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的运用、操作、维修和保护工作,是水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小编就整理出水库工程管理的方法以及相关信息。
水利工程管理办法
(一)河道、分滞洪区堤防的管理范围从堤脚量起,堤防内5米至20米,堤防外10米至30米;安全保护范围为堤脚以外50米至100
米。
有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包括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属于国家所有的滩地、两岸堤防及堤防的管理范围;无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围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设计洪水位确定。滏阳河在市区内无堤防段的管理范围为河道中心线两侧各30米至40米。
(二)水库库区管理范围为正常蓄水位或水库周围移民线或土地征购线以下的面积;安全保护范围为校核洪水位线顺山坡向上延伸20米至100米。
大坝管理范围为下游坝脚以外30米至300米,左右岸为开挖线以外30米至300米;安全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以外100米至300米。
泄水建筑物两侧及其他建筑物的管理范围为建筑物外缘线以外20米至50米;安全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以外100米至200米。
[图片0]
(三)有堤防渠道的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渠边、堤防及护渠地;无堤防渠道的管理范围为水域、渠边及护渠地。
护渠地的范围为,有堤防的从外堤脚向外量起,无堤防的从渠道上口边缘向外量起,干渠2米至5米,支渠1米至2米;有交通要求的渠道,管理范围可适当放宽。安全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以外20米至50米。
(四)输水隧洞的管理范围为进出口建筑物和竖井外缘线以外10米至30米;安全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以外和洞顶两侧50米至100米。
水利工程管理的管理内容
灌溉工程一般包括水源工程、渠道和渠系建筑物三部分。其管理要点分别如下。水源工程包括水库、拦河闸坝和引水渠首。水源工程的管理实际上也就是水库、水闸的管理。渠首工程还包括泵站和机电井,其管理特点是水泵、动力设备的操作、检修工作量所占比重较大
渠道一般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五级,视灌区规模大小而异。灌溉渠道是一个系统,较大灌区的渠道需要按渠道的性质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分级管理,适当划分各级管理的范围和权限,制定各级渠道的检查养护制度,开展正常管理工作。
[图片1]
渠道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持输水能力和降低输水损失。渠系建筑物种类繁多,有节制闸、进水闸、分水闸、冲沙闸、退水闸、渡槽、跌水、倒虹吸管、隧洞、涵管、桥梁和量水建筑物等。需要针对各类建筑物的不同功能、结构形式和所处的不同环境,制定规程、规范,进行检查养护和操作运用。渠系是一个整体,渠系建筑物的运用,必须服从统一调度安排。
有效地提高水库工程管理
1做好施工现场的起点建设提早介入、认真规划、合理设计,落实现场施工方案工程开工前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将企业技术主管部门批准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对于重大或关键部位的施工,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要提前一周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保证措施,以及新技术新材料试验,鉴定证明材料呈报监理主管工程师审批。
对施工现场起建设所需材料进行选择,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如果材料选择不合适,就会给以后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带来无穷的后患。比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所需用的配电箱、电缆来说,坚决不能贪小利购买不合格产品。
2建立健全的施工现场管理的制度在现场管理中,各个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从企业实际和工作环境情况出发,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各种行为。
例如:施工现场考勤制度、施工现场例会制度、施工现场档案管理制度、施工现场仓库管理制度、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施工现场保卫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文明卫生制度、机械操作制度、材料采购验收制度、消防制度等。
使现场管理的每个方面都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了保证质量的施工制度,还要严格要求才能实现,要搞好文明施工,实现“环境清洁,物料堆放有序,设备整洁完好,安全设施齐全,道路平整畅通,制度标准健全,劳动纪律严格施工秩序井然”的目标。在现场实行定人、定位、定操作、定质量、定劳动定额等为内容的操作岗位责任制。定期召开施工例会,各工种监管人员反馈现场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一旦出了问题,也便于分清责任,采取措施。
3提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素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影响着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强的基建队伍,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施工及验收规范,并且进行书面考试和实测,考试合格后才能组织管理施工,使人员达到优化配置。
管理人员要勇于实践,开拓进取,总结实践经验,乐于接受新事物。这样就可以把过去管理人员单纯进行验收签证和监视浇捣的狭隘范围,扩大到参与全面管理、全盘指挥的领域。应该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要公正廉洁,任劳任怨,坚持原则,不讲私情,顶得住来自各方歪风邪气的侵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