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一定的阶段的时候,作为父母要鼓励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当然也可以让孩子从中寻找到快乐感和成就感。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家长怎样引导孩子做家务的相关内容。
家长怎样引导孩子做家务
首先家长大人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怕孩子弄乱弄脏,要加以示范引导。比如整理玩具或洗碗筷,鼓励孩子多做几遍,给孩子讲“一次生二次熟“的道理。多做几次很快会做顺手的。
家长大人和孩子一起做家务。一起做家务的同时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帮助孩子对事情的理解,比如烧菜做饭,先做什么准备,后做什么准备。这样可以提高孩子做家务的兴趣。
先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孩子会觉得家务事自己也能做得很好,从而增强自信心。可以帮助拖地板、摆碗筷、晾晒衣服等简易家务。
家长大人还要把握好时机。孩子善于模仿,当孩子模仿你时,你可以让孩子试试看。孩子的好奇心也很浓,当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你还可以趁机让孩子去对感兴趣的事情做一做。也许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图片0]
家长大人还要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努力成绩。对孩子做家务要多鼓励,少批评。把做不好的事情缩小来批评,把做得好的事情放大来表扬。多赞美孩子,孩子会从中得到成就感。
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
首先,家长要明确,孩子做家务的意义,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它会涉及到孩子未来的组织能力,影响其为人处事等。其实孩子对于做家务,开始都是因为觉得好玩,比如,拖地,孩子会兴高采烈地把拖地作为一种游戏,玩得不亦乐乎。还有洗碗,纯粹是想玩水。
所以孩子做家务的动力不是来自于家长,而是来自于他自己。家长对于孩子做家务的想法与愿望,应该给予鼓励,而不要觉得孩子做家务,不仅做不好,而且添乱,比如拖地搞得到处都是水,洗碗根本不干净,还得家长重新洗一遍。家长应该在旁边做些指导,让孩子能够做得更好。
当然,不是所有家务都鼓励孩子去做,对于一些存在危险性的家务,比如用菜刀切菜,孩子也会有兴趣,可告知可以长大以后再让他做,一方面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孩子明确有些家务有危险,孩子不适宜做。拖地、洗衣、择菜、擦桌子、搬东西等都可以让孩子尝试。
对于孩子,父母不可全部包办,孩子能做的事,尽量让他自己做,慢慢地培养其自觉性。有的家长问,孩子如果不愿意做家务,如何引导。对此,家长可以一方面从道理上分析,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奖励。
当然要注重精神层面的鼓励,适当地给予一些象征性的物质奖励,让孩子有做家务的积极性。在做家务方面,父母也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最好,父母谁有空谁就做家务,男女平等,而不是一方忙得要死,另一方则躺沙发看电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多鼓励,多指导孩子做家务,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怎样教孩子做家务
父母们的确应该看到,由于对孩子的过分宠爱,过多的包办代替,造成不少孩子劳动观点薄弱,不会劳动,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独立生活能力很差。由于孩子不懂得劳动意义,在思想品德上,出现了一不爱惜劳动成果,不尊重别人的劳动,生活不够节俭的缺点。
因此,对孩子加强劳动观点的教育,培养劳动习惯,已成为家庭教育中一个亟需重视的课题。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逐步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指导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那么父母应怎样指导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呢?
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父母不应把孩子的事情都包下来,而应该指导和督促孩子以自己的劳动来解决,让孩子每天洗袜子、洗手帕的习惯。替换下来的衣裤,除大件难洗的、质料高档的外,一般也应由孩子自己动手洗。
[图片1]
这些必要的劳动,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对于整天进行紧张学习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可以使大脑得到很好的休息。同时,这种看似轻微的劳动,对孩子的意志也是一种锻炼。
怎样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
做家务其实是可以锻炼孩子的,所以家长们在让孩子做家务这方面一定要重视,不要觉得无所谓,更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教孩子做家务,很多孩子不是不愿意做家务,而是根本不会,家长又从来不会要求,所以就导致了孩子不做家务,这个时候,家长最好是能够拿出耐心来主动的教孩子做家务。
鼓励孩子做家务,在生活中,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不会做家务就算了不会主动要求孩子去做,这样就导致孩子也懒得去做,更不会去学,所以作为家长还是应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
夸奖孩子,当孩子做完一件家务的时候,或者说孩子开始学的时候,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给孩子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孩子更加积极的做家务,并且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
给孩子树立榜样,想要让孩子做家务,那么作为家长,就一定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从小便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所以父母树立的榜样至关重要。
从小养成习惯,孩子在小的时候就不要娇生惯养,从小就要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因为很多习惯都是在小时候养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