休息,因此环境风险也是工程夜间施工必须加以认真考虑的因素。许多工地的噪音控制在夜间效果并不佳,也成为了居民扰民最为重要的投诉因素。针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减少噪音机器的作业频率,抓紧推进手工作业等轻噪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