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家长只关心孩子吃的饱不饱或者穿的暖不暖,却很少在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给与帮助。以为小孩子嘛什么都不懂,过一会就好了。其实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如果孩子一直处于负面情绪当中,很可能直接影响到孩子长大后的性格。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应对孩子的不良情绪的相关内容。
如何应对孩子的不良情绪
首先就是要了解负面情绪的原因,他们的表达能力有限,可以尝试通过他们的一些表情或者动作来理解他们内心的复杂情绪。不断的去鼓励宝宝表述自己的情感,父母平时也要正面的引导疏通孩子,不好的情绪如果一直积压的话会发生恶化的情况。
无论好的还是坏的情绪都要给个“名称”,这样可以帮助宝宝更好的表达自己,比如,我生气,我高兴。当孩子表现出嫉妒,害怕或者其他的负面情绪的时候,就要去鼓励孩子去表达,对于负面情绪的疏导很有帮助。
要去告诉孩子出现不好的情绪,都能够接纳和被接纳,但是并不表示都被赞同。不断观察孩子的情绪,要多亲近,多疏导,不能去忽视不好的情绪,要带着他们从坏的情绪中走出来。
[图片0]
帮助孩子用语言表达情绪。当孩子出现情绪低落等情况,变的沉默寡言,什么话也不说时,家长要注意及时纠正孩子,不要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要鼓励孩子开口说话,这样才能发泄情绪,改善不良的心理问题。
怎么在孩子面前控制好情绪
给自己安静独处时间。平日生活压力大,再加上照顾孩子的重担,都总是会让家长们失去“平静”的日子。正是因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生活,因而我们更需要在繁忙的日子,找到安静独处的时间和空间。
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独自安静地做些事,告诉家里人不要打扰自己。你可以阅读,听音乐,或者看电影;你也可以思考你的生活,反思你的工作和教养孩子的方式。你会发现这些独处的休息时间,其实是让你重拾好心情的休整之旅。
幽默。遇到挫折、沮丧的事情时,努力换个角度,用夸张的方式来想这件事情,开开自己的玩笑。收集一些滑稽的卡通图片,贴在随时可以见到的地方,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一看,或者读一些笑话。幽默有趣的事情能让自己愉快起来。
你的幽默,除了能够让你自己心情更好,其实还能把一种坦然、放松的处世态度传达给孩子,对他的成长是一种积极影响。幽默的说话方式和生活态度,会让孩子更乐于和你沟通交流,你们的亲子关系会变得更亲密哦!
如何有效的安抚孩子的情绪
首先妈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情绪平和的妈妈,往往孩子会比较平静,不会那么容易暴怒,但是即使再温柔的妈妈,对于孩子吵闹,特别是无理取闹,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她看了很久的电视,你一再要她别看了,别看了,她就是不听,还觉得你很烦躁,比如当着很多人的面,如果惹到她不高兴了,她顺手对你一拳或者给你一脚,这个时候,作为妈妈估计要么一顿打,或者一顿骂,或者听之任之,无法控制。
这些处理方法都是妈妈情绪化的结果,孩子根本不会理会,只会加重他们的情绪。大家要明白处理问题时候妈妈的情绪恶劣只会加重孩子的逆反情绪,所以要处理好孩子的情绪,一定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先冷处理一会儿,孩子情绪爆发后,不要急着想控制她,不要急着问原因,也不要急着安慰她,让她先稍微把情绪发泄一下。自己也想想她有情绪的原因,其实孩子的情绪都有有原因的,这需要妈妈自己观察。
[图片1]
如果能够及时找到情绪爆发的原因,有正对性的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可以比较快的解决,比如孩子有次发脾气,是因为本来就因为其他事情在生气,她在看电视时候,因为也在生气,就把电视突然关了,这些她开始的脾气后来的脾气一起就发出来了,跟我胡搅蛮缠,又是叫,又是吵的,后来想想这个突然关电视的举动就是引爆她脾气的原因,以后类似的问题,我会先跟她备个底,告诉她还可以看几分钟,几分钟之后就会关掉,现在这个方法还比较管用,她也能平静接受。
怎样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我们要知道孩子种种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比如很多孩子在家里会骂人,我们不能单纯的去责骂制止孩子,我们要去理解孩子的心理。通常这时候的孩子处于情绪敏感期,可能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骂人的含义,只是觉得那样说会让他们感觉开心。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并告诉孩子错误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然后再告诉他防止类似错误的方法。一位的责骂孩子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
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孩子的一些行为到底是孩子本身的坏毛病,还是只是孩子的淘气,比如说有的孩子会拿着父母的鞋油往自己的鞋子上涂抹,这种行为就不是故意捣乱,而是在模仿父母,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告诉孩子鞋油的用法,应该怎么用。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首先要保持自己的理性,千万不要以为批评孩子就是教育孩子,我们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时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在教育孩子之前我们首先要理性的分析一下自己身上是否有不良的习惯。
孩子在反抗期的时候对批评和强硬有着非常明显的反抗态度,这时候就需要父母说话的技巧和艺术了,我们要想办法设身处地的理解孩子,适当的与孩子沟通,消除孩子心中与生俱来的反抗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