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实施以来,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孩子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成了六位大人手心的宝贝,真的是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咽了。如果你的小孩是男生的话,这样的环境里可能会有一点点大男子主义的自尊,那么,家长如何呵护孩子的自尊心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呵护孩子的自尊心的相关内容。
如何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当孩子处境艰难,再也无法忍受了,没有任何力量继续佯装坚强或坚持勇敢,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时候,家长要及时挺身而出,给他一个藏身之所,做他最后的庇护者。家长如何做才能呵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呢?此时,家长要让他放下所有的戒备,完全放松,全身心地接受他、相信他,让他卸去重负,获得休养。
男孩能够被家长庇护,是对他自尊的维护。妈妈保护男孩的脆弱,让他能够疗好伤,重新披上坚强的盔甲。例如男孩经历了极不愉快的事,他请求家长原谅,家长就应该接受他抛来的橄榄枝,并尽力忘掉整个事情,给男孩最好的心灵庇护。
明确传达对男孩的爱与支持。家长如何呵护孩子的自尊心?这需要家长要大声说出对男孩的爱,要经常表示对男孩的理解、支持。家长要做一个情绪观察员,及时察觉男孩脆弱的一面,给他别人所不可替代的爱与支持。
[图片0]
妈妈一直忙于跟邻居小米聊天,还把小米搂在了怀里。儿子小同突然从后面狠狠地打了小米一拳,吓了她一跳。她本想责骂他一句,可看到儿子看小米的眼神,妈妈一下子明白了:儿子是嫉妒他的同伴,他也需要妈妈的爱。
父母如何给孩子自尊
不要怒斥孩子不行
每个人不可能在什么方面都做的很好,尤其是当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父母们更应该多鼓励孩子,不能动不动就说你这个不行、那个差劲之类的话语,这样很容易打击孩子自信心。时间一长,你可能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全部给打击掉了,可能也会让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
不要拿好的比孩子不好的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父母说,看人家这个、那个比你强,比你好等等类似的话语。其实,这些话语最容易伤人了,父母千万不要说这些话。
不要让孩子产生罪恶感
当父母因孩子的某些事情而心情不好或受到某些伤害后,千万不要将自己不高兴的一面,让孩子看到或听到。因为孩子很可能因为你的遭遇而产生罪恶感,这样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产生干扰。
不要任何事都替孩子做主
孩子成长到一定程度,其自主意识逐渐形成,若父母一味地做孩子的主,不听孩子的意见,就将孩子的事情做了。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以及孩子与您之间的关系。
怎样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要理解孩子,尊重他的想法和选择。孩子的道德标准和各种观念还不成熟,做什么都随心而动,他不会考虑到这样那样的因素,他只会按自己的想法做,这样难免会做出父母不能理解的事情。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想法和自己不同,就轻易去否定他,觉得孩子做错了。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人。父母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好,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碍全部清除掉,这种“过于保护”的做法危害甚大,这种做法剥夺了孩子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培养自己个性的机会,它会使孩子的个性永远得不到发展,做事畏首畏尾,没有主见。
不要总是指责孩子的缺点,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肯定。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爱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如同植物的生长,根扎得越深越广,结出的果实也就越大。父母不要只关注孩子身上的缺点,父母的表扬和对孩子优点的肯定可以使孩子心情愉快,自信及自尊心也会随之得到发展。
[图片1]
从小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远大的理想并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有自己的梦想、希望,不管多么微不足道,多么滑稽可笑,父母都要静心倾听孩子讲述他的梦想和希望。父母要抓住时机教育孩子人生的理想目标是在辛勤努力、不断失败的过程中达到的。
父母怎样给孩子自尊
很多家长动辄对孩子拳打脚踢,要知道,打骂孩子是对孩子自尊心最直接的伤害。到现在,还有家长固执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相信体罚可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孩子因为在物质上要依赖成年人,所以他无法与成年人对抗,但这决不意味孩子就会依从成年人的意志。
作为成年人,你可以用体罚和责骂的强力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但这并不能改变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行为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如果家长不去了解孩子行为的根源,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简单加以判断,孩子不过慑于你的强大压力,心中并不信服。
如果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味的惩罚打骂只能使孩子感觉孤立无助,毫无尊严。一些过激的惩罚行为,甚至会在孩子的心里滋生怨恨的种子,在成年后仍留着负面阴影。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孩子是和成年人一样的人格独立的主体,他不是你的高级玩具,家长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如果因为你是孩子的食物供给者,所以你获得支配孩子意志的权力,让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的话,你就是奴隶主,孩子成了你的奴隶!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等于漠视孩子尊严,这是家庭教育上家长必须时刻留心注意的“高压线”!
